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校园文化是大学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大学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正确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促进大学健康发展,培养符合时展的高素质人才。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包括大学精神、核心价值观、显性文化。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如错误理解校园文化内涵、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缺少建设机制和体系等。文章指出,只有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认识,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完善建设机制,才能建设高水平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大学校园文化。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建设路径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彰显大学独特魅力的根基,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校园文化建设本质上是大学对历史的传承、时代的呼应、未来的引导。只有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促进大学健康发展,才能培养一流人才,才能为人类文明注入优质资本。
一、大学校园文化概述
1.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大学文化伴随着大学诞生而产生,是客观存在于大学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具体包括历史传统、思想理念、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校园文化能够反映一所大学的气质,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渗透在大学教育、管理和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是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的精神支柱。纵观大学发展的历史、功能、角色等,大学校园文化从深到浅包括三层内涵:第一层主要指大学精神,这是大学存在的核心;第二层是指大学精神所推动发展的核心价值观;第三,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的外显文化。
2.大学校园文化的内容结构。
大学校园文化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空洞无物。根据校园文化的内涵,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大学校园文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结构:第一,大学精神。所谓大学精神是指大学自诞生以来保持不变的精神文化,这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所独有的东西,具体包括独立批判思想、科学探索精神、服务社会理念、人文主义等,这是每所大学都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核心理念。大学精神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核心,体现了人类价值的终极目标。大学精神是对校园文化的高度凝练,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在校园文化组成中占有主导地位。第二,核心价值观。这个层面的校园文化主要指高校在自身发展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精神气质,是大学在办学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是由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所创造的群体共同价值观,主要体现在精神口号、校风校训、理念目标等,凝聚了数代高校人的心血,形成了大学独特的文化特征,是一所大学办学特色的体现。第三,显性文化。校园显性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物化,是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渗透在教育教学、日常管理、校园建设、文化生活等具体活动中的文化体现,主要包括教学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服务文化、环境文化等。
3.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征。
第一,历史传承性。大学文化是大学的遗传基因,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被继承和发扬,其中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主线,核心价值观发挥引领、熏陶的作用。大学精神贯穿大学发展的始终,传承并记载大学的历史文化,不会轻易变化。正是这种历史传承性,才体现了“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的大学文化,体现了大学存在的鲜明特征和独有价值。第二,实践多样性。大学校园文化紧紧把握时展的脉动,在历史实践中不断发展。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是大学在不同时代所体现出的办学理念和目标,起到调整实践的作用。校园文化在实践过程中既有隐性的存在方式,如精神理念、价值取向、气质品格,也有显性的存在方式,如校训校风、目标口号、制度规定、校园环境等。第三,教育渗透性。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渗透性,可以渗透到大学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课外活动的开展,从学校的物质环境到精神环境、制度环境全都能感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
4.大学校园文化的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大学改革发展、加强校风建设,促进教风、学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规范凝聚作用。校园文化通过树立发展目标、整合群体价值观、激励群体行为,起到巨大的凝聚作用。一方面,通过整合群体价值观,促进全体师生员工自觉地遵守校规校纪,融入校园群体,维护学校的集体利益;另一方面,因为具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核心价值观,无形中会增加全体师生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凝聚力量,共同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其次,激励塑造作用。校园文化具有创造力和感召力,能够激发全部师生员工的主体意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个人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同时,校园文化通过直接调控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师生员工相对稳定的信念、认知、情绪、意志、人格和行为方式。
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片面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
当前,很多高校工作者普遍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开展文体活动和宣传工作,感觉只要把文体活动和宣传工作开展好,校园文化就能建设好。这是极其错误的理解,这种肤浅的理解只会导致浮躁的校园文化,这种无根无本的校园文化只是虚假的幻景。面对浮躁的社会气息,呼唤大学精神,培育优良的大学文化是我们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命题。大学精神是一所学校的气质品格和根本价值追求,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没有大学精神指导的校园文化是散乱和低层次的,缺乏系统性和继承性,容易流于形式“。独立批判、科学探索、博学笃行、至爱至善”,这是理想中的大学基本品格和精神。
2.没有开发校园文化的功能。
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文化的精神内化会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行为。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隐性渗透功能,它以专业教育、科研教育、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等为主要载体,在教学管理、行为引导、学风建设、校园活动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现在很多高校根本没有开发校园文化功能,或者没有意识到校园文化的诸多功能,把大学校园文化的功能简单化为口号标语和歌功颂德,严重制约着校园文化功能的全面发挥,无法体现校园文化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诸多工作方面的核心指导作用,引导、教育、规范、塑造、激励、凝聚等功能也就无法实现。
3.校园文化建设的起点定位不准,缺少根基。
很多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大学精神的深度挖掘,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起点定位不准,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根基土壤。一个高校对大学精神的理解深度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定位、目标动力和规划举措等。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是无本之木,缺乏深入思考,很少有高校能够从古今中外的文化中汲取营养,按照文化建设的规律,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去深入提炼校训、校风、精神、理念,只是重复模仿和简单堆砌。这是我国大学校园文化的真实现状,体现出当前高等教育的浮躁和盲从。由于缺乏对大学精神的探索,一方面无法建立大学品格的精神基础,导致大学办学的迷茫,塑造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也成为空谈;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师生员工归属感的丧失,所培养的学生也是无特色的批量化产品,而不是高素质的人才。
