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税收分析工作中的缺陷和改善措施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税收分析是指税务机关运用各种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大量的经济税源调查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对税收政策执行及税收征收管理活动做出客观的评估和预测,为编制税收计划、完善征管措施、开展纳税评估以及实施税务稽查提供依据。在实际工作中,随着税收体制的调整,税收工作流程、方法和手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税收分析日益成为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势,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税收分析对税源管理和征收管理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整个税收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使实征税收接近法定税收,实际税负接近法定税负,这也是税收工作永恒的主题。而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的眼睛,对于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加强税源管理和征收管理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特别是作为加强税收收入和税收征管工作的切入点,通过税收分析能及时发现社会经济的新动向,准确的指导税收工作。因此,如何加强税收分析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税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税收数据应用不够数据分析是税收分析的基础,税收分析是从税收数量变化来研究税收发展变化规律。因此,税收分析离不开对税源、税收和税政数据的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当前税收数据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电子数据采集效果不理想,虽然要求纳税人报送电子数据,但是执行效果不佳,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不报或者报送数据不准确的现象十分普遍。第二,采集上来的数据应用率不高。从目前来看,数据的整合应用程度还滞后于税收分析的要求。目前的税收分析中数字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bo系统中的数字。这一数字的优点在于准确翔实,缺点是查询缓慢,整合程度不高。二是电子台账的数字。这类数字整合程度较高,但数字准确度欠缺。三是管理员平台系统中的数字。该数字的准确度和整合度都较高,目前由于与bo的取数口径有差异,在分析中能用到的有效数字不多。第三,数据的采集面还有待拓宽,特别是相关经济指标数据还十分匮乏,导致对经济走势变化的数据分析无法开展。
(二)缺乏专业的分析方法税收分析作为经济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应用专业的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组分析法、统计对比分析法、统计指数分析法、相关回归分析法等。用这些专业分析方法计算税收的规模、构成、水平、速度和相互间的比例关系等,从而说明税收政策和税收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税收的成果及其所发挥的调节作用,揭示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从目前来看,基层分局缺少专业的分析人才,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相对落后,因此,难以准确地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税收分析的导向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加强税收分析的几点建议
(一)改进分析方法完善税收分析方法,实现税收分析由税收进度、增减情况等简单对比分析,向宏观税负、增长弹性等反映征管质量情况分析的转变。结合税源特点,运用多种方法,由表及里地进行综合分析。税收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1.对比分析法通过各项税收指标之间或者税收与经济指标之间的对比来描述税收形势、揭示收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规模、结构、增减、进度、关联税种等税收指标的对比分析来揭示征管现状,采用税负和弹性两种方法来反映税收与经济是否同步。
2.因素分析法从经济、政策、征管以及特殊因素等方面对税收、税源进行分析。其中,经济因素包括经济规模、产业结构、企业效益以及产品价格等变化情况;政策因素主要是指税收政策调整对税收、税源的影响;征管因素主要包括加强税源管理和各税种管理、清理欠税、查补税款等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特殊因素主要是一次性、不可比的增收、减收因素。
(二)不断拓宽税收分析内容将经济与税收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注重税收负担、税收弹性、税源质量与税收产出关系、各税种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分析,不断提高分析质量。税收分析内容具体包括税负分析、税收弹性分析、税源分析和税收关联分析等。
1.税负分析分为宏观税负分析和微观税负分析,宏观税负分析包括地区税负、税种税负、行业税负等分析,如地区税收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对比,工商业增值税与工商业增加值对比,企业所得税与企业利润对比,行业税收与相关经济指标对比等,反映宏观层面的税负情况;微观税负分析是针对企业层面的税负分析,通常采取同行业税负比较的方式,揭示企业税负与同行业税负的差异,查找税收征管漏洞。
2.税收弹性分析分为总量弹性分析和分量弹性分析。总量弹性分析是从全国(地区)税收总量和经济总量上做弹性分析,分析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否协调;分量弹性分析是从税种、税目、行业以及企业税收等分量上与对应税基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细化的弹性分析,分析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否协调。要注意剔除税收收入中特殊因素的影响,避免因特殊增收减收因素影响真实的弹性,掩盖税收征管中的问题。
3.税源分析通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投入产出和税负率等指标的分析对企业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质量进行评判。利用工商、银行、统计以及行业主管等其它部门数据,细致测算判断企业税源状况。通过对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开展税种间税基关系的研究,开展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纳税能力估算,从宏观层面测算分析各地税源状况和征收率,减少税收流失。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宏观看微观、通过客观看主观、通过行业看企业、通过问题看管理,全面、完整地反映税收和税源状况,及时、准确地反映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全面分析,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1.税收分析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它要求税收分析人员对宏观经济、税收政策、税源情况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对税收分析人员的业务能力、分析能力、文字功底等都有较高要求。只有建立一支既懂经济理论知识、税收业务知识,又熟悉经济税源情况、熟悉统计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税收分析队伍,才能保证税收分析工作质量。因此,要加强对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宏观经济掌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训,多方面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要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充分利用内部网络、远程培训平台、长短期培训结合等形式,加强对税收分析员和兼职分析员的系统培训。以熟带生、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带动全局干部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的提高。
2.定期开展分析交流会,把各兄弟分局在开展税收分析以来的经验和体会进行讲评,不断开拓分析思路,及时总结、推广税收分析工作经验,提高税收分析人员的整体素质。另外,要通过加强责任考核和绩效考核,提高干部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税收分析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目的是加强征管,堵漏增收,要把税收分析作为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切入点,及时发现税收经济的新动向,准确的指导税收工作。要充分运用分析结果来指导和促进税收征管工作,确保税收分析与税收征管实现良性互动,建立税收分析跟踪问效制度,把分析结果应用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之中。按照科学、效率、规范、高效的要求,通过不断规范分析制度,拓宽分析思路,完善协作机制,提高干部素质,税收分析的质量将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对税收征管也必将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