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族高校学生来源的特殊性,使得民族高校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使民族高校的校园文化不仅成为了多民族文化的统一体、集合体,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民族教育不能仅服务于经济发展,也不能仅是民族工作的一部分,必须着眼于民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更要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全局意识和正确的政治意识。”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像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逐步完成一样,和谐校园建设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建设才能实现,在现今的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第一,由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由于民族高校的学生是由不同的民族所组成,这就使它的校园文化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文化差异,这种不同的文化差异对各民族学生的情感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也导致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这在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汉语水平不高的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些学生一般更愿意接受本民族的民族作品和文化现象,更愿意接受他们所熟悉的思想和事物。而实际情况是,现今民族高校的校园文化一般还停留在满足汉族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层面上,在少数民族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程度上还做得不是很好。所以,要积极促进良好的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民族文化建设,是一个协调各民族文化间冲突的过程,它在保留各民族文化差异和固有特色的基础上,对各民族文化重新进行整合,使多种文化达到和谐。良好的民族文化建设有助于各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吸收和接受不同的文化,使文化之间由冲突转为和谐。第二,大学精神的缺失。大学精神对于一所大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灵魂和核心。”最早定义大学概念的是《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点燃学生心中那盏真、善、美的明灯,使之能够革故鼎新治国新民,使之能够追求真理不断创新。蔡元培认为,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核心所在,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价值观激荡碰撞,物质化、利益化的观念也逐渐充斥了大学校园。在这种物化的校园文化弥漫与熏陶下,无法真正做到一所大学终极的培养目标———人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培养意义要远大于人才的培养。第三,形式大于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像校园设施建设这样有形的物质文化的建设,也包括无形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随着高校办学水平、办学实力的不断提高,各高校都在校园硬件设施上加大了投入,这些都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与之相对的,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就做得不够,这样就使得物质建设缺乏依存和表现的目标。这样就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片面强调物质形态建设,发挥不出精神文化教育在物质形态中所表现的意义。近年来,高校逐渐向城市化、一体化、综合化而转变,学科建设不断分化、综合,这就要求学校文化建设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及其实践能力为目标,既重视课堂教学,又重视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许多高校都把这种课堂外的校园活动等同于课外活动或课外文化,从而把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交给学生处等学生管理部门,这样就把校园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割裂开来,使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应对策略
第一,注重民族特色,共建和谐校园。各族师生要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民族团结、校园和谐,安定有序、科学发展的态势。注重民族特色,确立具有丰富内涵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在广大学生中开展富有民族特色、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尽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种种制约,但也同时具备了区域、民族的优势,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就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民族高校院校文化建设中要重视突出民族特色,共建和谐校园。要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师生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也要鼓励少数民族师生学习和使用汉语,同时也鼓励和支持汉族师生学习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努力促进各民族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严格把握民族问题的界限,不能把师生中因生活环境、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经济条件等原因而产生的差异和矛盾简单地套用到民族问题上。校园是一个各种思想的集散中心,它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法,以文化创新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引导社会价值取向,促进社会发展。由此可见,和谐校园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所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在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大学是一个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知识分子思想自由奔放的家园,大学校园作为培养文化精英的地方,发挥着传承民族精神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育人是大学精神的第一要务,大学的教育是全面型的人才教育。大学的育人使命,首先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成为有抱负、有远见、有知识、有责任心的人。要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人优秀思想,培养学生鞠躬尽瘁的品格和服务社会的观念。大学的育人使命,其次体现在理想和信念教育上。理想和信念教育取决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正确的追求和价值取向,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历史观、社会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大学的育人使命,再次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使学生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待人宽厚,形成坚持真理的做事原则,胸怀坦荡的处事标准,自身淡泊名利,待人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学会做事做人,学会如何认知。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必然要求有与之相匹配的大学精神。我们不但要继承优良传统,更要与时俱进,赋予大学精神与时代相匹配的新内涵。第三,重视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品牌是学校教育的名片,建设一流的大学,就必须注重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打造自己专有的无可替代的校园文化品牌。通过优秀的校园文化品牌,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得到有效凝练和广泛认可,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与社会的需求。近年来,各高校的品牌意识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校园文化的品牌建设,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在这方面,民族院校也应该有自己的品牌项目,如富有民族特色学术讲座、学生活动等等。这些品牌项目对树立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培育经营好校园文化品牌,打造精品,不仅可以增强校园凝聚力,扩大学校影响,而且可以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加强学校竞争力。
三、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民族繁荣和各民族共同发展。民族高校既是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中心,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都是摆在民族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要紧密团结少数民族学生,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巨大作用不可小视。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具有极其复杂的特点。它的层次丰富、角度多样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建设和发展目标要明确,指导思想要正确,除此之外还要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和社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和社会精神的辐射源和助推器,对社会文化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渗透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民族高校更应如此,要注重发挥自己的民族优势,建立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使自己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杨青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