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借先进经验谈广西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借先进经验谈广西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借先进经验谈广西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成分,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普遍由于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其中资金短缺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这种困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以广西为切入点,提出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建议。

一、广西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中小企业贷款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自治区金融办提供的资料显示,2011年1~9月广西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新增549.2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78.8%,同比提高16.4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新增贷款437.8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比重同比提高18.3个百分点。截至2011年9月末,全区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达3625.2亿元(含票据贴现),同比增长42.3%,高于全区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24.2个百分点。从贷款投向行业结构分析,新增中小企业贷款主要投向制造、批发零售和水利等三个行业,2011年上半年上述三个行业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共283.97亿元,共占全区中小企业贷款增量的70.49%。

(二)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一是设立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据统计,2008~2010年间,自治区财政预算累计安排中小企业发展资金2.1亿元,扶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58项,引导和带动银行、民间资本增加投入约90.8亿元。二是支持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体系建设。2010年,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8家符合条件的信用担保机构按上年年均贷款担保责任额的6‰给予担保风险补偿共计1747万元,带动担保机构为1400多户中小企业提供2600笔贷款担保,担保金额108.29亿元。三是构建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2010年,自治区财政拨付上年度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1522万元,带动120家金融机构为小企业发放贷款,年平均贷款余额为48.84亿元,同比增加31.43亿元,增长1.8倍。

(三)中小企业融资满足率仍然较低。目前,全区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引进私募基金等其他融资方式所占的比重依然很小。调查显示,95.51%的样本中小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融资。2011年以来信贷资金紧张,63.46%的样本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可贷到的资金较上年同期减少,同时有38.46%的样本中小企业认为银行贷款的门槛较上年有所提高。2011年上半年样本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为28.95亿元,同比增加11.44亿元;75.64%的样本中小企业表示有融资需求,但融资需求满足率仅为68.30%,同比下降10.47个百分点。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这一概念本身就隐含着中小企业的下述特征:人员少,资产有限,抵押担保缺乏充足的财产;产出规模小,资本技术构成低;经营活动范围较小,涉及的产品、行业、市场领域有限,不具备多元化经营、分散组合的条件,抵抗市场、行业波动能力小,竞争力弱等。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不够透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账簿不完善,存在做假账的现象,尤其在中小企业的早期阶段,通常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其盈利能力难以预测,这无疑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较大。而由于中小企业所需贷款一般单笔数量不大,且往来频率较高,就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单位管理成本费用高于大企业,出于盈利性原则的考虑,银行一般不愿意对中小企业贷款。另外,一些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差,在出现经营困难时,不是从改善经营管理入手,而往往采取逃废债务的做法,直接导致社会资源的低效配置,破坏了企业自身所处的金融市场信用环境,并反过来危害企业本身。

(二)从金融体系的角度分析。一是大型商业银行机制失灵。为了规避风险,各大商业银行都建立了风险约束机制。上收基层信贷审批权、审批权集中到省行和总行,许多银行分支机构在当地只存不贷;同时,根据国际经验,大银行天然地倾向与大企业合作,大型银行贷款坚持“四重”(即面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重点客户)方针,主要向安全性较高的行业、企业提供贷款。二是中小金融机构主体缺失。当前广西金融体系机构中独立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过少,这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美国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中小银行有13980家,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例的75%;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广西未能相应地建立起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不仅如此,一些原先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合作社也纷纷合并为合作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其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致使中小企业信贷渠道愈发变窄。三是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广西资本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证券市场有严格的准入条件,再加上证券市场对国有企业政策相对倾斜,重点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由于上市周期长、规模要求较高、成本相对较高、再融资手续复杂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无法满足公开上市的苛刻条件,即便能够发行债券和股票,绝大多数也仅能以柜台交易的方式进行,而柜台交易存在较高的交易的成本和风险。

