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分析了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微技术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和优化措施。要加强技术性建设;搞好制度性保障;促进观念性深化。
【关键词】网络技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用现状;路径优化
进入网络时代后,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传播方式,推动了整个社会进入到一种全新的交流范式中。在网络技术支撑下的不同平台上的信息传播都具有“精”、“短”、“快”的特点,由此提供了一种平民化、大众化的交流渠道和交互方式,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大众的“发言欲”。对于组织管理者来说,恰当地利用网络技术,搭建网络平台是激发组织成员参与组织管理,下移“话语权”,激发组织人文和管理活力的有效手段和方式。目前,我国高校作为新技术和新思潮的领军者,网络技术广泛和深入地使用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群体特有的一种文化,生命力旺盛,前卫意识浓厚,时代特色鲜明,是富有高校特色的一种校园人文氛围和校园精神体现。因此,网络技术作为时代特色和高校校园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前卫性和新技术应用性相接轨融合,成为了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中作用重大。本文在网络技术的视角下,剖析了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其优化路径,力求为高校善用网络技术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一、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1、流行式应用,功能性浅尝
高校的网络技术应用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目前,在高校的各个工作领域中,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流行趋势,高校普遍建设起了自己的网站,在教育教学、管理沟通、文体活动等等方面普遍利用网络技术优势,提升了高校的职能效率。但是,高校目前的网络技术在深入透彻挖掘其使用功能方面,还急待提升。很多网络技术支撑下的平台,其功能性局限在了简单的“文字发表”和“图片上传”上,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承载和体现的是一个高校的历史传统、精神氛围、理想追求和特有的人文气象。所以,网络技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能仅仅被用于对文体活动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呈现和描述,而应当全面开发其功能,体现特有的生命活力,营造一种技术支持,搭建一种陶冶性交流互动的技术环境。由于各种原因,网络技术目前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应用上,还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
2、取向性需求,特色性淡描
网络技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是一种时代取向,所以,其应用呈现出了一种“取向性需求”的特色。在这个状态下,网络技术以“微平台”为技术体现,以“时、鲜、微”为特色,以“聚拢性人气”为招牌,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承载了潮流性的需求。但是,校园文化是一个高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深层内核的综合体现,是一个高校特有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文化特色沉淀的产物,因而通过网络技术支撑,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体现出高校浓郁的特色性,目前,在这方面,网络技术还没有深入到高校的特色体现领域。
二、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技术性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借助了微技术手段,搭建了网络平台。校园文体活动在工作部署,活动安排,活动进程和活动宣传等方面都可以借助网络技术,以网络平台为载体迅速传递和互动。这个新的工作方式和信息传递渠道,增加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工作活力。但是,目前其技术性还尚停留于肤浅的表面应用。比如,由于文体活动本身特有的高人气性和活跃性,网络技术多倾向于满足其“聚拢性”需求,即,更新快,“晒”得精彩,“点”得频繁,“赞”得到位。网络技术除了上述的应用外还应当深入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技术管理和技术支持方面,比如,就拿文体活动来说,网络技术如果可以支撑起活动场地约定、场次安排,以及现场实况查询等实用性方面,以避免活动中大量的时间、人力和场地资源的浪费和冲突,但是,这个技术性功能在很多高校是没有开展的。在规范学生行为,提供制度监控和保障,以及辅助、监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等方面上,网络技术更是处于“萌发、初探”状态。其技术性的提升问题急待被关注。
2、维护保障性有待提高
目前,各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对网络技术的维护保障都是相对薄弱的,虽然很多高校都设有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对学校的网络技术进行管理保障,但是,针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网络技术维护保障工作,很多高校目前还没有明确进行“专职专权”的管理。因而,无论是针对文体活动,还是针对人本文化建设,其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支持,缺少了相应的维护和保障,其生命力也就大打折扣了。
3、深入活跃性有待强化
目前,很多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片面地用文体活动的形式和效果来进行衡量,用活动的“受关注度”来评价,因此,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但是,其内在深入的生命活跃性没有被激发和体现。比如,网络技术目前还没有在课堂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上,实现其特有的技术性支撑、融合和保障,因而,容易造成网络环境中校园文化的片面性,直接体现出来的就是校园文化生命活力的逐渐衰减。因此,网络技术必须在技术上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活跃性激发,才能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持久生命活力。
三、微技术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优化措施
1、加强技术性建设
网络技术,不管用在什么方面,什么方向,都首先是一个技术。在长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要让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功能和活力,必须首先要对网络技术进行技术性建设。比如,明确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网络技术建设上的“专职专权”,建设专业的技术队伍进行技术上的及时升级,时时管理,适度检测。只有技术上进行了合理的建设才能在功能上进行最强的保障。
2、搞好制度性保障
如前所述,当网络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时,由于网络技术自身的特殊性,在其支撑的网络平台上出现了“言语权”下移的特点,而网络技术下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传播范围扩展的不可控性,很容易使网络平台“变味”。因此,网络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其技术性应用,必须有强而有力的制度作为保障。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既不损伤网络应用活力,又保障网络技术规范性的制度,在制度制定中既有视野,又接地气。
3、促进观念性深化
在长期对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即网络技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注入的生命活力,是毋庸置疑的,是积极活跃的,是受到广泛认可的。但是,当网络技术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时,很容易出现片面化,空洞化。比如,第一,片面性地把校园文化简单并放大成了文体活动的体现;第二,当平台职能不具备“问责”职能时,对“问责”的出现就无法及时地、适度地给出回应,这样,就在平台氛围中容易引发出负面的情绪,甚至是事件的被激发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必须要有适当的观念作为指导。要定期举办网络的文明合理使用讲座,让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对网络技术有深刻的理解,对网络平台有明晰地功能认识,这样才能在网络中体现出人本文化建设、德育文化培养的特色性。
【参考文献】
[1]王冰.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建构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2008.
[2]贺江红.重视企业文化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10.
[3]茅海燕.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江苏高教,2014.
作者:李虹燕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