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探讨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作用日益突出,地位日显重要。本文通过准确阐释高职校园文化的特性,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地提出基于其自身文化特性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特性;建设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断壮大,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伴随着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发展,并以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产生并存在于整个校园之中。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微妙的教育领域,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随时教育、引导、熏陶、激励着校园中的师生。存在即是必然,特色才是生命。高职院校在教育目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与创新。因此,面对高职院校快速发展中可能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准确地把握其自身文化特性,创新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途径,凸显高职院校文化特色,确保高职校园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存在。校园文化是一个有机复合体,包括优美的校园环境、严正人性的校规、醇厚的学风校风等因素。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各因素围绕着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其显性和隐形的方式,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教育人、影响人、改变人。高职校园文化正是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高职教育理念为指导、以高职院校师生为主体、以校园环境和文化活动为载体,在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过程中,主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形成的思想精神、规章制度、校园环境、师生行为的总和。它包括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四个具体形态。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实现高职院校育人目标,提升全体师生人文素质、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形成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和谐的育人环境,彰显高职院校自身特色,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二)高职校园文化的特性

1.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而职业性是高职教育区别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这就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始终围绕和凸显“职业性”。在文化土壤的培植中,强调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文化氛围的营造中,强调学习专业知识、练就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情感、模拟职业情境的过程;在文化行为的引导中,强调职业素养、职业礼仪和职业纪律的养成。

2.实践性: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学生应具备较好的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活动项目和评判标准等方面都将充分体现实践的重要性,而伴随着高职院校产生发展的校园文化,必将深深烙上实践性的特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只有将文化活动与实践教育有机融合,才能培养出更贴近市场需求,更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3.行业性: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紧跟行业准入标准和企业人才需求规格,以实现高职学生“零距离”上岗目标。这一办学思想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与现代行业(企业)之间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行业(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互相兼容提供了平台,拓展了渠道。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将自觉地把现代企业文化中的“团队合作”“诚信为本”“务实高效”“锐意进取”等精神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高职校园文化无形中有了鲜明的行业特色。

4.地域性:高职教育应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这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高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必然受到其所在地域的社会其他文化的影响,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应与区域文化形成良性的互动。区域文化包括当地的经济、政治、地理、语言、风俗、人物等诸多内容,高职院校文化应将这些内容有效地融入自身文化建设中,高职学生认识区域文化,尤其是区域文化的特质,对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素质、较快适应区域工作岗位、助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高职校园文化特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思路,未能摆脱沿袭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类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伴随着高职院校管理应运而生的高职校园文化本应体现其特性。然而,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对自身参考文献:[1]张晓军,舒细玲.高职院校行业性校园文化认同研究[J].理论前沿,2014(6).[2]杨丽颖.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0.[3]汪波.以制度创新为先导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4]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述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教育性”和“职业性”的本质和特性认识不够,习惯于沿袭或照搬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导致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与职业教育目标和职业教育内涵脱节,从而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和竞争力。

(二)建设内涵,未能凸显“职业性”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者因采用模仿和沿袭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着眼“大而全”的建设目标,未能立足“职业”特性本质。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中,对于企业和行业的用人需求、人才规格标准的理解与把握都相对被动,至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更是没有从观念和思想中融入“职业性”概念,致使文化建设中职业氛围缺失。

(三)建设主体,未能引入行业(企业)

在强调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育人模式中,应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但目前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多地局限于学生顶岗实习层面的浅层合作,而对于企业文化中强调的企业精神、职业要求、职业理念等却融合较少,最终导致高职毕业生因不适应企业节奏和企业文化氛围而频繁更换工作,企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产生质疑,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建设元素,未能融入区域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结合的紧密程度,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服务职能和辐射功能的发挥。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区域的主流文化互动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缺乏地域经济特色、物质环境缺乏地域文化元素、文化活动缺乏区域文化内涵,从而导致校园文化辐射范围窄,认可度不高,生命力不强。

三、基于高职校园文化特性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明确高职教育本质,建设彰显职业的校园文化

依据办学目标确定特色发展之路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高职院校的发展要依托自身发展的历史,所处区域丰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人文资源,按照当地行业或企业提出的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明确办学特色。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应始终紧扣高职教育的教育性和职业性的本质,牢记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导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树立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建设理念,积极倡导职业人文精神教育,创建集教育性和职业性于一体的人文环境,确保校园文化充满生机,彰显特色。

(二)建设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并重的校园文化

1.作为紧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校园精神文化,应将人文精神与职业精神贯穿在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建设中,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的职业精神,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教育方式,以及长期潜移默化的引导与渗透,最终使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化”的价值理念。

2.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特点,合理规划校园物质环境建设。通过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人文雕塑、文化长廊、实训场所、广播网络等载体,进行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的宣传教育,并有机融入知名企业发展历程、行业精英奋斗历史、行业用人需求等职业内容,让师生在提升自我品德修养的同时,时刻感受职业气息,强化职业认同。

3.贯穿高职院校师生生活所有领域的各项制度。在制定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制度和服务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度时,应将行业对学生的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习惯要求有效纳入到学校的管理制度中,旨在通过制度文化的长期教育和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行为。3.打造以创新实践平台,提升实践能力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于一体的教育形式。为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提升的目标,通过建设校内仿真实训室和培育校外实习基地等途径,不断创新实践平台,提供实践机会,拓展实践途径,强化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诉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置身实践氛围,在实践中检验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理解职业素养、培养职业道德、养成职业习惯、强化职业认同、引导职业使命,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坚定学生的职业目标。

4.根植行业沃土,建设培育具有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将行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融合于文化育人的各个环节中,提升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应加强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力度,通过互动方式营造职业文化的育人氛围,通过企业名人的专题讲座、活动交流、实地参观学习等方式进行角色体验,感受文化异同,让学生对企业的发展历程、管理思想、文化精髓、企业目标等产生感性认识,在实际氛围中懂得敬业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担当意识、协作意识等职业素养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主地培养与强化,从而加快高职学生的职业化进程。

5.立足区域发展,建设强化服务社会功能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发展只有扎根区域沃土,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高职院校要将区域人文文化、区域政治文化、区域经济文化等内容有机融入校园文化有形或无形的教育方式中,强化学生服务地方经济、振兴区域发展的职业目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适应需求和服务意识,引导学生努力为区域建设与发展提升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成为符合区域发展要求,具备社会服务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军,舒细玲.高职院校行业性校园文化认同研究[J].理论前沿,2014(6).

[2]杨丽颖.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汪波.以制度创新为先导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4]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述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朱冰 单位: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