(三)从政府的角度分析。一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辅导体系;高水平、权威性强的社会中介机构发展缓慢,个人信用评估系统和企业资信评估系统不健全。二是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担保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较低,担保能力十分有限;担保公司对申请担保企业审查偏严,许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同样无法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尚未建立,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难以有效分散和化解,制约了信用担保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担保公司在贷款担保中收费较高。三是稳定的支持机制尚未形成。由于广西各级地方财政普遍较为困难,除自治区本级和部分市财政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外,全区大多数的县财政没有安排过这方面的专项。与中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相比,广西财政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是低水平的,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企业发展的总量不足,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更是缺乏相应的保障。

三、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分析

(一)中小企业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在理论上,所谓公共产品,指的是收益具有正的外部性、使用不具有排他性的产品。表面看来,中小企业与公共产品似乎没有太多的联系,但是,中小企业是城市经济的主力军,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农民增收的主板块,为社会增加了巨大的福祉,具有收益正的外部性。截至2010年年末,广西中小企业户数(含工商个体户)128.7万户,比2005年增加30.6万户,平均每年增加6.1万户。2010年全区中小企业完成总产值占全区企业总产值的72.4%、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7.7%;从业人员占全区企业从业人员的80.6%、占全区城镇就业年平均人数的69.9%;实现利润占全区企业的72.6%;完成税收占全区的70%。自治区认定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有70%是中小企业。国家、自治区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70%由中小企业拥有,发明专利80%以上由中小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占了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总数的80%以上。因此,中小企业的顺利发展对于其他经济领域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即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社会收益性等公共产品的特点,政府应动用其资源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

(二)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市场的发育与完善是公共财政的职责所在。市场失灵是公共财政的主要理论基石,是公共财政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归根结底还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失灵,没有相应的制度性保障作为依靠,仅靠市场无法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这时,政府有义务通过对市场失灵的环节进行修补或通过非市场手段把资源配置到中小企业中去。同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目标,弥补市场失灵、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金融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之一,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关系改革与发展的成败,是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之一。因此财政介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

(三)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的特征,同时知名度和信誉度低,产品开发、经营风险和管理成本高,因此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问题。融资难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中小企业在成长早期面临着非常高的失败率,以至该阶段被称为“死亡谷”。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中小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群体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中小企业越过“死亡谷”,符合公共财政维护、促进国家和公共利益的基本原则,尤其在我国风险投资基金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的财政支持就更加重要。

四、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国外经验借鉴

(一)各国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政策概况。

1.美国。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就开始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发放机构。一是国会和白宫的机构。在美国参众两院分别设立了中小企业委员会,负责中小企业发展、管理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并定期向两院汇报企业工作的进展情况。二是美国在联邦政府下设立中小企业管理局(SBA)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SBA分为华盛顿总部、区域办公室和地方机构。SBA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可以向那些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直接贷款,或直接对中小企业的创新研究进行资助。美国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担保、政府采购、鼓励直接融资和风险投资等方式。

2.日本。良好的融资环境需要有法律政策保驾护航,日本也是奉行立法先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制定了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中小企业基本法》。日本政府设立中小企业厅作为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并且相继组建了直接由政府控制和出资的、面向中小企业的五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商工组合公库、环境卫生金融公库、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来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以低于市场2~3个百分点的较长期的优惠贷款的利率向中小企业贷款。日本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贷款援助、风险资本投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方式。

3.德国。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把扶持中小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目标,制定了“改革中小企业结构的纲领”,为促进中小企业建立合理的规模结构提供了政策依据。在联邦政府建立了管理中小企业事务的专业机构,中小企业秘书处,隶属于经济部。德国最大的国有政策性银行———德国复兴开发银行,专门制定了中小企业支持计划,利用自身信用级别的优势,从资本市场上筹资,向中小企业提供较长期限的优惠利率贷款。财政支持的目标是:能够新增就业,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新技术开发与利用,出口产品生产,公共工程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开发、培训、咨询等。凡是符合以上条件的中小企业都能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支持的方式有直接投资、贷款贴息和减免税收等。

