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浅析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形式的不断变化,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立德树人的重中之重。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与身体素质是高校关注的主要方面。高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阵地,是传承和发展先进文化、传授知识技能的摇篮,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指导,不仅使学生可以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拥有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还可以教育学生在处理困难和面对诱惑时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分析并解决问题。高校的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从校园文化的特点和结构方面进行针对性创新,把校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最大作为主要任务,使每一位学生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体会到高校校园文化高质量教育,通过对不同信息的处理与转换合理的控制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智商,争取激发出学生更大的潜能。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等问题视为高校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育人体系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时通过加强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互动性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校园文化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凸显,结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教育教学任务、目标、规范制度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和创造性的实践,这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既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生活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1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是在高校范围内所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主要体现在师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工作思想、群体意识等方面。可以说校园文化是属于文化发展的一个过程,它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可看作是一个整体,在自我调节系统里实现各种文化类型的创造、整合和实践。高校不仅要以提高教育参与者的专业技术能力、道德素质和审美观念为教学目的,而且要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独具特色的校园精神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以严谨的制度体系为保障,以培育良好行为习惯为途径,目标是建构优质具有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体系[1]。
1.2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学专家对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高校校园文化是开展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重要论断。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寓教育于文化之中。”把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娱乐消遣功能,提倡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育培养的目标。其次校园文化的继承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等几方面都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倡从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入手加强对教育参与者思想上的作用。两个概念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在适用范围和表达形式上存在区别,存在于校园大环境下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正确对待和处理两者关系,高校应善于将两者有机结合提高办学效率,在注重以人为本基础上实现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推动我国教育体系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2]。
2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容分析
高校校园文化是开展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需要将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有目的性、组织纪律性和持久渗透性的实践活动中去。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几个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1物质文化指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高校的物质文化包括园址的选择、校园建筑结构布局、校园绿化环境、校园的硬件设备等属于校园的外在形态,当校园文化以一种物质形态存在时,不仅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环境中陶冶情操,而且优化校园环境使高校的学习氛围,激发师生热情和产生互动行为;合理的校园分配布局,安全整洁的校园绿化,淳朴简约又不失风采的班容校貌,同样给高校的教育水平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教学保障,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校园文化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利用优质的文化环境和创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有形和无形的指导,做到服务于学生[3]。
2.2行为文化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高校的行为文化是指结合校园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使学生在先进的硬件设备、严格的管理体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高校的行为文化维持校园活动的正常运转的同时也促进精神文化的传播和创新,使受教育者在活动中学有所用,提高分析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不断塑造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形象。著名教育专家刘佛年教授认为:“校园文化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养成顽强的毅力和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还能使各种文化的功能发挥更大作用,所以运用高校校园文化的指导功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有目的的训练,提倡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显性教育是通过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育环境和教学环节的影响受教育者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都能使大学生身心得到发展。
2.3制度文化规范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高校的制度文化是指在高校办学活动中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行为习惯进行具体性制度规范。高校普遍实施制度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先进的智能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出勤率、饮食习惯、社会实践以及在校的日常活动进行了具体定位和记录工作,通过具体的条例规则对其活动的性质和活动的内容进行规范和限制,严格按照校训、奖惩制度、行为简章等管理师生活动,从而形成本学校的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教育参与者的思想和行为都有一定的约束能力,一方面体现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约束和管理;另一方面是通过营造一种学习氛围或活动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上的影响。以强制性和规范性的教学条例章程作为实现高校管理的戒尺,对违反校园规章制度的现象进行批评处罚,从规范行为习惯到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维护校园秩序,宣传良好的学习风气[4]。
2.4精神文化使大学生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
高校的精神文化包括校园的校训、校园会议宣传的价值理念、推崇的学习风气和求学态度等无形的精神元素。所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高校学习氛围一直都是大众择校重点,作为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审美、情绪和三观。自古以来都注重环境能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作为别具一格的高校精神文化承载着无数次的实践积累成果和发展过程中的失败教训,随着社会形势发展和校园环境的不断优化,使得校训深刻融入了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优秀教育文化的内涵也可以进行必要的隐性教育,通过活动精神、学习氛围等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指导大学生养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和道德情操,从而发掘自己的价值增强自尊心和自豪感,由此提倡高校把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造新时代的新生命力,作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发展目标。
