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新闻传播策略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显的社会现象。在全球化进程中,人们突破了区域和国界的概念,地球上每个角落生活的人们都能即时连通。全球化形成以经济为核心,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格局。全球化带来的对生活的变革时刻影响着人们,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也在变化。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人心,一些新的新闻传播模式涌现出来,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全球化进程中,语言作为沟通媒介是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的手段。当前,英语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实力仍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说英语的人在全世界约为17亿,这些人口分布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40%,大部分的科技书刊用英语来进行书写,在开设国际广播电台的86个国家中,76个开设有英语频道,在互联网世界中,80%以上的网页使用的语言是英语。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英语仍然是当今世界的强势语言。这种语言全球化失衡的根源就在于国家硬实力,这种结构性力量是英美文化取得话语权的直接原因,也是英美文化强势传播的基础。可见,英语新闻在全球文化传播中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开放的发展中大国,需要译介这些英语新闻,为我所用,即获取国外资讯,了解英语世界对我国新近发生的事件的报道。一般而言,新闻报道应该秉承新闻事实与价值判断相分离的原则。但是,从实际的新闻报道文本看,任何人和机构都具有一定的立场,在报道某一事件时具有倾向性。在英语新闻的编译中,报道人所持的立场、所在机构的赞助人和国家意识形态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作者的报道立场,同时也会影响译介者对原文本的编译行为。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新闻文本写作和传播的主要因素有:
1.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认知,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不同的意识形态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认知不同。因此,在不同意识形态下,作者的报道立场大不相同。如《人民日报》3月26日文章标题:国家体育总局解释12套广场舞仅推介非硬推。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对同一事件报道回译后的标题分别为“广场舞大妈的怒火迫使中国政府改口”“中国试图控制跳舞大妈”,这两则标题均将政府推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折射出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不同的报道立场。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应该有的中性、客观的报道立场往往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变得激进、反向。
2.读者的阅读期待
在英语新闻文本中,读者的阅读期待与文本的可接受性紧密关联。接受美学主要创建人之一姚斯受哲学家波普尔和社会学家麦恩海姆的影响,提出了期待视野的观点。认为读者阅读作品是主动的过程,每个读者在接受活动中,总是从自己生活和文学的“期待视野”出发去看待作品,即读者总是从他所受教育的水平,他所处的地位和境况,他的生活体验和经历,他的性格、气质和审美趣味,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出发去阅读作品的。英语新闻的原文符合源语读者阅读口味,同样,经过编译后的新闻文本也要符合所在国家的意识形态,达到读者的阅读期待。
3.新闻文本传播的赞助人
赞助活动使得赞助者和受赞助方均能获取好处的社会行为。赞助方对受赞助方的物质精神方面对相关活动进行赞助,使得原来不可能实现之事得以实现,达成受赞助方的意愿。赞助方可以获取有形或者无形的受益。在我国英语新闻的传播过程中,赞助人的作用不可忽略。赞助人作为意识形态和译者之间的媒介在英语新闻的编译中作用非同小可。透过赞助人对于新闻编译过程的操纵,意识形态最终实现对译者、译作和读者的隐形和间接的影响。应该说,新华社及相关媒体是新闻传播的主要赞助人。新华社是我国最大的新闻编译机构,也是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法定新闻监管机构,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国家的积极的意识形态和稳定发展大局。
二、英语新闻在我国的传播策略
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和社会规范的差异在跨文化新闻传播中存在,英语新闻在我国的传播需要经过一系列相当复杂的程序,通过不同的策略来调整英语新闻文本,使得译文能够符合主流价值取向,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和赞助人的要求。
1.树立全球化观念,译本多样化提高传播的效果
现在,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人类的生活空间正日益超出地域和国家的界限。全球化解除了原有的空间障碍和满足了知识、信息的聚合,促进了不同言语社区的交流。英语新闻的全球传播既是全球化的体现,也是英语文化霸权的展示。全球化的核心是一体化、多样化的矛盾结合体。在我国,英语新闻的编译既有官方的正式版本,如《参考消息》的编译,其他新闻媒体的再编译版本,也有网络自发的翻译小组的译文等,多样化的译本提高丰富了对原文理解,有效地促进了文本的传播。
2.消除文化间的隔阂,提高新闻文本的可接受性
英语新闻的传播离不开新闻编译。编译既是解码—赋码过程,也是文化过滤的过程。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语言对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制约作用,同时文化又在塑造语言和思维。英语新闻的跨文化传播需要编译者采用适当的手段,尽力消除语言、文化间的隔阂,提高新闻文本的可接受性。《参考消息》编译了《纽约时报》在4月6日刊发的一组文章,其中美国外交学会日本问题资深研究员希拉•史密斯的文章只保留了头和尾,即只保留了文章的观点和结论,对所列的3条理由全部未译,节省了篇幅,删除了相关细节性的论证信息,但读者获取了作者的态度,即文章的精髓。从某种程度上说,改写可以很好地规避一些敏感问题,还能提高译本的可接受性。《参考消息》编译英国《经济学家》周刊3月28日讨论高等教育的投入和产出问题的文章,其中的小标题并不能体现文章中部分段落的核心思想,改写小标题更好地服务于文章的理解。如第三个标题改译成了“应统一测试毕业生”,完整再现了原文中各个国家加大力度进行统一测试,确保学生毕业质量的措施,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的方向。改译消除文化隔阂,很好地服务于文本的理解和读者的期待。
3.深刻把握多元文化认同,提高新闻传播的价值
要使得英语新闻得到有效传播,应该充分考虑到信息输入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这样有助于提高跨文化新闻传播效果。非语言因素如政治、经济、地理等都会影响语言的地位,因此,并非所有的语言和文化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编译者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原文进行操控,恰当地表达原文意义和唤起读者的文化认同感,实现新闻文本的价值。在上例中,新增大标题“对高等教育高投入值不值”,对原文隐晦的表达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既可以提高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起到了“新闻的眼睛”的效果,同时,问句形式还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一举多得。原文有两处小标题,译文中有三个标题,分别为“美国模式风靡世界”“学知识还是买学位”“应统一测试毕业生”。其中,对第一个标题进行了增译,增加了译文的吸引力。在第七自然段前增加第二个标题,既对高等教育的本质进行质疑,又通过后两个段落回应了高等教育的归宿,这些都提高了原文的可理解性。在新闻编译中增添必要的句子成分,使得译文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原文意义,能够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心理,更好地理解原文。
4.采用多种编译方法,实现英语新闻传播的目的
英语新闻编译是复杂的语言转换过程,将源语言的话语材料转换成目的语中意义对应的话语材料。该活动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同时知晓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全球化语境下,新闻英语编译势必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需要指出的是,要实现英语新闻有效传播的目的,必须要通过精心筛选待编译文本、适当增加或删减原文信息、适当改写来满足读者期待,同时还要合理规避敏感因素,提高译本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三、结语
科技的日新月异推动了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这些新媒体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人类的信息传播也呈现无障碍、分散化传播的全球化趋势。英语新闻文本由于受到了包括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读者的阅读期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编译者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意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灵活的跨文化处理能力,才能做好新闻编译工作,使得新闻信息在不同地域顺利传播,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作者:蓝建青 单位: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外语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