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校园茶道精神文化发展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代表了一座高校的人文环境和价值追求,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学生道德修养和情操的高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内容———茶道,其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与新时代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不谋而合。由是言之,在构建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中,茶道文化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促进高校校园文化良好发展,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高校校园;茶道精神;文化发展
作为茶的故乡,中国在千余年的饮茶过程中,逐渐使之从单纯的“饮品”上升到“艺术”的境界,最终形成了一种蕴含了静、真、清等内涵,能让人修身养性的茶道文化。这种茶道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传入日本,成为大和民族重要的民族文化。今日之中国,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也出现多元化的趋向。其中,有积极的内容,也有一些低俗的糟粕思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茶道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对培养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本文针对高校校园茶道精神文化的建立和发展这一问题,试着探析一二。
1茶道文化的起源和思想内涵
发源于古代中国的茶道,到今天已经有千余年之久。古代中国人至少在唐朝,就开始把饮茶当成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了。根据唐朝史料记载,当时茶道在社会上十分兴盛,无论是王公,还是士人们,都热衷于茶道这种艺术形式。最早对茶进行总结完善并规范成系统的是唐朝人陆羽。他一手创立的“煎茶茶道”,可谓是今日茶道的开山鼻祖。如果说唐人创造了茶道,那么,宋朝人就进一步“装扮”了茶道。到了北宋年间,饮茶者就开始对茶道文化中的环境、礼仪、煎茶等程序非常讲究了。茶道也开始根据不同身份、不同等级的人们,细分为宫廷、寺院、文人等茶宴。在对茶道文化的领悟上,宋徽宗是一个典型代表。他曾说道,茶所透露出来的灵气和秀气,能让人内心平静祥和,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乐趣,这不是庸俗之人所能感受到的境界。至于日本的茶道文化,则要晚于中国大约六百多年时间。在公元805年,一名叫做最澄的日本留学生从中国带了一些茶种回国种植,这是日本历史上最古老的茶叶。当然,饮茶不等于出现了茶文化。直到南宋末期,日本禅师南浦昭明才从我国浙江的径山寺,把一套完整的寺院茶道带回日本。这也是茶道与日本的初次相逢,而南浦昭明,也成为日本茶道的开拓者。到了丰臣秀吉时期,日本的茶道终于得以成熟,并形成了茶道四规:和、敬、清、寂。其实,我们从这四规中,也可以看到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的深刻影响。在千余年的发展中,中国的茶道文化与儒家、道家等思想充分撞击并融合。比如说,茶道文化中讲究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来源于道教的哲学学说。另外,崇尚自然、敬畏自然、感知自然等思想,无一不与道家思想息息相关。中国的茶道,总体上可分为环境、茶艺等几方面内容。首先来说环境,在进行茶道活动中,环境的选择尤为重要。它不能是随意的,更不能是没有品位的。从当前来看,茶道的环境大致有三种:一种是自然环境,通过选择竹林小溪、明月清风的环境,来追求“天人合一”的茶道理念;第二种是在室内,譬如说在寺院道观和一些古香古色、雕梁画栋的古代建筑内,来体验茶道的悠久历史;第三种是一些特意用来进行茶道活动的环境,如根据主人爱好和品位,而营造出的有字画、古玩、花草等不同元素的室内或者室外庭院。一言概之,无论什么样的环境,所追求的大抵都是雅致和清幽。其次是礼仪。茶道的进行必须要遵循严格的程序和礼节。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茶道礼仪,主人通过表情、言语、动作等,来向客人表示出热情和友善之情。当然,茶道的礼仪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而变,而且根据不同地域和派别的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外在形态。第三是修行。这是茶道的最终目的所在。品茗者通过茶道,来修身养性,来顿悟人生,最终达到一种灵魂上的新境界,这是茶道的宗旨。中国的茶道文化,讲究的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不管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类别的礼仪,其最终都是朝着修行而去,是服务于它的。
2当代校园精神文化的现状和缺点
现在,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上,还存有很多问题。从整体上看,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首先,是大学生缺少对精神文化认同的自觉性。特别是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里,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潮流的迅猛袭来,如网络文化、西方文化、粗俗文化等,加上大学生群体还比较年轻,尚未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很容易被不同的文化和价值取向所左右,这也就导致高校精神文化处在一个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局面之下。第二,高校管理者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认知程度有待加强。毋庸讳言,相比于就业率、大赛获奖、硬件设施等看得见的成绩,精神文化建设的确是一个较为漫长,不容易在短期出现效果的政绩。正因为如此,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往往只重视眼前的政绩,比如说经济收入、硬件建设、就业率等,而轻视了校园精神文化这一无形“财富”的建设,导致校园精神文化长期以来都处在一种可有可无、可轻可重的附属状态。第三,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承性严重不足。