(二)国外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给我们的启示。

1.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目标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并无直接矛盾。政府的资金支持完全可以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既有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又可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关键是政府资金支持的模式和运作方式。实践证明,无论是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后起的亚洲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对中小企业行为的引导,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这是中小企业财政政策取得良好效应的基本保证。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之中,中小企业是独立的经营主体,拥有充分的决策自主权。政府为满足经济发展全局需要而制定和实施的中小企业财政政策,只是提供一种激励机制,对中小企业的创立与运营起到引导和诱导作用,而不具有强制力。

2.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导向方面。即通过少量财政资金带动巨额社会资金,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功能。政府通过对特定类型对象的支持给社会传递政府政策意图,引起社会对其充分重视,激发其投资热情;更重要的是,政府可通过特定的支持方式,改变市场主体预期的收益—风险分布,从而改变其行为,这既可激励市场主体对中小企业投资的动力,又可发挥巨大的杠杆放大作用。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资金发挥引导作用的主要思路。3.政府财政资金介入中小企业融资,并不意味着应该对中小企业融资大包大揽。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高、回报率低,社会资本参与兴趣不大,但政策性资金可以朝着建立以商业机构为主体的方向努力,只有通过提高现有商业机构的投资收益,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吸引民间资本的进入,进而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这样既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又可以减少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副作用。另一方面,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有效对接起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无偿或者低成本的连续投入优势,发挥金融支持的杠杆作用,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放大数倍,用于向中小企业提供资本支持。财政引导支持的中小企业融资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多税收,促进财政资金的可持续增长;资本的避险性要求财政的参与并引导资金流向,金融资本流入的杠杆效应反过来又放大了财政资金的功能。

五、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着力提升财政扶持资金对中小企业的聚焦效益。

1.加大财政资金规模。各级财政要继续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与大型企业协作配套、增加税收和就业岗位等项目。已经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地区,要想办法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还未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要想方设法拿出资金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同时,要按照“既积极、又稳妥”,“既整合、又管理”和“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试行整合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资源,要求统筹安排财政扶持资金,突出项目扶持重点,支持做强、做大几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财政资金的惠及领域将由个别领域和个体性优惠向区域性、群体性、普惠性方向转换。财政资金的支持对象,要由对于单一企业或者项目的直接支持,向间接支持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变,扩大财政支持中小企业的范围。由于企业的发展周期经历了创业、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因此,要用财政资金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所采用的扶植政策也应该有所不同。在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上,在普惠性和群体性的基础之上,要对中小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开拓市场、扩大就业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

3.加强财政扶持资金跟踪管理。一是建立财政扶持资金数据库,充分掌握被扶持中小企业各类基础数据资源,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为建立绩效跟踪评价工作打下基础。二是要明确绩效评价的对象、内容和范围,规范财政扶持资金绩效评价的程序和行为,保证绩效评价工作规范、协调、有序进行。三是建立健全财政扶持资金绩效跟踪办法,除对经济效益指标进行考核外,增加社会效益(就业人数、公益支出等)、生态环境效益(污染物排放等)和循环经济(节电、节水、节能)等指标,努力提高考核指标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四是根据企业扶持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特点,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试点,循序渐进、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通过实践,不断建立和完善财政扶持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二)积极拓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有效形式。信用担保总体上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和比较明显的外部效应,它在为银行拓宽安全信贷市场和为企业提供融资激励的同时,还要以固定担保收益来承担不固定的风险损失,私人部门一般不愿介入或只是有限介入,因此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启动和发展这项业务,政府介入的规范形式,必然是财政的介入,成为一项财政措施。与此同时,现实的经济金融环境(尤其是财政的预算约束)决定了政府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资金的局限性,如何最有效的利用目前已有的小企业信用担保财政措施,完善已有的担保体系,同时有效的运用财政措施引导、促进民间资金向中小企业的有效配置,使担保措施形式和担保品种更多样化,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扩大小企业融资的选择空间,将是拓展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财政措施的主要思路。

