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校园文化论文2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校园文化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校园文化论文2篇

第一篇: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缺失

一、校园文化与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高校成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学校教育的基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对大学生的个人人格、思想价值观、教育学习观、社会观、人生观起到引领。]高校成人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类特殊版块,在当前的社会需求发展阶段,其实施主体对象已转变为“在岗返校”群体,其教育的需求特征表现为专业技能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更新扩展以及行业培训等方面,新的时代需求及发展格局使得当前我国整体高校成人教育处于一个全新的转型期。特殊的教育定位、新型的主体教育对象以及转变中的教育需求结构使得目前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特性,主要表现在:

1.与高校统招生需求同质,但在教育过程中重点不一样尽管高校成人教育具有多种实施模式、多元化的学生群体以及特殊的社会认可地位等特征,但在成人教育学生整个高校学习期间,与高校统招生一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属性相同,都是为了通过“思想育人”引导“理论与专业学习”。但由于群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教育过程中,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重点不一样,这类受教育者大都具备一定的社会经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基本成形,在“返校”的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基础的、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可能已经没有浓烈的需求“兴趣”,他们更在乎的是“返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如何能够更为专业化、更能符合与贴近并能为其实际的“岗位”服务。另外,由于高校成人教育学生个体间的层次差距较大、多元化特征明显,每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都不一样,其需求的重点不不尽相同。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再教育”需求特性“返校流”的高校成人教育学生主体特征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再教育”需求特性。高校成人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行列,“返校流”的主体学生群体可能先前已经经历过一系列的在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由“学校”到“社会”到“返校”的转换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迁,其思想动态及政治需求也在不断升华与转变,“返校”后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再教育”需求特征明显,重点在于“再”字。因此在整个轮换过程中,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转换的衔接与“再教育”的升华。

3.教育模式需求的转换,“文化思想育人”更为重要高校成人教育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由一种环境向另外一种环境的转变与过渡,学生之所以选择其所喜好的高校进行返校学习、再学习、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源自其对该高校教育理念、校园文化的向往与追求,不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为了工作所需,更期望得到更好的文化熏陶、思想锻炼以提升自己。高校校园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地,能够进一步提升成人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与人文修养。高校在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都会秉承“文化育人、思想育人”的观念,在当前这种高校成人受教育主体需求转变过程中,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是一种引领与先导力量。

(二)校园文化与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

在转型时期,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特殊性,校园文化是该领域建设的重点,随着高校成人教育主体招生规模、教育对象的变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作用

高校成人教育校园文化对身在其中的成人教育学生的影响大多是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召。校园的环境、氛围、校园群体的生活习惯等都会对身在其中的每一个成人教育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引导其作出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行为。不同形态与性质的校园文化必然会对成人教育学生产生不同方向的思想及学习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对于当前“返校流”为主体的高校成人教育对象,校园文化可以说是引导其重返高校、继续教育的精神支柱;另一反面,高校校园作为时代潮流与思想最为活跃的场所,各种思想、理论、观念、思潮等都在此集聚与碰撞,能够使得成人教育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学习与研究热情,更好地获得其入校前所期望的甚至超出期望值的学习与提升效果,各种先进的、优秀的人文与文化理念在大学校园能够起到对成人教育学生思想行为的正确引导。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对当前“特殊的、转型的”的成人教育学生的导向型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入校前,在入校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是具有决定性的引领作用。

2.凝聚作用

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不但决定了成人教育知识传授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全体成人教育学生的凝聚力。这些个性化、经历不同社会思想熏陶的受教育群体重新进入高校接受新一轮的“再教育”过程中,统一思想、适应环境是专业技能学习前的基础任务,校园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关键。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这样既能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方法,具有更广泛的吸引力和群众性,又能丰富和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能有效地凝聚广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强有力的向心力。