应该说,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一种能够穿越时空、超越物质的价值存在。无论是在旧时代还是在新时代,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一座大学的校园文化应当始终如一,不断传承。但是,从现实来看,我国的高校历经多次比较大的调整,其中有合并,也有改名等,直接造成了高校的精神文化难以完整继承,甚至出现断代的情况。针对这种局面,一些大学比较草率地“提炼”出自己的高校精神,但是毋庸讳言,在没有历史积淀和传承的情况下,其中很多精神非常假大空,有的甚至千篇一律,不知所云。比如说,类似于精气神、团结、创新等词语,随处可见,这些词语用到职业学校、高中甚至小学都可以,根本就体现不出自己的特点和作为高校的内涵。第四,高校在建设中盲目追求“高大上”,使其视觉形象和文化出现断裂。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大学不是大楼的意思,而是大师之谓。他的话一语中的,十分形象地把“大楼”和“大师”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单从现实看,很多大学在学校建设特别是新校区建设中,往往把豪华的教学楼、办公楼和其它硬件设施当做首要任务来抓,而忽略了对大师的引进和培养。应当说,一座大学的校园文化,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大师带头,再由一群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大学生去推动的。缺乏大师,只有大楼,校园文化从何谈起?视觉形象上的改变,又会给学生们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误导,让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渐渐忘记了学校的原本的校园文化,只剩下洋气和奢侈这些东西了。
3发展校园茶道文化的必要性
校园茶道精神文化,是建设积极向上、和谐友好的校园文化的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校园精神的核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思想等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其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新时代大学生。而茶道文化恰恰符合这些方面,茶道精神中所蕴含的勤俭、清静、和谐等元素,是建设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茶道中的“茶人精神”对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大有裨益。茶人精神一言概之,就是理性思考和沉着修养以及牢固信仰。这是中国茶道活动中所蕴藏的朴素道德观念。在高校校园发展茶道精神文化,就应当用这些精神来感染学生,让他们培养起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而是能够对世间万物进行客观和理性的探索,同时培育出一种高雅和随和的人格魅力。针对当前大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浮躁心理,茶道文化中的修身养性,能够让他们内心平静,专注而平和。懂得茶道之人,大多内心纯净而谦和,会在茶道活动中领悟到一些朴素的哲理,譬如说反思、慎言慎行、吃亏是福等等。这些哲理,能够让人内心明晰,头脑清醒,能够用一种更友善的态度去面对别人,面对社会。这对于校园文化来说,尤为重要。面对当下一些学校管理者在培育校园文化上的狭窄意识,可以用茶道文化中的“博”去感化和提升。前面说过,我国的茶道文化在其发展历程中,与佛教、儒教、道家等思想不断融合,内涵博大精深。“博”也就成为茶道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不只这样,茶道文化所讲究的环境、礼仪、修行等方面,更是跟艺术素养、建筑风格、自然环境等内容息息相关,囊括了哲学、美学等内涵。对于高校的管理者来说,在学校发展茶道文化,对于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建设,如建筑风格、校园环境设计等都有特别好的推动作用,能为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4校园茶道精神文化发展的建议
第一,要加大校园茶道精神文化的宣传力度,丰富传播渠道和载体。在这一点上,可以通过一些校园的活动,如开学典礼、校庆日、表彰会等,可邀请一些专业的茶道人士前来表演或授课,把茶道精神准确地传递给校园师生,让人们在潜移默化间便把茶道文化和校园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第二,要通过建立相关的学校社团,让更多的大学生喜欢上茶道,更好地感受茶道精神。在这一点上,鉴于学生没有收入,而茶道活动需要一些相关的硬件设备。高校领导应当给予他们一些资金和物质上的支持,比如说提供活动经费、购买茶具、提供活动场所等,让茶道活动更好地在校园中开展起来。第三,要为茶道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譬如,在校园的景观设计和建筑风格上,应当借鉴和吸收一些茶道文化的精髓,让学校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每一座建筑、每一个景点,都能散发出浓郁的茶道精神,使它们在审美和实用以及教育功能上,得到完美的契合。第四,要开设茶道课程,并把茶道文化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茶道文化具有“博”的特质,包容万象,能够涉及到各种领域,比如说美学、历史学、诗歌、哲学、建筑、景观、种植等等,针对茶道文化的这一特点,高校应当通过研究和论证后,针对不同的院系和课程,把茶道文化中不同的精神内核,分别落实到这些课堂的教学上面。另外,还要积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让高校茶道文化覆盖到理论和实践上去,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舒玉杰《.中国茶文化古今大观》[M].北京出版社,2000.
[2]高旭晖,刘桂华《.茶文化学概论》[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
[3]赖功欧《.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4]冯刚.高校校园文化研究[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
[5]杨新起.新世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设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张健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