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浅谈中日当代书法差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平行比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一个贫穷落后、封闭保守的烂摊子,建国以后的50年代初,我国书法一直不受重视,加之与日本的政治敌对态度,书法交流少之又少,到50年代中后期开始才逐渐出现一些所谓的“书法外交”,而这些“书法外交”恰恰表现出了作为书法母体的中国向日本逆向学习的状况。对日本书法的学习确实为我国的书法艺术汲取了不少营养。但是,如果把这种学习当做是一味的模拟的话也同样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八十年代兴起的“现代书法”热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这种照搬日本现代派书法把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的抽象性和表现性强行套用在中国书法上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对中国书法最本质内涵和意义的忽视。时间是证明一切的最有力武器,“现代书法”这种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舶来品的混血儿在热血沸腾了不到二十年之后便逐渐冷却。当然,我们绝不能说对“现代书法”的探索毫无意义,至少它启发了我们的思想,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尝试,但是,由于与书法最基本载体文字的脱离,这种尝试也注定成功不了。
2.80年代以后80年代以后,中日书法的格局又发生了变化,如果说战后是日本书法对中国书法的一种反超,那么80年代以后,当日本书法走向沉滞时期的时候,中国书法却以崭新的姿态走向自己的高峰。此时,书法以一门传统民族艺术的身份在茫茫的艺术海洋中占据了一块属于自己的艺术舞台,而且,就这些年的表现来看,其在这块舞台上的活跃程度也不可小视:众多的高校争相开设书法专业,建立书法系,培养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高层次书法专业人才;各种大型的书法展览层出不穷,吸引了一大批人不断地进行书法创作;书法艺术市场逐渐变热,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气候;中国书法家协会自1981年成立以来,其影响力与日俱增,成员队伍也迅速壮大,同时,各种地方性的书法协会等组织也都风生水起
二、影响比较
1.国内影响比较曾今在《环球时报》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题为《日本书法比中国火》。文中是这样介绍日本书法的重视和普及程度的:“日本的书法爱好者,一般认为有两三千万,也就是说五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练书法的。称得起书法家,能举办个展、出作品集的人,全日本大约有100万之多。”“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不难发现,普通日本人,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汉字都写得很漂亮。”平心而论,这方面日本确实做得要比中国好,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我国对书法的重视也在迅速加强,前些日子国务院还颁发了文件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必须开设书法课并配以专职的书法教师,这些点点滴滴都会对我们发扬书法这一传统的国粹艺术产生积极作用和巨大的推动力。
2.国外影响比较提到书法艺术在全球的影响力,日本自然是不能与中国相提并论的,这不仅是因为我国五千年辉煌灿烂文明史,更是因为书法艺术依托的是汉字,她的根在中国,这是任何国家都不能更改和替代的。就像瓷器一样,虽然其他国家也有瓷器,但对一个老外提起瓷器的时候,他一定还是会想到中国,因为这已经成了一个国家的名片。书法亦是如此,她也是我们国家我们汉文化的一张最美的名片。
三、缺失比较
1.日本书法的包容性应该说日本的书法艺术能够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其巨大的包容性,从一开始学习中国的汉字这种包容性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从中国归来的遣唐使们,以唐文化为基础,认真吸收、整理,并且加入日本人特有的感受和理想,确立了日本的假名文字。“遣唐僧”空海和尚依据汉字的草书创造了日本的“平假名”;“遣唐使”吉备真备根据汉字楷书的偏旁创造了“片假名”。在明治维新时期和二战投降以后,日本书法又能够适应时代,大胆接受新的思想和理念,这些都是包容的结果,可以说正是这种包容性成就了日本书法今天的繁荣。
2.中国书法的继承性当我们翻开一本中国的古代法帖时,会看到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收藏印,这些印信证明了古帖的流传有序,而流传有序正是中国书法的精神所在,在这里我们称之为中国书法的继承性。中国人对于前贤一向是顶礼膜拜,可以这么说,中国的书法史也便是一部后代书家对前朝书家的推崇史。因此,中国书法很好的保留了她古时的风貌,在日本书法几经周折形成自己风格的同时,中国书法却借着中国人对儒、释、道精神的追求以最优美的姿态保全了自己。
四、综述
日本书道源于中国而又异于中国,她以极其包容的态度从中国和西方汲取了所需的养分,逐渐发展壮大,自成一格。而中国书法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努力继承了和保留了她的本来面貌。如今,中日两国的书法交流日益增多,书法联展不胜枚举,这必将为双方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总之,但愿在两国书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把书法这一经典的艺术形式发扬光大,使其在浩瀚的艺术海洋中永放光辉!
作者:王维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