3.约束作用

一般而言,约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硬约束;一类为软约束。硬约束当然重要,如高校成人教育中的规章制度,它是高校成人教育师生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但是再完善的规章制度都有漏洞,而这一漏洞的防范,一方面可以依靠制度的不断完善,但更重要的是靠软约束来弥补。高校成人教育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成人教育师生具有软约束性,因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理念上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对学生的启发更多是体现在潜移默化上,对以“返校流”为主体的成人教育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给学生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约束的“软规范”,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本与投入上,校园文化更具有效性、低成本性与持久性。

4.激励作用

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是经历一定的历史时期沉淀、积累而产生的,但同时也在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指导下改进与发展,不仅是一支潜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与载体,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与新手段。如在当前形势下,“中国梦、和谐梦”引领时代的发展潮流,各高校在自身校园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开展文化“追梦”工程,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各高校传统的校园文化的结合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符合时代潮流的综合性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高校学生认真学习、勇于进取、开拓创新。成人教育学生群体,大都具有较强的“理性与现实”思维,这样的校园文化推行与教育模式更能代表其需求的“心声”,对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在校专业学习能够起到更大的激励作用。

二、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的缺失

进入21世纪10年代,我国高校成人教育不再是传统的“扫盲”教育,技能教育、专业教育、培训学习等已成为高校成人教育的主导,更多的高校成人教育受教育者的学习目的是一种“提升”工程,为了更加适应已有工作岗位、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再教育”成为当前高校成人教育的需求主体特征。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成人教育正处于转型的起步阶段,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处于过渡期,主要表现在:

1.对学校文化缺乏认知感

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侧重于“思想育人、文化育人”,是一种理念教育,对于成人教育学生群体不管是在入校、在校学习,还是离校后都具备深远的影响作用。成人教育学生之所以选择某高校“再教育”,就是对该学校的认可,对其校园文化的认可。但受当前特殊环境的影响,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的认知感在学校、教师与学生三个层面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在学校层面上,很多高校领导及成人教育的管理者在潜意识中认为,高校成人教育等同于培训与进修,成人教育的好坏不会影响到学校的综合实力,也不会影响到学校声誉,高校成人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是知识的传授,不需要过多去考虑文化的感染。从这种意义上看,高校成人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度不高。有些管理者甚至只把成人教育作为学校赚钱的手段之一,根本没有想到要对成人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这样的做法归根结底是一种认知感的缺失,学校作为成人教育实施机构,在所有的转型及变化过程中,应该是走在前面,要从本质上改变传统思想,确实打造好新一轮的高校成人“再教育”工程。在教师层面上,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全日制一线的思政理论教学教师。他们对本校的校园文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更多关注度与精力都投入到本部统招生中,同时认为当前成人教育学生的整体素质、学习能力、“学校”到“岗位”到“返校”的特征等与全日制本科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忽视的、放松管制的、不太认可的行为。二是高校成人思想政治与学生工作专业教育管理教师,即辅导员与专业班主任。这部分教师群体在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整个成人教育中投入的力量太少、非常有限,甚至出现1个专业辅导员要承担一个教学站点或者是几千人的高校成人教育学生。尽管专业辅导员与班主任能够结合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工作,但承重的工作压力不可能实现“点到点”的教育工程。三是外聘或是返聘的思想政治校园文化教育工作者。在高校成人教育中这些工作人员大量存在,由于外聘教师与返聘教师存在较大的流动性,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层面上,对于当前以“返校流”为主体的高校成人教育学生,受其特殊的群体属性的影响,他们对学校文化缺乏认知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部分学生既要工作也要学习,在时间分配上难以得到有效协调,有些会出现学习与工作时间的冲突,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缺课现象也较为多见。试想连上课时间都无法保证的学生又如何能做到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又如何能对学校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想通过成人教育阶段迅速提升自己的成绩,整天呆在教室或图书馆里,与外界接触较少,对学校文化的认知自然不足,从而导致对学校文化缺乏认知感。还有一部分学生本身对学习兴趣不足,学习动机不强,整天沉溺于电脑游戏和吃喝玩乐之中,视成人教育为人生欢乐场,对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知之甚少,这必然会导致其对学校文化缺乏认知感。