4.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一,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目前,许多高校由于缺少对校园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导致很多高校只做虚假浮躁的表面文章,不注重内涵建设,不探究大学精神的内在本质,不梳理学校历史发展的精神品格,把校园文化建设交给宣传部、团委、学工处等少数几个部门去抓,不能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合力。宣传部、团委等部门因职能职责的限制,只能把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化,往往只是组织一些道德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当前,由于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主体单一化、内容片面化,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科研、管理、规划、服务等方面严重脱节,割裂了校园文化建设系统,丧失了文化建设的引导教育功能,严重违背了校园文化运行机制和本质要求,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也就不难理解了。第二,缺乏科学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和工作体系。校园文化建设涉及理念价值系统、制度行为系统、文体活动系统、规划环境系统、宣传标识系统的建设等,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所有部门,所有员工共同参与,不能只由少数几个部门去参与,他们无法从系统论的角度去深入管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开展一些表面活动。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和工作体系,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精神品格的引领,没有系统的可行的工作方法,全校一盘散沙,不能凝聚人心,其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1.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首先,深刻理解大学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内涵的三个层面——大学精神、核心价值观、显性文化是紧密相生的,其中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决定了大学的理念目标和品格风骨;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在适应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倾向;显性文化是指校园文化在指导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所体现的口号、制度和行动价值等。这三个层面是校园文化从内到外的存在形式,体现了校园文化历史演变和精神内化生成的过程。大学文化的精神品格和价值体系决定了高校办学的思维意识、制度设计、价值判断和行动取向。只有准确地理解校园文化的本质内涵,才能把握校园文化的运行规律,才能有效地制定、设计各种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强大功能。其次,充分提炼办学理念。时代的变迁决定了大学办学理念的发展变化。纵观大学发展的历史,19世纪初,德国洪堡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核心理念、牛津大学“探索普遍学问和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都体现了大学的气质品格,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这种大学文化、大学理念创造了欧洲高等教育的辉煌。20世纪,随着高等教育中心的迁徙,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在美国有了新的发展:斯坦福大学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力”,普林斯顿大学“平静的环境”和宽广的胸襟孕育了“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的办学理念,芝加哥大学则形成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增长知识,丰富生活”。现代高等教育思想也在我国生根发芽,例如,人们在评价中国著名大学办学特色时,普遍会认为北大创新、清华严谨、浙大坚韧、南开笃实等。国内外著名学府的办学理念,为当下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案例,指明了方向。最后,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校园文化是大学在教育实践历史活动中形成的关于大学发展的根本问题的理性认知和理念概括。校园文化的内容、结构、特点、作用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秉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思想,以大学核心理念为指导,在办学历史中梳理特色,在功能定位中树立形象,在社会发展中引领示范,在制度建设中体现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旗帜鲜明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才能构建完整的大学文化建设体系,才能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大学文化。
2.科学设计,全员参与,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机制是保障事物运行的法则,好的机制能够确保事物的科学持续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术科研、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校园环境、文化活动、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建设,能够充分体现高校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因此不能只抓教学不抓管理,只抓活动不抓服务。要想全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管理、服务必须同步跟上,否则便会事倍功半,甚至出现松懈后退的情况。因此,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势在必行,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包括理念价值系统、制度行为系统、宣传文体系统、规划环境系统、形象标识系统等,具体运行包括目标、内容、保障、反馈、考评五个环节。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体系要由学校牵头,学校所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统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等,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责任到人,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把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在每一次教育活动、每一个管理细节中。因此,高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按照系统论的要求,把握全局,从核心理念出发,分目标设计,分部门管理,分层次要求,分阶段落实,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五个环节,做到有目标、有任务、有结果、有反馈、有考评,使校园文化建设取得实效。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才能使师生员工的群体价值观逐步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相一致;才能凝聚人心,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才能让校园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更有效果;才能让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到高校办学的各个角落;才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广泛,包括大学精神、道德文化、思想文化、教学文化、学术文化、管理文化、生活文化、物质文化等,这些组成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校园文化整体。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谋求长期发展必须完成的根本性任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明确目标,健全机制,建设高水平的有持久生命力的大学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石丽敏.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教育探索,2010(8).
[2]张琪,朱林,陈云.高等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教书育人,2011(1).教育管理
作者:焦勇 单位: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