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校园文化国学启蒙教育认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校园文化国学启蒙教育认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校园文化国学启蒙教育认识

摘要:研究“校园文化国学启蒙教育”,要发古通幽,一脉承建,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精义,同时又要切合时代精神,将目标定位在培养新世纪强者上,以体现素质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意义,引导师生以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参与、体验、创新学校的各项活动。

关键词:国学;校园;文化

近年来,随着国学文化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对国学精髓的深入思考,经典诵读活动已在中小学校掀起阵阵热潮,成为学校校本教育的特色内容。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让经典诵读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大餐。

一、国学诵读经典为人格塑造奠基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国学中的思想以及人物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必备教材。经常诵读经典的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养成孝敬长辈、懂礼貌、讲礼仪的品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典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为人之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人格塑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恩图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高尚品德……由此可见,经典诵读的功效与影响是不可替代的。经典中的儒家人文思想对于学生的影响体现为儒家的仁爱、宽容、孝悌、诚信与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这将伴随学生的吟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与精神风貌。

二、国学诵读经典为审美情趣奠基

中华古诗词,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源远流长,意义深刻隽永。春秋儒学、秦汉文章、唐诗宋词,无一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传承着中华儿女正能量的优秀基因,其中许多经典国学语言之丰富、文字之精炼、思想之博大、意境之深远、感情之豪放、韵律之优美,至今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辉。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施政理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情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博大胸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文明智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情怀……诵读这些经典,如同在与最优秀的哲学大师和智者对话,如同耳濡目染这些文化、思想、艺术大师的谆谆教诲,从而能不断提高诵读者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学生暂时虽没有能力理解这些国学经典的意义和精髓,但是若能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的话,会对他们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迪。目前,我认为由教师和家长选择适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名篇佳作来朗读和背诵是有必要的,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他们获得文学的审美熏陶。

三、国学诵读经典为写作水平奠基

渊远流长的中国古诗词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从语文教学需要来看,古诗选入课本作为启蒙教育是不可多得的素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形中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经典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朗读、背诵教材所节选的优秀诗词文章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民谣、古诗词、古文等,以诗会、朗诵会等学生喜爱和感兴趣的形式,有意识地让他们多背好诗词、好文章,让美和高尚在学生纯洁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在文章创作中下笔如有神。

四、强化校园精神文化的策略

(一)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是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和传承。这些优良的传统往往渗透在国学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以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和道德修养。

(二)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应该说,理想包含着道德理想,信念也包含着做人的信念。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个大课题,要使其“知”不难,要使其“信”并“行”,那就不容易了。我国古代道德教育中强调先做好人,再做贤人,最后做圣人的观点,值得借鉴: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做人的基础道德做起的传统修身经验,应该继承。

五、结语

总之,在诵读中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迅速吸收国学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把学生的思想引向经典诗文的广袤田野,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对学生来说,诵读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积累丰富的语言,陶冶审美情趣,促进个性发展,提高道德修养,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我校已初步探索出了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特色活动,营造出了特色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周庆元,于源溟.诵读法的历时演化与现时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2]季羡林.国学应该是“大国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6-22.

作者:张甲孝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新城明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