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本科科研导师制对班级管理的影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教育现代化的体制改革给大学人才培养带来了良机和挑战,如何培养全方位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大学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难题。全程化科研导师制的推行在班级学风、班风建设和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深厚的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班级管理影响
一引言
2017年2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要面向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习者释放潜能。按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改变被动传授、机械训练、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多样化、行之有效的实现形式。教育现代化发展为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5,6]。如何培养全方位创新型人才,越来越成为大学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学院是一个以理工科为主的学院,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学院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基于这样的优越条件,在学院推行全程化导师制是面向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习者释放潜能一项有效的工作机制。学院推行科研导师制从2011年开始至今已经有5年了,在实践中我们深感在理工科专业中推行全程化科研导师制对班级学风、班风建设和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1]。
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行本科生全程化科研导师制之前,我院在班级管理中一直采用的是班主任管理或者是辅导员管理模式,班级管理的内容也侧重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但是随着学校实行学分制之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个性化教育需求也随之而来,尤其是随着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班级管理的需求,许多弊端凸显出来:
(一)传统班级激励机制影响制约了班级学风建设
很多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因为离开了高考指挥棒的指挥,变得无所适从,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怎么去学习、学习什么?作为班级来说,本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竞争气氛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但目前大学普遍主要采用评奖评优的激励机制来为学生创造竞争平台,这种竞争机制一方面因为是采取的单一评价方法,每年只有少部分同学能获得奖励,大部分同学因为各种原因无缘获得奖励。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面对陡然增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他们往往没有合理的规划安排,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睡觉、玩游戏、上网购物和追剧上。几年下来,曾经的满腔热血和抱负烟消云散,换来的是一声声空叹:“大学四年,自己什么也没有学到。”另一方面评价评优机制因为涉及到学生的实际利益,学生无法做到从思想上及行为上端正竞争态度,为了寻求不当获利,不惜铤而走险在考试中作弊,在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这种激励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中学习者释放潜能的理念。
(二)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要求
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立足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趋势。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已经影响着社会的变革,影响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以前高校在班级管理一直采用的是班主任管理或者是辅导员管理模式,管理内容侧重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日常生活[4]。这种管理模式在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随着现代化教育发展,许多原来班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个性化教育需求也随之而来。
三全程化科研导师制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一)全程化科研导师制对促进班级学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笔者所在的学院以地矿类专业为主,该类专业本身多为艰苦专业,生源多数以调剂学生为主,再加上近年来整个矿业经济低迷,学生就业受到影响,导致新生在入学后对专业存在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2011年起我院在本科生里实行了全程化科研导师制培养模式。每一名新生在入学后都配备一名导师。导师会在接下来四年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指导。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大学头两年的学习主要以专业书本知识和实验室基本技能训练。这个阶段导师会组织参观实验平台和实践基地,参加专题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加强学生对外交流和学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定期举行研讨会,学生根据阅相关文献和查阅参考资料,总结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导师根据本学科前沿研究情况,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等方面教会学生文献资料检索方法和培养综合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第二阶段:强化实践。在这个阶段导师会安排学生参与到在研的科研项目中,让学生了解科研过程,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并学习科研论文写作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学会撰写实验报告、文献综述。第三阶段:具体实践。这个阶段学生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组成社会实践小组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也可以组成团队申报校级科研项目,导师会在科研选题、课题申报、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和研究总结各个环节给予科学指导。第四阶段:成果提炼。这个阶段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学术性论文或者创新作品。在完成毕业论文阶段,导师也会结合前期科研项目积累的成果与学生商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导师可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根据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内容,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提高了指导的效率[2]。
(二)全程化科研导师制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班级凝聚力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已经让“90后”们感到班级活动枯燥乏味,但是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在逐渐增强,更需要专业学习的指导和个人成长成才的个性化指导。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以此提升班级凝聚力[3]。
(三)全程化科研导师制弥补了班主任和辅导员班级管理制度中的不足
如今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分工明确之后,科研导师制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的又一有效方法。带动学生增强创新能力,同时也弥补了班主任和辅导员管理制度中创新和素质培养中的不足。科研导师制延伸了教师教书与育人的空间和时间,促进了教与学观念的模式转变。导师可以引领学生在宽泛的课堂学习基础上迅速深入到具体的专业领域,实现具备科研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结论
一个班集体建设的成功与否,会影响到学生全方位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教育现代化发展为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班主任、辅导员和科研导师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教的研究与学的研究的双边活动中真正实现育人的价值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向文华.高校实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运行机制探索[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108-109+114.
[2]李雨健.全程化导师制提高地矿类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价值工程,2016,(25):243-245.
[3]谢宗波.本科生“1+3”科研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15,(01):89-91.
[4]李宝媛.从社会功能角度看大学班级管理[J].北京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04):58-60.
[5]照日格图.大学班级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3,(01):114-117.
[6]杨芝.大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04):76-77.
作者:石玉莲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