2.社会不良习气对校园文化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必然出现一些附属的负面产物。当前的高校成人教育学生大多都有一定的社会经历,深谙社会运行的潜规则,了解社会存在腐败与不足,甚至有少数人身上附着一些社会不良习气。这些群体进入到成人教育学习阶段,其本身已有的思想政治认识必然会带入到成人教育过程之中,对于少数不良的社会习气在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中势必存在一个改造过程,整个经历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一旦过度忽视或放任,可能对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与开展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发展。

3.价值取向多元,校园核心文化难以入心

高校成人教育对象来源广泛,社会各行各业人员都有。由于每个人的人生阅历、知识水平、社会背景、偏好取向等均存在差异性,从而使成人教育学生的价值取向较全日制统招生而言更为多元,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需求更是多种多样、各尽不同,他们对校园核心文化的理解会出现偏差,或者说是难以形成普遍认同的校园核心文化。

三、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重构策略

在当前的时代特征下,高校成人教育的转型势在必行,其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领域已与传统的需求存在极大的差异性,缺失现象明显。抓住机遇、深化改革、重构文化是当前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建设领域。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成人教育主体对象的转变以及其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差异性、校园文化的缺失表现等,其重构的实施策略表现为: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部分,是高校成人教育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进入校园的学习者可以直观感受到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在物上的具体体现,对提升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以“返校流”为主体的当前高校成人教育对象,追求学习、向往学习是他们的梦想,要从入校、在校学习到离校都能让其感受到校园物质文化的引导作用,高校成人教育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校园建筑工作,塑造良好的校园景观。慕名而来、接受继续教育的高校成人教育学生进入其期望中的高等院校,校园外在形象是校园文化对其感观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良好的校园物质外在文化能给成人教育学生一种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发其努力学习的冲动性,端正其学习态度与思想认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范,同时校园物质文化还包括学校优质的教学成果、资源、平台等,这些“产品”是成人教育学生期望得到专业技能学习与提升的有效途径,不能只作为成人教育招生宣传的手段,还应以高校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真正有效地落实到高校成人教育的具体教学过程中。二是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往往给人留下教学理念与方法落后的印象。由于大部分高校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已经形成固定特色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表现为一种物质上的校园文化。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师资与成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辅导员及班主任)等应结合成人教育的生源特征,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重塑其思想观念与认识,改进由社会与工作经历中带来的不良风气,引导其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三是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主题教育活动。由于成人教育学生的自主性较强,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不高,有些从事成人教育的管理者也就听之任之,放松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事实上,第二课堂是塑造校园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综合思想政治教育素养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尽量做到人人参与,以提高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知度。

2.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它是连接校园物质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的中介与桥梁,是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保证,是指成人教育的管理者及教师与成人教育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规范各自行为的管理制度体系,对推动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就是为成人教育立规矩。加强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制定要切合高校成人教育学生实际。任何完善的制度偏离了实际都是无效的制度。高校成人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不能照搬照抄其它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要立足实际,广泛调研。只有这样,制定的制度才可能上升为制度文化。对于当前以“返校流”为主体的高校成人教育学生,应该是一种多层次、多元化的思想政治制度文化教育体系。二是制度实施前要广泛宣传发动。一般而言,制度的制定参与人数非常有限,而制度的实施涉及到的人数往往较多。因此,必须对新的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进行广泛的宣传,认真解释制度实施的目的与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制度有效推行,大多数接受的制度才能沉淀为文化。三是要本着从细从严的原则,推行制度的实施。好的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能推行,还不如没有制度。因为没有制度至少不会教会学生这样一个道理:违反制度可能不会得到惩罚,从而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遵守规章制度。因此,在成人教育过程中,在教风、学风建设等方面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以制度约束和规范成人教育学生的行为,从而形成一种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

