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多点衔接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教师要抓住这一点,综合各种教育因子,对学生展开德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心性,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同时,升级班级管理质量。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德育
德育管理是指在社会、学校德育目标的指引下,对学生的思想、心理、道德进行干预,进而让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行为、个性心理和综合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质的提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班主任要发挥积极作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效展开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切实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发展。下面笔者就来谈谈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一、衔接传统文化,引发德育感知
《论语》中记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从这一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十分推崇德育,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就是强调做人的道德准则。换而言之,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德”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它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班级是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在班级中实施德育能够实现教学主体的全覆盖。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不妨从德育的源头出发,衔接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汲取文化精髓,提升思想境界。比如,一名学生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受到笔者的批评,但其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是与笔者争吵,并扬言以后也不会完成作业。对于此,笔者在给学生做心理疏导时讲述了程门立雪、汉明帝尊敬师长、秦始皇拜荆条等故事,一开始,学生还振振有词,听到这些故事后,学生渐渐也意识到了尊敬教师的重要性。为了给全体学生以思想教育,笔者还组织了一个故事大会,让学生搜集古人尊师重教的故事。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该学生之后见到教师都会主动问好,个人修养得到了快速提升。
二、衔接主题班会,深化德育内涵
主题班会,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主题的助推下,班级成员展开交流探讨,澄清是非。主题班会看似简单,实则作用巨大,它是教师开展学生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但当前很多学校的主题班会内容杂乱、形式单一,难以触动学生心灵。对此,班主任要深挖主题班会的价值,借助丰富多样的呈现形式,实现主题班会的多元升级,充分发挥主题班会对德育的积极作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认知呈现出差异性,如何统一学生思想,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需要班主任进行深入思考。比如,笔者发现班级内一些学生不愿意参加值日劳动,认为劳动是“下人”干的事情。为了矫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认知,引导他们主动劳动,笔者专门安排了一期“我劳动,我光荣”的主题班会活动。首先,笔者向学生介绍五一劳动节的由来,让其对这一节日有基本的认识。接着,笔者从现实生活出发,向学生展示教室经过收拾从脏乱差变成窗明几净的状态。这样的对比显然让学生受到了启发,其对劳动的认知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这一主题班会,学生意识到了值日的重要性,并逐渐产生了劳动光荣的意识。主题班会是培养学生德育的第二课堂,班主任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展开细致剖析,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借助主题班会的形式呈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在进行主题班会的设计时,班主任还可在做好学情征询的前提下,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来参与主题班会的设计工作,以此提升学生参与班会的热情和主题班会的德育成效。
三、衔接学科教学,夯实德育基础
现代教育教学中德育不是抽象的,它常常是借助学科教学这一载体呈现出来的。小学阶段的各种课程在设计时都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成长需要,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时,不妨充分利用这些基础性学科,挖掘其中涉及的德育因素,将德育以浅显的、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当然,德育工作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需要所有学科教师同心协力,共同参与。班主任要经常与各学科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予以矫正。现阶段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他们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难以理解为大义努力甚至牺牲的高尚情感。因此,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黄继光》一课时,笔者特意设置辩论题——有的人认为黄继光真是太傻了,为什么要牺牲自己的生命呢,如果他还活着,可能还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对此你怎么看?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终他们都了解到了黄继光身上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精神。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其在学科学习中不断感知、深化、提升。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后,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抓住学科属性,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使其思想认知逐渐得到升华。
四、衔接多元实践,拓宽德育外延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德育成效最大化,也就是说,单纯的理论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迁移内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知法犯法”,即有些学生明明知道某种行为不对,但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要去做。这主要是因为其缺乏实践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缺乏自律意识,做起事来随意性很大,不考虑后果,班主任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借助实践互动,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精神升华。比如,某段时期,笔者发现学生随意扔垃圾、乱涂乱画的现象严重,而有的学生对此却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就成了摆在笔者面前的难题。为了让学生对环境保护有更深刻的感知,笔者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影响道路环境的因素。因为是户外活动,学生兴致高昂,很快投入到活动中。活动期间,学生主动捡拾道路上的垃圾,主动扶正绿化带里的树苗。不仅如此,回到学校后,学生看到教室里的纸团也会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内,看到其他人的书本掉落也会主动帮忙捡回。由此可见,实践教育起了作用。但要注意的是,实践教育不是实施一两次就可以的,必须让其常态化,也就是说,班主任教师需要建立完整的设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作用于学生,才能引领学生实现精神成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班级管理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德育的重要场所,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德育的作用和价值,从课内外着手进行多点衔接,夯实德育的内涵和基础,为良好班级管理体系建设扫除障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马花云.“以德载人”——小学班级管理的德育之道[J].家长,2020,(27).
[2]刘贻翟.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J].考试周刊,2019,(54).
[3]张建红.德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应用[J].吉林教育,2019,(8).
作者:周婷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