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汇率制度改革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汇率制度改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汇率制度改革

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采取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期,汇率浮动的幅度较大,但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浮动幅度大幅收窄,已经趋近于盯住美元的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名义汇率稳定在1美元:8.28元人民币,这基本上呈现出一种变相的固定汇率制。这种汇率制度有别于稳定出口部门的预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外资流入,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外贸出口及整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这种汇率制度应适时调整,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已到了出口和进口并重、外贸和内需并举的转型时期,贸易平衡的政策目标应该逐渐取代对贸易顺差的偏好。出口的实质是把资源借予别国使用,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之后,应学会更主动地运用这部分所得扩大进口,享受更多的国际资源。

(二)由于我国已经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加入WTO后使我国的金融业在5年内实现国民待遇,市场准入无障碍承诺,这一切都使我国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大国经济的特点将会越来越明显,货币政策的目标将由外部转向内部。在现行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实际上有着维持币值对内对外稳定的双重目标,即对内维持物价稳定,对外维持汇率的稳定,而对内对外目标常常发生冲突,为此,这种汇率制度不但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力,而且使中央银行承担了巨大的外汇风险,影响资源总体配置的效率,给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带来不利

影响。

对此早作出经典分析的米德在20世纪50年代就发现国际资本流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之间存在着“二元冲突”,即资本的充分流动会冲垮固定的汇率制度美国的蒙代尔1963年提出了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定律”即“三元冲突”。该定律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资本的充分流动、固定汇率制以及自主的货币政策是不相容的,即三者不可兼得。如果一国的资本帐户尚未开放,那么它既能保持自主的货币政策,又能自动选择汇率制度。如果一国已经实行资本帐户自由化,允许资本自由流动,那么它若要保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就必须实行浮动汇率制,若要采用固定汇率制,就必须放弃自主的臂币政策。因此,从短期还是中远期看,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不可能保持来自贸易和资本帐户自由化的双重压力,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才更符合中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二、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特点

(一)中夹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被动性。从1994年起,实行结售汇制,绝大多数企业的外汇收.N,3z-须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同时中央银行又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周转外汇余额实行比例幅度管理。上述管理办法,使央行干预成为必需行为。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外汇储备的多少成为一种信心指标,具有向下刚性,一旦外汇储备下降,市场贬值预期骤增,会迫使中央银行干预市场,以确保储备的增长。

(二)汇率变化缺乏弹性。由于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可避免,因此人民币汇率水平不纯粹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因而汇率波动幅度小于1%,汇率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为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

(三)汇率的形成机制不健全。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即银行结售汇制,强制结售汇使的市场参与者,特别是中资企业和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必须在市场上结汇,不能根据自己未来的需求和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测,自主选择出售时机和出售数量,这种制度上的“强卖”形成的汇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价格。

(四)形成汇率的外汇市场不完善。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存在交易主体过于集中、交易工具单一的问题。银行间市场主体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批准的外资金融机

构、少量资信较高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央行操作室构成。从交易额来看,中国银行是最大的卖方,中央银行是最大的买方,双方交易额占总交易量的60%以上。主体构成较为单一,交易相对集中,这也使得夕(一)仁交易带有“官方与民间”交易的色彩。

三、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与途径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目前,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认为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短期内适合我国现实情况,应当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但管理浮动本身应在汇率形成机制等方向作相应的调整,从长期看则应向人民币汇率单独浮动的方向发展:另一种主张是实行单向目标区,即类似于盯住区间浮动,在确定中心汇率时,盯住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与我国国际收支密切相关的一系列货币。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实行目标区汇率的设想不具有可操作性,为实行目标区汇率制度,货币当局要设立一个均衡汇率以便同国内经济、国际收支的长期趋势相适应,并且围绕这一可调整的均衡汇率设立较宽的波幅,以克服固定汇率制的过分僵化和自由浮动制的过分波动,而这种汇率波动的区域设置却不好确定。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金融开放的进程中,来自经济内外的冲击可能频繁发生,明确地设置汇率的波动区间可能不利于汇率灵活性的发挥,因此,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是实行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增加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从长期看,应增加汇率的弹性,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逐步过渡到人民币的独立浮动。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途径