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化建设是指成人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要求,也是成人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是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精神文化是指高校在长期的教育教育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它包括高校成人教育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群体意识、行为方式等。精神文化对整个校园文化具有决定性影响,是形成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前提和源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加强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化建设主要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配备一支德才兼备的思想政治与专业教育教师队伍。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知,教师不单纯是传授知识,还兼任着传授“道”与解“惑”之重任。这要求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不但要学识渊博,还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如目前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三个主体师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专业辅导员、外聘班主任等不仅其本身应具备高度的教育素养与情操,而且其相互间还应是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不能出现理论课程教学老师上完课走人,辅导员日常管理,外聘班主任应付了事的局面,这样势必导致“脱节”,难以形成全面的校园精神文化本质。因此,只有配备思想道德高尚、具备高度责任心的各方教师且相互间能“合作教育”才能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二是要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管理部门,加强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监控与矫正。成人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差异较大,有些学生身上可能还带有诸多不良社会习气。思想政治管理部门要适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劝导,使之与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办学宗旨相一致,对那些思想政治表现良好的学生,要加强正面宣传,通过“树标兵,立榜样”的形式对校园精神文化进行正面强化,从而促进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得以形成。另一反面,针对当前在该领域的缺失,还应加大专业人员的投入。三是要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和人际交往环境。校风学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精神文化面貌。良好的校风学风有利于促进良好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而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可以进一步强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促进成人教育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高校成人教育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领域显得至关重要,充分认识当前高校成人教育的转型特征、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差异性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缺失,实施重构工程,对未来高校成人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作者:丁丹谈传生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第二篇:高校校园文化形象推广策略

一、UIS模块组成概述

一般认为,UIS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校理念识别系统(UMIS);二是学校行为识别系统(UBIS);三是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UVIS)。其中,UMIS是校园文化形象的核心部分,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价值观;UBIS是UMIS在行为层面的体现,为其运行提供制度保障;UVIS是学校形象的视觉表达,也是校园文化形象最直观的体现。UIS的构建应遵循系统性、个性化、标准化、动态性等原则,以便建立起各子系统协调统一、具备高度可识别性、便于推广应用、能够动态调整的校园文化形象识别系统。

(一)高校理念识别系统(UMIS)

理念识别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高度凝练,集中反映了高校的学术风气、办学历史、文化追求。作为UIS的核心体现,UMIS一般包括办学理念、发展定位、文化追求、校园精神、社会职能、使命愿景等。理念识别设计要依据学校办学特点、学校历史传承等,科学定位,体现出高校的独特追求。

(二)高校行为识别系统(UBIS)

行为识别是UI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针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系列活动形成的富有自身特色制度规范。行为识别包括各类行为规范、管理制度、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培养方式等,其意义在于把办学理念外化为实践活动和具体行为,以师生行动来传播学校的办学理念,展现学校形象,创造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三)高校视觉识别系统(UVIS)

视觉识别是校园文化形象最直观的表达。它通过制作统一的标准化视觉方案,将办学理念、校园精神等抽象概念以符号化语言传播给社会公众,给人留下深刻的感官印象。其一般由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前者主要包括:校名、校徽、校标、标准字体、中英文标准字体及其组合、标准色等;后者主要包括:办公用品设计、事务用品设计、宣传用品设计、人文景观设计、文化环境设计等。

二、高校校园文化形象识别系统的推广策略

(一)校园文化形象识别系统推广的一般程序

1.成立校园文化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机构

学校要成立校园形象识别系统实施和推广的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指导全校校园形象识别系统的规划、审核、授权和监督,保障校园形象识别系统得到统一、全面、深入的实施和使用。管理机构可以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以党委宣传部、艺术学院为主要工作力量,也可借鉴相关高校的经验,成立标识形象管理办公室,专人负责UIS的导入、实施与管理。

2.制定UIS推广应用方案

UIS各模块开发设计即在编制UIS手册的同时,应着手编写UIS推广应用方案。方案一般应包括推广内容、推广途径、实施步骤、人员组成与分工、推广管理、相关保障措施等等。应制定相关的推广手段与政策执行规范,建立完善相关组织机构的责权,制订完善的经费推广计划,以制度来保证有关UIS形象战略的推广实施。

