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金融创新影响金融产业组织特性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金融创新影响金融产业组织特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金融创新影响金融产业组织特性

内容摘要:金融产业具有区别于普通产业的产业组织特点,其作用机制也有别于普通产业。金融创新具有促进金融产业发挥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功能的作用,有利于改善金融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同时,金融创新还有助于推动金融产业提升抗击风险能力,从而增强金融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金融产业发展金融创新效率

金融产业组织及其特性

金融产业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经济增长、结构演进与社会稳定四个方面。其中,金融产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贡献表现为动员国民储蓄和将储蓄转化为投资。金融在支持经济增长方面的贡献分为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直接贡献是金融产业本身发展所创造的价值,间接贡献是通过投资来实现的。

金融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变是与金融产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的。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要有什么样的金融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是沿着农业—工业—服务业这样一个历程进行的。金融产业具有经济增长过程中最活性、最具功力的功能,它本身的结构和规模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集中导致市场势力,市场势力会导致产量控制和价格控制。在控制者获取垄断价格的同时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使得社会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水平,从而高市场集中度容易导致信贷资源的低效配置。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以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产业——银行业为例,如果市场上银行间关联度高,即每家银行都与其他银行建立同业拆借关系,则竞争越强(银行数量越多),对其中任何一家银行的冲击就越小,整个系统稳定性就越高;如果银行间关联度低,则当一个区域爆发的危机扩散到邻近区域时,其溢出效应会增强,危机更容易进一步扩散。

首先,从行业特点分析,具有高集中度的银行业对产品的供应比较难于形成价格控制,从而难于获取垄断利润。这是因为,银行价格行为要受到多方面的约束:一是信贷产品市场不同于标准市场,其交易的跨期性和信用风险性使得银行收益不是合同利率的单调函数。二是产品需求弹性的约束,银行除了同业竞争之外,还要面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银行产品因广泛的替代性和较高的需求弹性制约了价格的偏离。三是银行利率不仅要受到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影响,而且要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和引导。

其次,银行业竞争性质有别于其他行业。对于银行业而言,集中度、市场份额与市场势力并不一定正相关。FranklinAllen和DouglasGale(2000)以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为基础建立了众多分散的单一银行业的竞争模型和两家拥有庞大分支网络的双寡头竞争模型,结果发现前者与垄断均衡相同,后者却产生了完美的竞争结果。

再次,从实证层面看,银行业垄断引起资源配置的低效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经验性研究的支持。如Newberger(1998)认为,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对银行业的研究没有发现集中度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研究中,尽管有部分研究支持市场势力假说,但还是有相当部分的研究支持效率-结构假说。

这说明,相对集中的银行结构,通过共谋获取超额利润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得不到一致的实证支持而可能正是效率高的银行通过较优管理或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实现低成本运作,获得较大市场份额,从而导致较高水平的集中度。

综上所述,理论和实证层面都没有找到具有说服力的理由表明金融产业的高集中度造成社会总福利的无谓损失。相反,金融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的特性,可能使得集中型的金融产业结构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金融创新及其作用机理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从货币的产生到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每一次金融创新都推动了金融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与迅猛发展,给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控、一国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金融创新是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等方面进行的创新与变革。从广义上说,金融创新不仅包括金融产品的创新,还包括金融组织的创新、发展和演进。创新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完善市场、提高信息含量而改善社会福利和运行效率,节约筹资成本,提高投资回报,提供日益精确的风险管理以及在税收和管制范围的变迁中更高效率地运作。

金融创新通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占领新的市场、改变经营管理方式等获取新的利润来源;同时,伴随着创新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和范围经济优势增强,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促进金融效率的提高。Siber(1975)认为金融创新的工具或实践可以减少强加于企业的金融限制,从提升抗击风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绕过过时的管制三方面来改善金融系统。Kane(1978,1981)用一种“斗争模型”来描绘管制人和被管制人之间持续的斗争,金融创新正是作为对立的经济(被管制人)和政治(管制人)之间力量持续斗争的结果。