3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不足
针对社会的影响一部分来自经济全球化发展下的多元文化传播,校园本来就是存在各国潮流文化的集聚地,学生社会经验欠缺的情况下容易受到新文化浪潮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可能导致主体价值观念的扭曲、教育保障机制滞后性等诸多问题。
3.1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体自觉意识薄弱
由于对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体覆盖面广阔,从组织者到参与者涉及全校师生队伍,由于在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组成人员自觉意识不到位等现象,直接导致工作机制不健全,使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难以发挥,主体的实践缺乏系统性,共建意识薄弱,各自独立存在、独立开展。另外制度文化对行为的约束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以民主方式进行管理,使得师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活动无组织、效果的评估与反馈缺乏,操作设计缺乏统筹性、协调性,操作设计不成熟。最后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实施寓教于人的同时不能忽略其他载体教育实现共同的全面发展。可见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校风和学风影响着学生学习精神,高校建筑影响着学生审美情趣,存在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不太关注现象,需要不断完善价值导向功能。
3.2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有待加强
随着高校数量的不断扩增,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硬件设施、招生规模和就业率等条件成为人们比较的内容,家长和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划分高校等级,校园文化的发展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多元化的大环境影响下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些因素可能来自社会影响还有可能来自校园文化的本身,由此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也受到了一定制约。对于存在反差较大的高等教育与低水平的教育来说,师资、硬件、财力方面的支持相对于扩招现状来说具有滞后性,很多学校面临着教育科研设施不齐全、教学实验环境低劣、教育经费紧缺、图书硬件资源陈旧等状况。因此校园化建设机制不理想与在校师生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变,各高校注重扩建场地、采购设备、增添标志物等行为把物质文化凌驾于精神文化之上,忽视了办学的特色精神教育,校园的设施和环境属于外在形式是创造和谐校园的关键,校园文化的精髓是本校独有的特色精神,脱离了精神的物质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实施有效的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堡垒[5]。
4优化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各种载体综合作用来实现最佳教育效果。高校需要协调好本校校园文化对专业知识与技能、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实效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优质的高校校园文化可以培养高质量人才,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建设,保障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1改进校园文化自身不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一,各高校应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对推进学校体制改革与各项教育教学事业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物质文化实现环境育人,除了美观的校园环境和健全的基础设施,提倡让师生动手共同建造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乐在其中的同时更学会珍惜保护环境,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人的情感、艺术创作和动手实践融为一体,还能将审美情趣带入到教育之中。第二,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改进行为文化实现服务育人,教师应以严谨的态度和为人师表的作风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文明行动,激发参与意识和创造力,树立主人翁意识,努力学习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对待网络媒体等新文化的影响,指导学生学会抵御诱惑,遵守法律法规,营造有利的教学学习环境。第三,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凝聚精神文化实现文化育人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尊重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教学实践中来,端正思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使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富有人文色彩。第四,总结各阶段各高校对于发展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丰富经验,从实际出发确定自身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指导思想、目标及任务,坚持完善制度文化实现管理育人,最好的管理不仅是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约束,而且使校园文化在理性和感性同时作用下,结合相关政策积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保证管理制度、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真正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基础上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确保教育组织、教育者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待所有学生,从主观思维到行为规范,始终以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为重要使命。
4.2在社会层面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信息时代科技作为一把双刃剑,新媒体的运用与发展对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国家社会及政府对于各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给予众多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帮助,提倡高校应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所谓术业有专攻,高校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大大地增强了办学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弘扬红色文化,抗震精神,十大人物先进模范事迹等优秀文化,使大学生耳濡目染,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成长。在各种开放性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和网络信息等方面容易产生盲目跟风,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协作,指引他们向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进。我国在开展高校人才教育工作上始终落到实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两大战略目标上,提倡大学校园将思想政治教育带进课堂,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坚持以德树人的理念,努力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大发展背景下形成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文化自信。当然校园文化建设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支持下得到广泛重视,通过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使各类高校、教育组织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的重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响应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把以德树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更致力于发挥好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时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德树人、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生机[6-7]。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思想教育研究,2004(10):58-59.
[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M].教社政,2004.
[3]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D].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华巍.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与优化[D].南昌:南昌大学,2009.
[6]杨智圆.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1.
[7]石峰.试论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89-90.
作者:乔博巍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