3.UIS推广实施与管理

UIS推广传播的目的在于使学校师生员工及社会公众感知和认识高校的新形象和新理念,从而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同。UIS手册编写完成后,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领导机构批准即可。首先,应在学校内部传播UIS战略,使师生员工产生共识,进而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可通过召开UIS会,编写师生手册、UIS简明使用手册等方式;“集中轰炸”式的向大学内部传播UIS,还可制作图文、音视频内容在学校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上,广而告之,使UIS系统深入人心。其次,应主动联系社会媒体,积极对外传播。可利用学校校庆日或纪念日举办UIS会,向新闻记者、社会公众传达学校的视觉识别形象,积极利用学校教学科研成果推介、招生宣讲、志愿者活动等对外活动进行推广,把学校精神、识别标志、办学特色等通过大众传媒推向社会。学校要制定UIS实施的监管措施,进行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监控,实现各种标志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如各类应用物品在学校标志、标准色、校名中英文标准字体及组合样式等基本形象要素方面统一使用要求。学校应采取合适的方式公布UIS手册电子文本,提供相关设计的矢量图,方便单位和个人应用。学校应及时办理校名、标志等知识产权注册登记,保护学校无形资产。

4.UIS的反馈与调整

UIS对内对外推广实施后,应适时进行总结评估,及时进行反馈与调整。通过建立制度化的专家评价系统,对大学形象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诊断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适时修正,保证推广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使UIS处于开放的体系中,保持其不断更新和发展。

(二)高校校园文化形象识别系统推广应用模式

高校校园文化形象识别系统的推广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统筹规划。总的来说,无论是其对内传播还是对外推广应用,都要综合多种传播方式和媒介,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传播。

1.以全媒体联动为特征的网上网下协同推广模式

充分利用网络时代信息推送便利、快捷的特点,综合运用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实施网上网下全媒体协同推广,确保UIS推广的覆盖面。要充分利用校报、广播台、宣传栏、门户新闻网站等传统主流媒体,及时学校导入校园文化形象识别系统的消息,刊登播报系统各子模块的相关内容,使师生员工了解、知晓并使用UIS。利用微博、微信等关注度较高的新媒体平台UIS各子系统的内容,使UIS能够潜移默化地植入公众头脑。对于校外传播,可以联系学校本地的主流媒体,包括报社、电视台等,联系行业内的报社、杂志社,主管部门的网站、刊物等;通过这些媒体的协同推广,传递同一个声音,让统一的校园文化形象识别系统反复向社会传播,加深大众对学校形象的心理体验,从而对学校形成整体的、个性鲜明的印象和评价。

2.以品牌文化塑造为核心的整合推广模式

高校要吸引注意力资源,必须提炼自身的品牌文化,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文化气质。如中国矿业大学作为目前国家唯一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历经艰辛,弦歌不辍,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取得了今日的办学成绩。百年发展历程中有很多故事值得挖掘,如历经14次搬迁,12次易名的艰辛过程等,高校可根据自身故事,赋予其相应的文化内涵,进而凝结成自身的品牌文化。学校还可结合自身发展成就就有关品牌专业、科研成果、特色发展等方面打造自身的文化名片,以品牌文化和文化名片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形成品牌传播推广主渠道;要整合运用口碑传播、全员传播、公关传播等多种渠道,全方位、立体式推广;利用广泛的校友资源、丰富的行业资源以及了解学校发展的老教工等“意见领袖”,良好口碑,正面塑造良好校园形象;积极利用网络口碑传播,扩展传播的影响力和传播时间;积极树立全员传播的理念,每一个师生员工都是学校形象传播的一份子,要积极树立个人的品牌,并积极参与传播,与群体发出一致的声音,维持一致的形象,维护好整体品牌形象;要充分利用公关活动,以隐形传播手段做好校园文化形象标识系统的传播,如在对校园明星集体或个人的包装、策划、推送,学校公益活动,大型学术会议,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等活动中尽可能植入UIS的相关元素,不露痕迹地进行UIS的传播。

作者:黄继辉韩玮陈学利单位: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