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等距原则在酒文化的运用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等距原则在酒文化的运用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等距原则在酒文化的运用分析

一、中华酒文化

对于中国人来说,大多数人饮酒之意不在酒中,而在酒外。因为在中国酒文化中,酒是一种交际的工具。中国的酒文化十分丰富,首先是对酒名的斟酌。酒名不仅仅是一种酒的代号,而且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表达着美好的审美情趣。酒名的命名方式有很多,可根据人名、地名、制作原料和制作方式等来命名。其次是对酒器的重视,酒器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器的品种繁多,远古时代的酒器有罐、瓮、盂、碗、杯等。商周时流行青铜酒器,汉代盛行漆制酒器,东汉前后出现瓷制酒器。除了酒名和酒器之外,中国人的斟酒也很有学问。从斟酒的标准、斟酒的顺序、斟酒的姿势到斟酒的方式和时机都很有讲究。由于英汉语言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在翻译中国酒文化时,就要特别注意西方读者的推理空间是否跟中国读者的推理空间保持等距。如果发生了偏差,不但会造成读者的误读,而且会影响中华酒文化的传播。

二、推理空间等距原则酒文化翻译中的应用

王建国认为:“文化翻译中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译语中文化缺省(culturaldefault)的处理。对于译语中文化缺省的问题,译者处理的方法一般有:脚注、不译和文内解释等形式。有时还有夹注、尾注,或者在前言和附记中进行交代等形式”[2]71。如何判断译语中是否存在文化缺省,缺省的程度如何,可以通过比较译语读者和原语读者的推理设想而知。当译语读者和原语读者的推理设想一致时,就不存在文化缺省问题,因此翻译时多采用直译;当译语读者和原文读者的推理设想发生偏差时,这些偏差就是由于文化缺省而导致的,那么在翻译时可以借助于王建国所提出的方法来进行处理。下面笔者将通过实例来分析推理空间等距原则在酒文化翻译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例1:四公子道:“这酒也还是有些身份。”邹吉甫道:“再不要说起!而今人情薄了。这米做出来的酒汁,都是薄的。”(《儒林外史》第九回)[3]“Why,thiswinehadbodyallright,”saidLouChan.“Idon’tknowwhattheworld’scomingto,”Chouwenton.“Thingsaren’twhattheyusedtobe:evenricewineispoorstuffnowadays.”(杨宪益,戴乃迭.译)[4]分析:这里所说的“米做出来的酒汁”就是米酒,是中国南方传统的风味小吃。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米酒是中国特有的,国外是找不到这种酒的。作为译语读者会对“ricewine”产生如下设想:设想A:Thisisakindofwine.设想B:Thiswineismadefromrice.中国读者对“米做出来的酒汁”的设想如下:设想A1:这是一种酒。设想B1:这种酒是米做的。虽然,中国的米酒还有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和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但在共有的原文读者中,这些信息是不存在的。除了对米酒有过特别研究的人,大多数中国读者对米酒产生的设想也只有以上两点。因此,这里采用直译的方法就可以使译文读者的推理空间和原文读者的推理空间等距。

例2:(王熙凤)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红楼梦》第十六回)[5]Shesaidjokingly,“…preparedsomewaterywinebywayofwelcome.WilltheImperialKins-mandeigntoacceptit?”(杨宪益,戴乃迭.译)[6]分析: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通常会用溢美之词对他人及其物品大加赞赏,而用谦虚之词描述自己或自己的物品。王熙凤称贾琏为“国舅老爷”、“大驾”,而称呼自己为“小的”,并且把自己准备为贾琏接风洗尘之酒说成“略备一杯水酒”,体现了夫妻间的亲昵气氛[7]292-293。根据推理,原文读者一般会对“水酒掸尘”产生如下设想:设想A:水酒是中国人对酒的谦称。设想B:王熙凤备酒为丈夫接风洗尘。设想C:王熙凤想表达对丈夫的尊敬和亲昵。作为外国读者,对“waterywinebywayofwel-come”则会产生如下设想:设想A1:Thiswinemixedwithwater.设想B1:WangXi-fengcelebratethehome-comingofhishusbandwiththiswine.加以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推理空间不等距,其原因在于译文中对“水酒”的翻译不妥。由于这一酒文化在外国文化中缺省,外国读者难以体会到说话人的谦虚礼让之意,因此在翻译时,要进行文化信息的补偿。

例3:大家坐定,贾母先笑道:“咱们今日闲坐吃酒,太觉寂寞,也行一令才有意思。”(《红楼梦》第四十回)[5]AssoonasthepartywasseatedtheLadyDowagerproposed,“Let’sbeginwithafewcupsofwine.Itwouldbefuntoplayadrinkinggame.”(杨宪益,戴乃迭.译)[6]分析:行令饮酒是中国古代酒席上一种助兴取乐的游戏,而西方国家没有酒令之说,所以在翻译时,译者要考虑到这个文化缺省问题,对与“酒令”相关的文化信息进行适当补充,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推理空间等距。上面的译文直接把“酒令”译成“playadrinkinggame”,而未作任何注解。作为译文读者在推理理解时,不能通过“playadrinkinggame”得到与原文读者一致的设想,因此这种译法是不妥的。

例4:(宝玉)说道:“……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红楼梦》第二十八回)[5]Hesaid,“…drinkacupofwine,singanewpopularsong,andreciteeitheralinefromanoldpoemorcouplet,orasayingfromtheFourBooksortheFiveClassicsconnectedwithsomeobjectonthetable.”(杨宪益,戴乃迭.译)[6]分析:此段中出现了“门杯”、“酒面”和“酒底”等几个文化色彩浓厚的词。这些酒文化在国外是闻所未闻的,此处很显然存在文化缺省问题。“门杯”是指酒席上各人面前的一杯酒,一般作为行酒令的开始酒。行酒令前先斟满一杯酒,再行酒令,叫“酒面”。行完酒令后,饮干一杯酒,叫“酒底”。“席上生风”也是一个酒令,令中的关键词和所指之物必须与宴席有关,行令者根据这些东西,说一句成语。

那么,根据原文,读者可作推理如下:设想A:这是我国古时的酒令文化。设想B:行令时,各人面前放一杯酒。设想C:行令者在行令前斟满一杯酒。设想D:行令者在行令后要饮干一杯酒。此处译文对酒令文化做了解释性的翻译,译文读者通过这些解释进行推理得出如下设想:设想A1:Thisisakindofgamewhentheyweredrinking.设想B1:Theymustdrinkacupofwineaftertheysangorsaidsomething.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译文读者在设想中把“门杯”、“酒面”和“酒底”混为了一谈,只知道在说唱之后要饮酒,却使酒令文化在译文中消失了。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使酒令文化得以体现和保留,则笔者认为不妨把其中的“门杯”、“酒面”和“酒底”等进行音译,然后在文后适当加注,以作为对这些文化信息的补充说明。通过这一方法的运用,对译语读者的推理设想可及度进行调整,以实现翻译空间的等距。

三、结语

中华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酒文化的翻译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弘扬。研究表明,推理空间等距原则在酒文化翻译中的可行性不容置疑,但它也不是万能的。众所周知,文化翻译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可以说,有许多问题都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而要解决这些文化翻译中的难题,就需要不懈地进行探索。

作者:廖冬芳单位: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