金融创新对金融产业组织特性的影响

金融创新使得以金融传统业务为基础的金融服务体系逐步迈向以市场为基础的更为纷繁复杂的服务体系。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的出现,使原本传统业务中的波动性与复杂性更为透明,风险更为分散,风险定价也更为合理。整个金融业的稳健度随之而增加,服务各种客户需求的质效也随之提高。同时,由于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金融机构变得越来越灵活和虚拟,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技术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不断,并以更低的成本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服务,这些变化要求金融监管机构和政府不仅对国家金融稳定政策做相应的调整(Robert,1995)使金融监管规则和制度超前化,监测手段和工具不断创新,监管流程柔性化。

加快金融产业发展要求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动力是客户的需求,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相比,我国金融产业在经营理念、产品、服务、技术、结构和监管上都很落后,难以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国金融产业应该把金融创新作为首要任务,从各个方面全面推进。从宏观上推进金融理念、理论、政策、体制、监管和文化等创新;从微观上推进金融产品、工具、服务、技术和运行机制等创新;从行业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行业都要加快创新。

金融创新的发生至少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金融管制的放松。只有放松管制,才能使金融创新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新才有可能。二是公平竞争的市场。垄断是创新的天敌,没有竞争便没有创新的外在压力,金融创新因而成为金融机构谋取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金融界就产生了金融创新的浪潮,并形成了全球性的大趋势。金融创新已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润滑油和驱动器。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动因主要是为了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争取利润最大化。金融创新必须使市场运作更具效率和更完整,一项金融创新可能通过减少金融服务顾客的金融中介成本而使市场更有效率。Ross(1999)发展了一种理论模型,考虑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角色,认为金融创新是提供了使机构移动回他们可能接受的投资组合,Duffle和Rahi(1995)讨论了市场不完全性与创新,Grinblatt和Longstaff(2000)通过对多种证券的分析,也得出了金融产品可以完善市场结构的结论。

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机构要付出高昂的研究开发成本,还需要很高的启动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一些法律制度的缺失或不协调有关。很多微观主体都是先在法规不健全或者是灰色地带进行创新,然后促使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法规加以引导,进行正式的制度创新。技术水平不高也是金融创新的一大障碍,要进行金融创新,就必然要依托高科技手段,在金融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推进我国金融创新及金融产业组织演进的政策建议

推进金融创新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和汲取国际经验与教训,深入研究金融监管问题,真正弄清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把握金融监管规律,树立新的监管理念、方式、目标和标准,处理好“监”与“管”的关系。“监”是宏观方面的内容,主要是监督、监测等。“管”是微观层面的内容,主要是管理、控制,总的原则应该是要保持金融业、金融市场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保持金融产业的创新活力,同时又使风险可控。金融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是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外部监管只起辅助作用,不排除在特定情况下起主导作用,监管当局应当鼓励和帮助金融机构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金融创新仍需要政府主导。我国经济主体与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决定了迄今为止的创新主要还是由政府主导的。在政府主导过程中,又出现多部门监管、分头促进创新的状况,通过“监管竞争”模式促进了金融创新。从长远来看,从政府主导创新向市场主体自主创新的过渡是不可逆转的。

金融创新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金融创新产品的市场准入应该相对简便,应该允许金融机构创新试点,允许失败,允许纠正后发展。只有这样,金融创新才能真正加快,才能促进金融与经济科学发展。

我国金融创新要沿着完善金融产业市场结构,提升和优化金融产业市场集中度,提高金融产业组织市场绩效的轨迹,为金融创新创造有利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加强金融市场建设、金融市场监管和对参与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内控的监管,明确金融产品的市场定位,力求使每个市场主体都基本具备研究分析能力、理性定价能力、内控能力和市场承受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创新要遵从金融产业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准确把握金融产业有别于一般产业的特点,在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升级,促进金融业脱胎换骨式进步中,以创新增强金融产业的整体实力,减少社会福利的不必要损失,使金融产业在金融创新的大潮中,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强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有利于金融创新与金融产业发展的和谐共进关系,促使我国金融产业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金融产业实现机构设置的全球化、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资本流动的全球化。

参考文献:

1.崔哓峰.银行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李红坤.激励相容规制:银行业监管效率的基础[J].金融论坛,2007(5)

3.陈伟光.多维视角下的中国银行业结构改革设计[J].金融与保险,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