1.拓展新的担保业务品种和方式。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发展趋势来看,拓展多元化的担保业务品种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现实的可行性。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目前的定位主要还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随着银行商业化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融资担保有可能被边缘化,拓展多元化的担保业务有利于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源于市场发展的担保需求迅速增长,如商贸领域、建筑工程领域以及环保、海事、诉讼、租赁、金融领域等,为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些担保业务品种或具有更好的盈利性,或经营风险相对较低,有些商业担保品种在国外已经拥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因此,从长远考虑,只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增长才是这个行业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扶持”的同时,还应当兼顾经济利益,合理追求自身的盈利模式,这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持续经营必然的选择。

2.建立分层次的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考虑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分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级政府的担保重点应有所不同。省级政府实行全省统一的标准和办法,重点对一些特殊项目和特殊行业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或对财力薄弱的市、县提供再担保。市、县政府则根据本地中小企业的特点,确定地区扶持重点。同时,各级政府要引导、调动民间机构的作用。通过设立不同形式的担保机构,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根据《担保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形式可以是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和社团法人三类,结合实际,可构建三种担保机构,满足中小企业的多方需求。一是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预算,同时可吸收一部分社会捐资,实行市场化公开运作,接受政府的监管。二是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担保机构,主要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兼有商业担保和信用担保的双重特征。三是由中小企业联合组建会员制的担保机构,自担风险,自我服务,实行封闭运作,发挥联保、互保的作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主要是政府的责任,民间担保公司的担保行为尽管是商业性的,但客观上也带来了社会效益,而且由于他们体制先进、机制灵活、敢于创新,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重要渠道,是政策性担保机构的重要补充。特别是民间担保公司质押抵押方式多样,信用担保形式多种,解决了一些特殊案例的融资难题。政府应该给予其鼓励和支持,可制定担保费补贴和损账补贴等方式的扶持政策,调动民间担保公司的积极性。

3.健全担保代偿金补偿机制和坏账核销机制。担保机构不仅需要有科学严格的防范风险的措施,而且还要建立良好的分散风险的机制。这些机制之一就是政策性风险代偿补偿机制。作为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政府不仅要进行资本金的投入,还要以一定的方式对风险损失不断给予补充。这样贷款担保机构才能生存、发展、壮大。反之,担保公司则无持续发展的道路和前途。融资担保业务本身是一项高风险业务,更是一种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的政策性业务。不但要求担保机构自身的规范运作,而且要求政策的进一步配套。否则,担保公司在对担保资金放大的同时,也在放大着风险。政策性担保机构执行的是政府的产业政策,服务的是企业和银行,但服务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成本和风险只能主要由政府来承担,财政要通过为政策性担保机构拨备风险准备金、提供损账补贴、全额拨款或差额补贴担保机构等方式扶持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持续经营和稳步发展。

(三)大力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1.着力推动上市中小企业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步伐。鼓励条件好的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开展企业并购,积极参与区内外产业整合,通过吸收合并、定向回购、定向增发等各种重组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2.辅导有上市潜力的中小企业上市。对拟上市企业加大培育力度,帮助企业做好依托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规划;给予拟上市企业财税优惠政策和上市企业扶持资金补贴。

3.大力推进股权融资。加大财政资金引导力度,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及其管理机构和私募、公募基金,加强产业引导和行业自律,推动股权投资基金与企业上市联动发展。

4.要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应拿出一部分,对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的中小企业给予补助。

5.积极创新融资方式。鼓励中小企业开展租赁业务融资,鼓励企业采用信用保险和短期抵押贷款保证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融资方式融资。

