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办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调查探讨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办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调查探讨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办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调查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从政治观、就业观、恋爱观、生命观等四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的主流呈现了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大学生思想状况中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基本情况

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思想变化状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掌握社会转型时期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高层次的大学生,2007年7月至8月,我们组成了“海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课题组,利用社会暑期实践,通过发放问卷、访谈等形式,对海南省5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范围为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7份,有效回收率为81.4%。其中大学生性别抽样分布为:男生占47.2%,女生占52.8%;年级抽样分布为:大一占34.6%,大二占34.9%,大三占21.4%,大四占9.1%;经济来源抽样分布为:靠父母支持的占80.6%,靠借贷款的占10.1%,自己打工的占6.4%,靠奖学金的占0.5%,还有其他的占2.5%;文理科的抽样分布为:文科占49.1%,理工科占50.9%;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学生干部占64.4%,独生子女占78.6%。

2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

我们就大学生的政治观、就业观、恋爱观、生命观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的主流呈现了积极向上的,健康乐观的良好态势,有理想有追求是他们的主体形象。

(一)大学生的政治观日趋理性化,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坚定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政治情感理性色彩浓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改革进程,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比如在调查“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态度”时,92.9%的学生选择了“需要或者非常必要”。数据分布见表1。表1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态度(%)频率累积频率非常必要42.842.8需要50.192.9不必要7.1100.0大学生的政治观日益理性化不仅仅表现在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态度上,更多的表现在对社会热点和国家发展前途等问题的关注上。在调查中问及大学生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中国的前景,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经济体制改革,台湾问题以及党内腐败等问题。从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及其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的推动下,大学生已经能够冷静思考、客观分析现实,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对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能够理性地认识,对改革开放等方针政策持坚决拥护态度。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大学生政治观方面的另一个特点是,参与政治活动热情呈橄榄型发展。调查显示,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特别积极和特别不积极的人都较少,分别占7.5%和1.9%,处于中间态度的人比例较高,占82.1论文格式%。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在学习上,无暇他顾;二是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们目睹了参与经济所带来的利润,使他们比较认同务实的价值观,这在客观上使他们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总体上趋于平淡态势;三是历史上政治运动所带来的后遗症,在学生心目中留下阴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二)大学生的就业观呈多元化发展,学习热潮席卷校园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带来了多种选择的机会,随之而来的也有巨大的竞争压力。这种压力使学生们认识到自身素质以外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小。为了增强将来的竞争筹码,大学生们更加关注提高个人素质,培养个人技能,增强个人能力,学习热情比较高。从调查可以看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的就业观已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例如:当问到“就业时你最看重的因素是什么?”时,选择“有发展前景”占45.7%,“发挥个人特长”占19.9%,“符合个人喜好”占15%,“专业对口”占6.4%,“待遇好”占8.8%,“其他”占4.2%。(见表2)表2大学生就业重视因素分布表(%)频率累积频率有发展前景45.745.7发挥个人特长19.965.6符合个人喜好1580.6专业对口6.487待遇好8.895.8其他4.2100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观趋于市场化,在择业地点的取向上,明显偏向大城市,而对落后地区的关注显得不够,而那里正是需要人才的地方。在回答“你想在哪个地区工作”问题时,21.4%的大学生选择大城市,12.5%的选择经济特区,37.6%的选择沿海开放区,仅有选择农村的仅占1%,选择西部地区占3.7%,其他人则随遇而安。(见表3)表3大学生就业去向分布表(%)频率累积频率大城市21.421.4经济特区12.533.9沿海开放区37.671.5西部地区3.775.2农村176.2一般城镇4.981.1其他18.9100在就业方式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略有不同。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选择“各类企业”的较多,大四的选择较多的是第二项“国有企事业单位”。与低年级的相比,大四的学生更加的注重实利。当前国家改善了公务员待遇,使大多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思考就业问题时更加垂青于安稳的国家工作中。(见表4)表4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自己将来毕业时的职业时的分布(%)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政府机关11%13%13.8%17.2%国有企事业单位11.7%18.5%14.9%31%各类企业33.1%30.1%33.3%13.8%自主创业9.7%14.4%17.2%10.3%考研继续深造21.4%13%12.6%13.8%农村12.4%10.3%6.9%13.8%

(三)大学生的恋爱观向理性开放的方向发展由于时代的变化,大学生对待恋爱的态度越来越开放,而且更加趋于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进行。但是其中不乏理性色彩的主导作用。例如:在谈到对爱情的看法时,61.9%的大学生认为“为了爱情而忘了学业是不适当的”,而选择“推崇爱情比事业更重要”的学生仅占4.4%;在对待分手问题上,0.7%的学生选择报复,12.6%的学生选择伤心或不放弃,而86.7%的大学生则能够坦然面对顺其自然。大学生的理性不仅表现在他们恋爱的过程中,也表现在他们的初始动机上,有61.2%的学生是想找

个志同道合的伴侣,在人生的旅途上携手共进,他们把这作为婚姻的前奏,愿意在恋爱中激励对方前进。这样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存在恋爱大众化。在问及“你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时,表示如果有合适对象还是希望能谈恋爱、以前谈过恋爱和目前正在谈的学生,占到被调查对象的89%;在校期间不准备考虑这个问题的学生只占11%,而且这些学生对别人恋爱也表示高度的理解。这表明大学生对恋爱现象普遍接受。

(四)总体上大学生能够积极对待生命,渴望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生命健康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重视。调查显示在“人活在社会上最重要的依次是什么?”的问题上,有54.8%的大学生把生命健康排在了第一位,其他人大部分把它排在了第二位或第三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这本钱才能有机会实现生命的价值。大部分学生十分珍惜生命、善待身体,为日后的打拼积累本金。这种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大学生减轻由于学习、择业、经济等方面造成的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调查中也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普遍,部分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当问及“你是否出现过心理不健康的情况?”只有23.6%的选择没有出现过。在问及“如果你功课不及格超过十门,且无法毕业找到工作时,你会怎么样?”时,有4%的人选择“丢人,死了算了”。而在问及“你对自杀的看法是什么?”选择“认可,比较认可,非常认可”共计有19.2%,而这其中出现过心理不健康的人选择可能自杀的占其中的13.8%。这表明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十分脆弱,对待生命的意识淡薄。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人生观,而且关系到他们对生命的态度。这种现象是由人际交网问题、学业问题、感情问题、生活适应障碍或者是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表5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分布表(%)频率累积频率非常认可1.71.7比较认可6.48.1认可11.119.2比较不认可22.641.8不认可58.2100超级秘书网

3对策与建议

第一,持之以恒地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在大学生中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用先进正确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在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一方面要联系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实际。在工作方法上要避免枯燥、单调、空洞的说教,把深刻的道理寓于健康快乐、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做好隐性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和就业观。

第二,多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丰富大学论文格式生的就业经验。高校要充分发挥假期社会实践的作用,让大学生切实体会到工作的不易,进一步了解社会,为其将来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感染和教育作用。第四,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大学生正值风华正茂,正是努力学习,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大好时光。在这一阶段,要教育学生自觉把前途和命运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第五,加强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环境。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大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所处的环境,在学习、交往和生活上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这是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基础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