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提高县域工业企业竞争力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提高县域工业企业竞争力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是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据测算,二产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带动一产提高0.6个百分点,带动三产提高0.5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发展的快慢取决于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工业强则县域经济强;世界近、现代城市发展规律也一再证实,要加快城市化的步伐,主要靠工业化的迅速成长来推动。城市化程度提高,对工业向更高的水平、更大的规模发展亦会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提高县域工业企业竞争力,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企业和产品,使之成为支撑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脊梁。

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是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据测算,二产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带动一产提高0.6个百分点,带动三产提高0.5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发展的快慢取决于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工业强则县域经济强;世界近、现代城市发展规律也一再证实,要加快城市化的步伐,主要靠工业化的迅速成长来推动。城市化程度提高,对工业向更高的水平、更大的规模发展亦会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提高县域工业企业竞争力,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企业和产品,使之成为支撑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脊梁,笔者认为应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解放思想,大力推进企业机制创新。客观讲,在实现公司制改造的企业中,仍有部分企业股权结构单一,运作不规范,没有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科学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部分企业经营者还存在求稳心态。因此,必须克服和破除一切阻碍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观念、做法和机制,把提高竞争力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和股权多元化,加快放开搞活的步伐,建立产权清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着力抓好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的创新,推进企业人事制度改革,解决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问题;要充分引入竞争机制,让职工公平、公开地竞争职位和岗位,同时健全职工上岗、待岗、下岗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职工的能进能出;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年薪制等多种分配办法,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二、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企业战略性调整。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能力较弱,资金短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已是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要解决县域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必须坚持借“外力”和练“内功”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确立现代经济就是开放型经济,扩大开放,借助“外力”,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理念,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促进工业经济战略性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必须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吸引国内外优强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来直接投资。敢于“靓女先嫁”,以增量盘活存量。另一方面,要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全力打造工业企业“航空母舰”。要促使各种生产要素从分散的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集团集中,从低效劣势企业向优势企业集中,从一般性竞争领域向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集中,以品牌拓市场,以市场带规模,以规模促效益。力争到“十五”期末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15-30亿元级的大公司或大集团、5-10亿的大型企业。

三、突出以技术改造为重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县域工业整体竞争力还处于较低水平。表现为产业结构上传统产业多,新兴的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少;组织结构上国有企业比重大,非公有制企业比重小;产品结构上初级产品多,传统产品多,主导产品少,科技含量及附加值高的产品少。支柱产业单一、主导产品初级化是县域工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特征。企业规模小,知名品牌少,缺乏竞争力,群山无峰是县域工业的典型特点。提高企业竞争力,核心在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现实的途径是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重点是要做好规划,选择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高起点、高标准的技术改造。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发有特色、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主导产品。并针对主要技术“瓶颈”或共性技术难题,进行集中攻关、联合攻关,加速企业核心技术的研究、发展和扩散,使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改善技术创新的环境,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作用,建立健全科技风险投资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提供良好服务。建立企业科技激励机制,对完成市级以上技术开发项目的企业、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技改项目的给予奖励。[本文转载自大秘书网-] 四、注重以效益为中心,大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随着分工协作的深化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已为人们所重视。因此,提高企业竞争力必须重视学习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大力推进管理创新。首先是要强化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打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事关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如果没有科学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就会方向不明,头脑不清,底气不足,短期行为严重,最终会被激烈竞争淘汰。必须把加强战略管理摆在突出的位置,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进行推动。其次是要强化基础管理。要以质量为中心,成本为核心,以搞好物流、资金管理为重点,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管理的薄弱环节,练好内功,从严治企。要以市场为中心,消费需求为导向,加强企业的营销管理,按照现代物流的特点,构筑企业自身的新型营销网络。在强化基础管理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创新能力。第三是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县域工业企业的短缺资源。要制定企业人才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努力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才队伍。企业要在提高全员素质的基础上重视培养自己稳定的核心人才,一方面要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激活人才创造性的有效机制,使经营者、技术人才的劳动报酬与经营、科技成果挂钩,充分积极性。

五、转变政府职能,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增创环境新优势。一是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要按WTO规则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取消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内容,简化审批程序。凡是市场能解决的,就要由市场解决;凡是法律手段能解决的,就要用法律手段解决;凡是能够下放的权力,就要坚持放下去;凡是确需行政审批的,就要按照“规范、统一、精简、透明、服务、效能”的原则来施行。把管理经济的主要精力转到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司法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上来。二是要强化对工业企业的支持。重点是政策、资金和社会保障支持。政策方面,要完善和配套能大大促进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要做到上级给予的政策要充分用足用活;上级尚无明文规定,但企业发展急需的,要创造性地制定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资金方面,要完善工业发展基金的功能,对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营前景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贴息贷款等方式的资金援助;鼓励成长性强的科技型工业企业上市发行企业股票或债券,拓展工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社会保障方面,要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构筑安全网,同时,要积极支持企业通过剥离等方式,减轻办社会的负担。三是要高强度地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是,企业越来越向规划合理、设施配套、环境良好,有利于政府提供高效服务,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扩大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园区集中。因此,必须拿出气魄,组织力量,抓紧时机,按照“优化布局、相对集中、拓展空间”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着力于通过国资引导民资、外资的投入,高强度地推进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吸引力的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构筑提高县域工业企业竞争力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