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闻传播制约因素管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1语言因素对新闻传播的制约
语言文字是影响新闻传播的第一要素。新闻语言文字表达技巧制约着新闻传播的效果。作为新闻作者,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应该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不用或少用专业、生僻的语言文字,要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尽量与受众的文化素养、心理需求等相符合,这样才能够让广大受众理解和认可。此外,语言文字的感情色彩也会制约新闻传播。如果语言文字的感情色彩与广大受众不贴切,就难以让受众理解,并引发情感的共鸣。
1.2经验因素对新闻传统的制约
公众主要是结合自身知识水平、阅历经验对新闻报道进行理解及判断。每个新闻受众都有着自己对新闻的判断和见解。他们会运用已有的经验,对信息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不同知识水平和有着不同经验阅历的人,对新闻传递信息理解也就不同。一个学识较高且经验丰富的人,他可能能够从更高的层次和独特的角度对新闻进行解读。一个文化层次低、缺乏与新闻内容相关经验的人,他可能就难以准确、全面地理解新闻传递的信息,从而造成“盲人摸象”一样的片面性、局限性的理解误区。这样就改变了新闻信息本来的意义,因受众自己的偏见而曲解新闻信息,影响了新闻的有效传播。
1.3兴趣因素对新闻传播的制约
不同的受众有着不同的兴趣。新闻信息是否与他们的心理需求相符合,是否能够激发受众的兴趣,都会影响新闻传播的效果。受众在接触新闻信息时,主要是依靠自身兴趣,有选择地了解及评价新闻信息,对于自己不关注的、与自己的需求不相符合的,一般不会产生兴趣。而对于那些与自身的思想理念比较符合,或与自己有着一定联系的新闻信息比较感兴趣。也就是说当新闻信息比较符合受众的兴趣时,就会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反之,就会制约新闻信息的传播价值,得不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1.4环境因素对新闻传播的制约
不论是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是制约新闻传播的重要因素。在口头传播中,经常会出现新闻信息失真的情况,从而使受众受到误导,对人们的准确判断产生强烈地影响。譬如一些街谈巷议、流言蜚语、谣言等,具有很强的煽动性,传播力极强,从而就影响了新闻传播的环境。作为大众传播所传递的新闻信息,必须能够经受住这些环境因素的考验。在舆论多样化强大作用下,非常容易造成信息失真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环境障碍也是制约新闻传播的重要因素。
2.传播效果的考察策略
2.1新闻传播效果的三个层次
笔者认为,在考察新闻效果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最佳的传播效果。当新闻信息传播给受众时,传播取得通畅无阻,受众非常认同并接受所传递的新闻信息,这就说明达到了非常理想的传播效果。如新闻媒体报道了四川地区遭受地震灾害的新闻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上到国家各级政府、下到社会各界,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就说明达到了非常理想的传播效果,发挥了新闻舆论的行动导向作用。第二,一般的传播效果。虽然新闻传播渠道比较畅通,受众也接受了传播的新闻信息,但是,由于是非及价值判断或传播形式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受众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认同和接受,这就是一般的新闻传播效果。第三,最差的传播效果。由于传播渠道不通畅而导致新闻传播受阻,受众无法接受所传播新闻信息,这就是最差的新闻传播效果。
2.2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是夯实语言文字功底,增强新闻表达效果。新闻语言是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第一要素,它是通过采访和报道而形成的。只有采用适宜的语言及表达夯实,才能够增强新闻效果。从语言层面上说,新闻传播的结果就是语言应用的结果。因此,在新闻语言文字方面,不仅要立足于语篇结构这样的大处,还要关注字斟句酌,力求表述准确、简洁生动,尽可能地符合大众的文化层次和心理需求。二是在立足内容的基础上适度软化。现在的报纸上,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更愿意看,能够读得更轻松一些,对“时政新闻”这一块,大多会采取一些软化的处理,一般而言,这样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也要把握软化的尺度。软化仅仅是让内容更加生动、深刻和充实的一种手段。如果将软化作为重点,而不关心传播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容易造成本末倒置,与软化的初衷大相庭径。故此,在进行软化处理时,必须保留新闻的主干内容,以读者的利益关注为切入点,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读者的兴趣,而且也能够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三是构建良好的新闻环境。譬如必须保持新闻的真实性,这样才能够获得受众的长久信任。特别是当今网络媒体十分发达,给很多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谣言传播的便捷途径。笔者建议,国家既要保障公民具有信息传播、建议申诉的正常渠道,又要严厉打击造谣传谣而威胁新闻环境和社会稳定和谐的不法行为。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制约新闻传播的因素还较多,作为新闻传播工作者,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认真分析制约新闻传播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传播效果进行考察,以更好地确保新闻传播的效果。
作者:胡婷婷单位:长白山管委会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