(四)努力创新多种方式并存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1.探索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制度。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的设立可集中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特点,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也在贯彻政策有关经济政策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外在的示范和倡导效应,通过政策性融资活动间接地吸引和诱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和私人部门从事中小企业投融资活动。美国的社区银行模式不失为一种可借鉴的有效选择,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克服风险投资、常规银行融资等无法解决的融资难问题。目前尝试推开的小额贷款公司可谓是社区银行的另一种变形方式,值得在实践中加大推广运用,但必须注意到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定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解决中小企业7天至6个月较为紧迫的短期贷款需求,防止出现两种现象。一是小额贷款公司成为“高利贷”的代名词。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门槛较低,资金流动周期较短,企业需求度较高,同时处于公司经营盈利的考虑,因此,一般情况下会收取高于银行同期利率水平的利率费用,会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二是小额贷款公司潜在坏账风险较大,建议小额贷款公司以服务地域内企业融资借款需求为主,这样既可以比较直接和容易地获得中小企业的有关信息,充分了解借款者所从事的经营活动、财富状况、社会关系甚至人品等,事先降低借贷风险,同时也可以更好突出地区融资服务优势和特点,更充分发挥出小额贷款公司的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

2.在条件成熟的产业园区内尝试建立融资平台。首先,通过园区融资平台降低企业贷款门槛,为企业无固定资产抵押,快速获得资金提供一套有效地解决方案,解决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其次,通过引入信托的方式,放大了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解决了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合规性问题。将来随着该模式的推广,可通过引入更多的社会资金加入扩大信托规模,以长久地解决更多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最后,由政府资金发起设立信托计划,并借助于市场机制,使政府资金更加有效地参与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

3.加快推进各类中小企业融资互助担保平台建设。尝试通过企业之间互助担保联盟,解决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担保和反担保问题,同时通过一次评估信用,较长时间享用,质量和规模相近的企业互保,节约了担保费用,降低了融资成本。如民间信用互助协会。通过企业互助以及扩大信用融资能力并向社会提供信用咨询服务,为互助协会成员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主要有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票据贴现担保、开具承兑汇票担保、固定资产贷款担保、国企改制贷款担保、管理者收购贷款担保等。再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联盟。为同样有融资需求的两家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互相担保和反担保,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联盟为形式,实现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互保。

(五)有效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

1.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从帮助和规范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扶持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各级政府要更加关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信用,可以借鉴美国小企业信用评分(简称SBCS)的操作方式,从第三方获取小企业及企业主信用信息,利用模型预测贷款风险,作出贷款决策,提高小规模贷款的可得性。各级政府可从政策绩效评估、诚信服务平台等角度出发,将企业信用与企业融资相挂钩。搭建相关的企业信用评估的工作平台,尝试将企业财务信用等级评定等与政策扶持、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财政贴息挂钩,通过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选择部分区内中小企业进行资信评估,即在贷前对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管理层素质、人力资源、对外经济纠纷等一系列无法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反映的资信情况进行评估,评估费用由政府埋单。通过信用平台建设,一方面使那些讲诚信、守信用的企业获得贷款担保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提高担保工作的质量,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发生,区内中小企业诚实守信的意识也大大增强,真正起到了“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作用,维护了区域经济的诚信氛围。

2.指导和帮助企业规范自身管理。财政部门应积极采取各种扶持措施,引导企业从自身内部做起,做好管理,做好产品,提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赢得市场认可。一是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要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和经营绩效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科学规范的公司化运转机制。二是指导中小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财务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严格财务会计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三是督促中小企业通过自身的合法合规经营营造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企业形象,增强社会信誉度,进而取得银行的信任与支持。

3.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支持建设一批小企业创业基地,建成一批公共服务平台。针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发挥社会化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开展“一企一策”对口帮扶活动,围绕中小企业提出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帮助和扶持方案。建立帮扶资料库,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困难,大力推动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工作。同时,全面清理、整顿各类涉企收费,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减轻中小企业各种社会和经济负担,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