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息技术下的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技术下的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信息技术下的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

1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实质

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不断吸收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经过高校教师、学生的再加工、共享、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具有地域性特点,受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较大,是大学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积淀,有一定的个性品格,蕴藏着历届师生对学校的宏观认知,是历届师生的精神纽带和精神传承。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融合多元文化,对多元文化的深入认识、理解、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实质上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经典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优秀文化的传承,是高校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在文化建设中的自主选择和共同趋势。

2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特点分析

(1)各类文化资源信息化程度加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校园文化传播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要求应该从学生需求的角度,提供和传播学生需要的文化资源。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园文化传播的方向就应该与学生需求的目标方向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更加有序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

(2)校园文化利于学生优秀素养养成。大学生在思想上已经变得更加自由、独立,个性化的表现越来越明显,个体间的差异性逐渐凸现出来。校园文化传播的过程,也正是大学生个性张扬、综合素养提高的过程。当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被大学生在校园中传播时,对于参与者和旁观者来说都有一定的育人效果,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产生精神层面上的深远影响。

(3)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难点。每一项传统文化的形成都是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沉淀,所以在传播过程中也需要长时间的尝试和摸索,并不是几次实践就有效果的。在如今的校园中,传统文化的传播并没有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只是停留在表层。这种表象的工作对于现在趋于理性的学生吸引力很小,而且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建设在城市的郊区,距离市中心文化区较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文化气息较少。这些都导致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很难传承。

3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策略

(1)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共享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在校园网上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是最合适的方式,设计相应的模块和相关活动,使校园网络平台的传统文化传播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如今网络已经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等资源,用先进的方式展示和传播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对文化的认知。

(2)手机是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的方式在校园进行传统文化传播。武汉理工大学郑少山在398名本科生中进行了调查:发现平均每人每月上网流量4956.3M(含wifi),约75%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2小时。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可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特别是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更是让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随着4G网络时代的到来,相信这个信息传播阵地必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大学生使用手机或电脑上网获取知识,以及日常交流娱乐已经成为一种必要方式。现在手机已经形成了一种无线终端,如果学校在校园内增加不收费无线局域网访问服务,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就可登陆网页浏览文化知识,时间一长,就可以塑造一个健康的文化性网站。加强对移动网络环境下传统文化在校园网络传播特点研究,更加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给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传统文化产品,是进行校园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工作。

(3)建立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共同体。校园传统文化传播平台不应仅限于本校园,可以通过网络与更多的高校建立联系,搭建一个网络文化传播系统。各个高校通过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共同体开展校际活动,更加有利于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共同体的成长过程就是大学生自己去发现文化、交流文化、传承文化和发展文化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平台中进行的交流与学习将是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最好的批判和传播。总之,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信息文化资源也因此以更加快捷、广泛的方式得到前所未有的传播,相信文化资源也会在这一历史机遇下得到巨大发展。所以,在这一契机下,传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使二者完美结合。

作者:张茜杨玉强单位: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