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提要】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发展趋势已不可避免,其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冲击愈加严重。大学生是接受不同文化最为积极的群体,培育好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国家加强树立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势在必行,高校作为其主要平台,更应承担起主要责任,共同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先进文化精神。
【关键词】文化自信多元文化思政教育
接受多元文化冲击的挑战,做好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传承工作,培育好拥有文化自信的时代品格,是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培育文化自信是铸牢民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中之重。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群体作为极富有创新精神和包容精神的群体,对不同文化的接受程度更强。因而,这也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筑牢底线,引导大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一、相关概念阐释
(一)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是当今国际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各文化之间的物理距离进一步缩小,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难以避免,最终形成在某一个社区中多种文化共存的现象。同时,我国本身也是个多文化的国家,故体现为内部文化与外部文化相互包容、区别的现象。对于多元文化,究其内涵,其一是指文化本身就是多元的,其二是指文化应该是多元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差异中寻找共通,不断互鉴学习,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生共荣。
(二)文化自信
2011年后,“文化自信”这一概念在学术界的关注呈现井喷之势。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书记曾多次论及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也与我国正处于新时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相结合,其表现为对中国各方面文化发展的全面认知和树立,并进一步提升至政治学的高度。培育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认同,这对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文化认同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必要性
(一)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种文化不可避免地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各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吸收正逐步影响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正确态度。传统的封闭式的文化教育方式已不再适用于时代快速发展,全球化态势不断加剧的当今社会,在面对多元文化挑战的问题时,我们更应当主动迎接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树立科学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在面对多元文化冲击的同时,我们更应当注意到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西方文化作为外来文化,往往有其特殊的根植环境,大学生群体在面对西方文化渲染时,又具有天然的接受性,这种接受性又往往是不加甄别的。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冲击在中国百年来的历史中多有呈现,无论是全面接受还是全盘否定,都不是正确处理外来文化的应有态度。只有正确引导,科学接受,才能谨防外来文化对大学生群体造成文化偏差,才能更好地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水平。
(二)民族精神的树立与铸牢
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群体正处于培育优秀思想、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关键时期,面对党和国家对青年寄予的厚望,立志成为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奋斗的新一代接班人。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其文化自信,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优秀先进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共同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道路。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其中不乏影响深远的优秀文化基因,近代革命文化和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不彰显出中国强劲的文化底色。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铸牢文化之魂,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正处于价值观养成时期的青年大学生群体责无旁贷。当今社会,各类文化纷繁复杂,和快餐文化甚嚣尘上,作为青年大学生,更应明辨是非,培育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弘扬先进的民族精神,以充满生命力与感召力的文化自信精神迎接未来的挑战。
三、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一)坚定党对文化的一元领导
强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归根到底就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意识,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刻牢记党对青年的殷切嘱托,矢志不渝地提升民族意识与文化传承。总书记对于文化自信的论述,着重阐释了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作用。坚定党对文化的领导,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导向,通过对于意识形态的认知,参透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开放包容的群体,在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过程中,不应弱化对主流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应当教育大学生群体时刻不忘主流思想对价值观养成的重要作用,科学辩证地看待当前社会的各种非主流思潮,牢固树立党对文化建设的一元领导体系。坚定党的文化领导,不只是要求在课堂上讲演,更是要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感受党的领导的正确性和自觉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性。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引领水平
总书记指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关键在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引领作用,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大有裨益。高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段求学历程,也是培育思想价值观念最为重要的一段时期。现阶段高校教育往往将就业率和升学率作为考核重要,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文化教育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逐渐成为单一化、平面化的授课模式,成绩考核又过于单一,学生往往对思政课兴趣不高,无法真正提升大学生整体思想政治水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应当从新时代的特点出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关注学生所关注的时代热点,因地制宜地传授主流文化思想,培育其形成科学的文化观念。同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考核标准,也应适当做出调整,不再以单一呆板的考试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是将考核融合课堂之间,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多元化的研究性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加强高校宣传教育工作
高校是大学生文化思想成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在高校中得到培育和发展,高校的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意义非凡。在社会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下,新兴文化往往还未经过甄别就已进入学生的视野,现阶段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学生不再满足于常规守旧的文化接受方式,快餐式的文化更受学生欢迎。新的文化通过新媒体渠道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之中,又通过简单快速的方式使学生不加思考地吸收,其中不乏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甚至是污蔑和歪曲。因此,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平台,对宣传教育工作的改进至关重要。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接受主流文化,同时对于外来文化去伪存真,是高校宣传教育的首要工作。首先,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宣传教育,要紧密联系新媒体这一重要平台,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关于自身民族文化的内容,吸引学生群体的关注。的内容要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用更贴近学生日常作用的词汇进行沟通,切忌用专业的术语对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无差别的宣传。其次是将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融入到专业课学习过程之中,在日常课程中,强化对于中华民族自身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教育,通过生动的案例加强学生们的认知体系,使学生自觉养成完备的文化自信能力。
参考文献
陈孟2016《多元文化视阈下西方文化认同危机与对策》,《学术交流》第5期。
陶杰2019《论文化自信教育在思政课中的关键作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第24期。
2020《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
张利明2020《铸魂育人的文化之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6期。
姜南、李佳蔚2020《论多元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汉字文化》第22期。
作者: 曹翰阳 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