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创意中电影市场人才需求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它的发展也来势汹汹,势头正猛。西方发达国家延续了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依旧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镇”。较之于传统的服务业,创造力是该产业的发展核心,这也就是强调了人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特定的社会土壤,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民主进程也随之加快,而且西方国家更注重个性解放,社会更加多元化,文化极具包容性,这样的社会氛围有利于个人创造力的发挥,刺激了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广播影视、动漫、报纸、图书出版等相关领域。电影市场毫无疑问是该产业发展的“重头戏”,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先进的国家,不仅为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通过电影产业的输出使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国内该产业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下也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电影市场的发展“身先士卒”,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电影市场的迅速发展也暴露出来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在观众对电影的艺术性和娱乐性要求越来越高的前提下,国内电影发展面临着发展困境,其中人才的匮乏是制约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将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电影市场为例,对电影市场的人才需求进行分析。
一、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国内电影市场目前存在着一种尴尬的局面———票房与口碑的两极分化。电影市场如火如荼,观众在观赏之后并不买账,常常是高票房的电影也被观众疯狂吐槽,口碑不佳。这一方面证明了国内电影市场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观众有能力并且乐于消费;另一方面,观众对影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分析国内外电影市场最近几年票房与口碑极佳的影片,如《阿凡达》《魔戒》《霍比特人》等,这些电影除了艺术构思能够吸引观众,超一流的特效也是电影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这恰恰是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弊端,所以想要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浪潮下站得住脚,就必须培养一批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首先,电影是一门融合了美术、音乐、雕塑、服装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艺术性是电影的基本特征,也是电影之所以称其为电影的重要因素。当编剧在头脑中产生一个新颖的创意之后,以剧本的形式记录下来,但即使艺术性再高的剧本,也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呈现在大银幕上,导演和编剧需要就剧本的问题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修改要以提高电影的艺术性为最高原则。我们看到许多著名的小说在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时会较原著有较大的改动,这是因为电影的时长有限,不可能采纳小说中的所有细节,只有适于表演的那部分才会被保留下来。电影的艺术性包含很多方面,比如灯光、道具、服装、场景、画面、镜头等这些都是构成电影艺术性的重要元素,只有各种要素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够提高电影的艺术性。就同一个场景而言,如果使用不同的镜头语言,就会给观众带来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短焦距镜头在表现空间环境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长焦距镜头缺乏空间感、纵深感,但是如果要拍摄一组野生动物的画面,为了不惊扰动物,就需要使用长焦距镜头,这样能够使画面显得真实自然。这就需要具有艺术感受力的人才,能够准确判断出画面的效果,进而选择合适的拍摄手段,才能够提高电影的艺术性。其次,数字电影技术,这是就电影的技术性而言,世界范围内数字电影技术正在风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下电影市场高科技是提升电影竞争力的关键,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才是电影发展的唯一出路。好莱坞电影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卖座,恰恰是因为其超一流的电影制作团队,这个团队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技术、数码技术,使影片能够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魅力。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上也不遗余力,目前已经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数字电影拍摄、制作设备,如何使用这些设备并有效地转变为电影生产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我国电影市场内人才结构非常不合理,常常是懂技术的不懂艺术,懂艺术的不懂技术,这就造成了一种尴尬的局面,即使掌握着最先进的设备却不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总之,中国电影急需一大批具有高精尖水准的艺术和技术相结合,适应高科技环境的学科综合型人才,只有两方面都过硬,才能制作出艺术性与可观赏性融于一体的影片,这也是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出路。
二、市场型和传播型人才
无论是商业影片,还是纯文艺的电影,都需要有票房作支撑,电影从前期的筹备到后期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票房收入是电影获得经济利益的主要途径,当然还包括其他相关产业的开发。如何使电影能够获得高票房,在保证电影质量的前提下,对电影市场的分析以及对影片的传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商业与艺术同等重要。一部电影是由影片的制作和发行两部分组成的。对于影片的制作,必须考虑市场定位,是否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消费者需要什么”为宗旨来定位产品和卖点。从电影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能够敏锐洞悉电影市场,才能够使影片和观众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使电影在获得观众良好口碑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票房。因此促使电影市场的持续繁荣不仅需要电影人才懂得电影艺术,还要懂得电影市场,从艺术与市场并重的角度来制作电影,那么电影产业的前景前途应该是无限光明的。电影市场所需要的影片风格需要能够兼容社会共性和个人风格的新型人才。其次,虽然目前中国电影的营销模式已经走出单一化的票房收入模式,但就市场营销水平而言,中国电影行业不仅远远落后于好莱坞,而且与国内多数、其他行业也存在不小的差距。提高和完善电影的营销模式才能打开电影的国际市场,在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将中国最传统的文化和元素传递到世界,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相比于传统的营销手段,多元化的营销手段能够扩大电影的影响力,提高影片的知名度,以此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电影营销不仅是一种技巧,一种策略,更是一门十分复杂和深奥的学问。目前中国电影市场迫切需要既懂市场又懂营销的专门性人才。
三、创意型人才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环境范围内,创意人才才是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意人才对于创意产业,尤其是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极端的重要性。首先,以动漫电影产业发展为例,目前我国动漫电影的发展水平与日本、美国梦工厂和迪士尼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内动漫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着大量抄袭模仿的问题,作品缺乏原创。国家政策大力扶植动漫产业发展,近千所学校都开展了相关学科教育,各地动漫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很大,致使包括动漫电影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陷入了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如何扭转目前这种山寨他人创意、电子的尴尬局面,归根到底要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比如说1998年迪士尼制作的电影《花木兰》,这是以中国古代的民族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为原型制作而成的。电影以花木兰故事为底本,故事主题却摇身一变,变得更国际化,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蓝本经好莱坞改编变为妇女感情的现代演绎和少女不断追求自我的经历,由原来忠孝的主题上升到了对人性问题的探讨上。使电影融合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元素,成为一盘中西文化混合的大餐。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创意才是关键。迪士尼将原本家喻户晓的故事进行改编,在其中融入女权主义、个人主义和独特的美式幽默,不仅使原本的故事焕发出新的生机,也拓宽了电影的题材,取得了艺术与商业的双重成功。其次,《功夫熊猫》是好莱坞继《花木兰》之后又一部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影片,这又是一个堪称完美的电影创意。影片所传递的仍然是地道的美式价值观,影片尤其突出了熊猫的个人信心和努力对获得成功的重要性,这是美式文化中个人主义的集中体现。伴随着影片获得的巨大成功,中国电影人和观众不禁产生一种疑问:为什么中国的文化元素经过其他国家的加工制作焕发出如此动人的艺术魅力?为什么中国不能制作出这样的电影?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中国文化带入了国际市场,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但是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重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中国电影业创意型人才的缺乏。事实证明,即使有丰富的创作素材,一旦缺乏好的创意,是很难制作出优秀的影片的。传统的人才队伍已经很难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浪潮下的电影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推动国内电影产业朝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电影界必须高度重视电影领域人才匮乏以及人才断层的严峻问题。本文以具体实例展开论证,从技术与艺术、市场与营销以及创意三个方面论证分析了电影市场人才需求。
作者:高云 单位:郑州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