1、建立更加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要素不足,其关键在于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我们应将国内企业的强制结售汇制逐渐过渡到意愿结汇制。对于强制结售汇制改革,可以考虑扩大允许保留经营项目外汇收入企业的范围,企业通过对持有还是卖出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选择间接参与人民币汇率形成;还可以考虑对现有允许保留外汇结算帐户的企业扩大可以保留外汇的限额;另外,结汇宽限时间可以延长,允许企业经常项目结汇后在一定期限内可以不结汇,这样企业可选择适当的价格结汇。

2、逐步、适度地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大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实际有效汇率;月度交易余额;季度国际收支余额的变化;国际储备的充足性与变化趋势;人民币利率水平等等。

目前,支持一个“较窄”的波动区间的理由是:我国宏观经济承受汇率波动的能力还相当弱;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刚刚起步,企业的外汇风险意识不够;中央银行的监管能力不足。支持一个“较宽”的波动区间的理由是:有利于独立地执行货币政策:一个较宽的波动区间可以使均衡汇率在发生变化后仍然维持在波动区间范围内:加入WTO后,国际收支状况可能出现较大波动。

综合这两方面的理由,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应分步骤实施。从目前来看,要用足0.3%的浮动区间,允许汇率每天可以上下波动一两百个基本点,这将向市口场传递一个央行减少干预的信号,有利于市场正视汇率风险。待市场逐渐适应汇率波动后,再视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外汇市场供求状况,逐步扩大浮动区间。

3、在确定中心汇率时,应由当前盯住美元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我国贸易伙伴日趋多元化,单纯盯住美元可能无法保证实际有效汇率的合理性,而盯住一篮子货币可全面衡量我国的竞争力水平。1999年,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美国、欧盟和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额分别是614.3亿美元、556.8亿美元、661.67亿美元。如果选择美元、欧元、日元作为篮子货币,权重可设为1:1:1,另外央行可根据对外贸易关系的变化对权重进行调整。

4、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由于我国目前实行实质性的盯住汇率,汇率风险较小,一旦采用较灵活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幅度将增大,加之我国加入WTO后涉外经济活动的增多,汇率风险问题会显得愈加突出。因此,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币种,建立远期外汇市场和外汇期货市场显得十分重要。另外,还要注重我国外汇市场的电子化建设,实现从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的转变,提高交易效率,并和国际接轨。

5、改进和完善中央银行的干预机制,减少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目前,中央银行入市干预的交易日数超过总交易日数的70%,对银行间市场敞口头寸基本全额收购或供应,可以说主导了市场汇率的形成。扩大汇率的波动区间后,中央银行应减少干预市场的频率,除非当市场汇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趋势性的,较长时间内的低估或高估,并可能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时,中央银行才入市干预。

6、对资本项目下交易的放开要谨慎、有序,并协调好资本项目放开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关系。资本帐户的开放应贯彻积极稳妥、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之前,人民币汇率应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在资本项目完全放开之后再采用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同时,我们应当看到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也增加了资本外逃的渠道,在汇率浮动范围扩大的情况下,它必然成为汇率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资本项目下的支付进行监管,并随着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进程加以调整,建立以登记为核心的宽口径管理体系,确保我国汇率制度

改革的顺利进行。

7、改善外汇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适应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交易逐步放开的需要。目前,外汇管理局的日常管理方式主要有现场检查和客户呈报审批两种,都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随着对外汇交易管制的不断放松,管理方法也要适时调整逐步发挥市场监督的作用,由逐项审批转向重点监测管理。在行政管理弱化的同时,要加强和完善外汇管理方法,为外汇管理和外汇交易提供明确的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