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自信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创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分析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文化自信视角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加校园凝聚力,有利于提升师生的组织认同,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进而提出做好顶层设计、打造统一文化平台、引导文化供给、设计文化供给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凝聚力;组织认同;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具体到一个区域、一个单位,文化也是区域间、单位间最大的差异。曾多次提到“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文化自信理应成为高职师生必备的一种品质。校园文化的开展,对于加深组织认同,塑造学校精神,丰富文化氛围,树立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学校树立完整的文化形象奠定坚实的基础。校园文化表现分为浅层、中层、深层等三个层次:浅层表现为环境风貌等物质范畴,中层表现为相对刚性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架构,深层表现为师生的精神风貌和言谈举止,以及各种活动过程和教育实践运作的方式方法等[1]。本文探讨的主要是校园文化的深层表现。
1.校园文化是凝聚共识的重要手段文化是群体内在的认同。美国学者E•阿伦森在其《社会性动物》一书中指出,社会影响对个体产生影响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依从”“认同”“内化”。在这几种方式中,依从的效果最短暂,多是为了获得奖励或逃避惩罚,具有功利性,起作用的是权力。认同需要的是个体需要和对方相像,不需要持续的奖励和惩罚,起作用的是吸引。内化的效果最为持久,是将特定的信念内化成为指导自己行动的准则,起作用的是信仰[2]。理想的校园文化应该是这样一幅场景:每一位师生员工都以在学院工作、生活、学习为荣,都将学院的建设、发展、壮大视为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自觉地为此奉献和努力。如果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取得上述成果,必然会极大地消除师生内心的隔膜,汇聚起大家的共识,形成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
2.校园文化是塑造学校精神的重要载体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精神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浸润,能够持久影响学生的人格养成,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学校应该旗帜鲜明地传播学校的价值追求,使之内化为所师生的精神品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作为上海规模最大的公办高职院校,主要有城市服务、城市管理、城市建设等几类专业,其中城市建设类专业特色明显,工匠精神、劳模文化有一定的基础,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应该突出鲜明的工匠精神、劳模文化特色。
3.校园文化是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的专业大多以应用技能类为主,学生缺乏文化的滋养,对文化的渴求更甚于普通高校,更应该积极发挥文化“以文化人”的作用和功能,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3]。校园文化属于学校的软实力,相比于硬实力来说,学校的软实力是指该学校的文化底蕴、社会影响力以及价值观念等等,是一种潜在的实力。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可以大大地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厚植学校文化情怀,为学校发展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良好的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规范有序的工作习惯、不甘落后的校园风气,是学校不可多得的宝贵教育资源。
二、高职校园文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1.校园文化开展现状
(1)弘扬传统文化,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为了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院各部门开动脑筋,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基础教学部举办全体教师师德师风美文诵读活动,诵读有关师德师风、歌颂祖国的诗歌、散文等经典美文,展示教师的师德之美、仪态之美、情感之美和声音之美。机电学院滚灯社积极参加由奉贤区滚灯艺术协会、柘林镇社区体育协会共同举办的“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精神”———柘林镇第三届非遗传习基地文化汇演,参演节目《璀璨明珠》荣获“最魅力”奖。
(2)丰富社团文化,打造“城”字品牌团队。学校现有各类学生社团40多个,在学工部和团委的统一领导下,以城建学院的“城”字为校园各类不同特色学生社团集群建设的名称,精心打造“城”字品牌团队,积极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现有“城心”(城院志愿者服务团队)、“城艺”(城院艺术团队)、“城影”(城院影像团队)、“城创”(城院创新创业团队)等多个“城”字品牌团队。每年举办评选活动,对优秀社团进行表彰。健全的组织、统一的领导、用心的设计,为社团文化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团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式发展。
(3)开展特色体育文化,形成舞龙舞狮品牌文化。舞龙舞狮项目在学校开展有多年的基础,培养了多支有实力的学生队伍。学院积极组队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舞龙舞狮锦标赛,在全国和上海市多个比赛中表现突出,捷报频传,先后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男女自选套路双项第一名、第六届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一等奖等多项佳绩。舞龙舞狮项目作为学校的品牌文化项目,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传承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等教育环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身心健康奠定了基础,也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2.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少顶层设计。由于两校合并、三校融合的时间还不长,学校的日常运转、教学开展等还处于磨合、调整阶段,对校园文化建设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具体的规划,仅仅在2019年11月学院制定颁布的《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章程》第83条中提出“培育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形象,提升学校软实力”。缺少具体的实际操作细则;没有具体的分管领导,没有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等。总之一句话,学校层面对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缺乏深入系统的思考。
(2)教师参与不足。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学工部、团委等部门具体负责,由于有历年的基础,有年度的统筹,有预算的经费,开展得较为丰富多彩。而从事教学的学院教师,普遍授课任务重,还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他们不愿意或者没有动力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3)缺少体系和系统。学院层面,目前主要是通过校训“立德立人立业”来贯穿校园文化建设。这虽然符合学校的现实情况,契合了学校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要求,但是作为追求建设高职双一流学校的单位来说,仅通过校训来统领校园文化建设,显得有点单薄。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全面反映,涉及教风、学风、校训、校歌等多方面,应该有一套体系来体现。
(4)缺少特点和亮点。现有的校园文化活动虽然每年大大小小也有十多项,但是大多局限在讲座、阅读比赛、社团活动等,有些活动存在着“一拉横幅二签名”等现象,校园活动有的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能够体现职业院校特点、体现城建专业特点的文化活动不多,内容不出彩,特点、亮点不鲜明。
三、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1.明确校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做好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方面,要上下形成共识,明确学校文化的主体地位。学校文化包括多种层次和形式,必须进行整体思考和规划,要抓住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学院章程修订的契机,充分挖掘办学资源,将寻找历史、梳理文脉与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结合起来,绘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建校伊始,就设立了文化育人办公室,并建有专门的网站,虽然挂靠在党委宣传部,但是机构的单独设立,就反映了一种思路和远见,便于在校级层面统筹各方力量,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也推动了深职院在多个方面的发展。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中要求各级管理层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形成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
2.打造统一平台,融合文化媒体,调动各方力量
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平台。统筹二级学院、学工部、团委等校园文化建设力量,充分挖掘校内外文化资源,统一规划、整合校园文化活动。上海海事大学从2011年开始,由校宣传部、图书馆、学生处、团委等四大部门联手打造“海大人文”平台,开展包括讲坛、展览、节庆、影院、书展等多项系列活动,不少活动采用学生社团竞标的方式开展,学生全程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效果显著。他们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我们可以通过校内文化媒体的深度融合,发挥校报、校园广播台、宣传栏等传统媒体的优势,使校园文化传播更具生命力。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大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传播力度,提高官方微博、微信的阅读量和转发率,积极传播正能量。主动与《解放日报》《光明日报》等校外主流媒体深化融通,提升优秀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建由全体职工共同构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改变广大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有心无力、参与不积极的状态。文化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重要使命。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也是文化工作者,既要教书,更要育人,理应发挥文化育人主力军的作用。
3.引导校园文化产品供给
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校园文化必须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可以以富有城建特色的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为主要内容,编辑出版以宣传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系列丛书,宣传可亲可学的大国工匠、劳模先进典型,营造见贤思齐、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活动,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身边的小故事”等活动,培育学生对主流文化的热爱和支持。
4.设计校园文化产品供给
目前的高职学生,大多已是00后,他们也被称为互联网一代,平时接触的更多是个性化、特异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热衷于参加一些文化圈(洛丽塔圈、汉服圈、JK圈等)的活动[4]。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如讲座、阅读、看电影等,属于单一的文化消费行为,对于他们来说,缺少一定的吸引力,只是被动地接受。校园文化产品的供给,可以借鉴青年文化圈活动所具有的参与性强、创造性高等特点,设计互动性强的文化产品,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文化服务需求。可以组织开展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积极设计个性明显、风格多元的校园文化产品,建设“互联网+”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赵小丽.德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及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3(7):227-228.
[2]E•阿伦森.社会性动物[M].刑占军,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孝川.在“化”的解读中反思和审视学校文化建设[J].教育导刊,2015(4):5-8.
[4]刘胜枝.值得关注的95后群体文化圈层化、封闭化现象[J].人民论坛,2020(Z2):131-133.
作者:王明洲 单位:上海城建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