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刍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由单纯的管理理念向以服务为主体、以管理为补充的理念移转
笔者认为,当下适时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应是“以服务为主体,以管理为补充“的理念。其优点是:首先其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一条规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维护普通高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秩序”需要管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则需要服务。其次,高校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制造“机器”和培养“奴隶”,这就要求树立“以服务为主体”的理念。另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纪律、秩序等方面要辅以管理。
二、厘清服务事务和管理事务,分项工作
学生工作理念由单纯的管理理念转变为以服务为主体、以管理为补充的理念后,亟待厘清的就是哪些事情是服务事务?哪些事务是管理事务?只有上述事务厘清后,分项工作才有可操作性。根据2004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结合2005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教育部2006年7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文件精神,笔者归纳总结认为大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工作;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第二课堂及社团活动指导工作;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纪律管理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学生行为规范和纪律管理;班级和寝室管理工作;其他学生咨询服务工作。不难看出,在上述学生管理工作中,除少部分内容外,其他内容均为服务事务。对于服务性事务,管理者要全面树立服务的理念,强调商业性的微笑服务,彻底摒弃披着师道尊严外衣的“官僚”习气。
三、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办事规程,使服务与管理有章可循
服务工作强调的是服务,但并不说明管理工作就是凭“长官”意志,可以拍拍脑壳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是应该在有学生代表充分参与的情景下,广泛听取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合法、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并遵循法治精神:在公权力领域,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在私权利领域,法不禁止即允许——也就是说对于管理工作者,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的规定,在这个领域就不能行使管理权;而对于被管理者学生来说,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禁止的领域就是允许的。这样,就可以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目标。另外,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按规章制度和程序办事的另一大优势是使管理易于被学生、家长、社会接受,也容易形成教育的合力,使学校的管理目标更容易实现。
四、加强人员选拨、培训与考核,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而要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者的素质保证是关键,这不仅适用于教学人员,也适应于管理者。然而某些高校特别是专科学校,对学生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把不适合其他岗位的低学历人员安排到学生管理岗位上,其本身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都存在缺陷,何谈培养思想过硬、综合能力过强的高素质人才?何谈教育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要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管理人员选拔,制定管理人员的高准入标准美国的学生管理人员一般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我国目前由于研究生教育的扩招,储备了大量的硕博士人员,业已具备了提高管理人员准入标准的基础。笔者认为,各高校(包括高职学校在内)管理人员原则上应具备全日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个别稀缺专业可允许具备全日制本科学历,但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各高校除设置学历标准外,还应注意专业和其他素质的要求,因为管理工作涉及的面广、道德素养等方面的要求高。这样,通过制定管理人员的高准入标准,可以打造一支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修养的高校管理人员队伍,从而使学生服务、管理工作提高到较高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护航。
2.加强管理人员自我学习和培训,提高其服务、管理水平当下,知识更新快,学生特点变化大,且学生管理工作涉及面广,这对学生管理工作者文化底蕴、知识的渊博程度和更新程度要求高。这就要求管理工作人员一方面加强主动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求高校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做到请进来(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校内培训,经常性进行业务学习)、送出去(送出去培训或到兄弟学院、企业交流)。通过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自我学习和培训,快速促进学生管理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与效率,造就一支具有高度的眼界、敏锐的洞察力、服务的意识、法治的精神、开放的心态、民主的作风、较高科学素养的高素质学生服务、管理队伍。
3.加强考核,提高其服务、管理的紧迫感和积极性平均主义,干好干坏一个样,显然不利于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但若过多地强调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建立评价和考核机制,显然也是违背了育人的目标。因此,建立以学生利益为核心的合理的评价和考核机制,是提高管理人员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外在动力和要点。高校在制定考核指标和量化标准时,要充分征求广大学生的意见,选取学生代表进入考核指标和量化标准制定委员会,针对管理人员的服务内容、岗位职责和工作性质,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量化标准及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程序,从而使考核成绩能真实反映管理人员工作胜任力的大小、工作绩效的高低、发展潜力,以便促进管理人员服务水平及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并达成学生成人成才育人目标的目的。
五、重点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资助工作
目前,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一些社会矛盾凸显。这些问题转嫁到大学生群体,加之大学生独生子女增多和脆弱的心理承受力,导致大学生群体中心理问题者比率居高不下,心因性的自杀、他杀等恶性事件不断增加。另外,贫困也给贫困生群体带来一些列问题。这些成为了阻碍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大学校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管理人员应当重点做好的服务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各高校首先要从思想上对心理健康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重要的地位,形成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体制。其次,要充分利用心理咨询中心,扎实做好心理问题的咨询、干预工作;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程,积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自我心理危机干预技巧的传授,具有普遍性心理问题的辅导讲座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充分利用朋辈辅导员,做好心理危机的辅导、防控、宣传等工作,营造阳光、和谐的心理文化环境。在贫困生资助方面,各高校应加强制度设计,建设公开、公平、公正的资助程序,形成科学、合理的资助体系,使真正的贫困生得到需要的资助。资助不是施舍,资助服务要充分显示助学生成人、成才的目的,要充满人文关怀。缺乏人文关怀的资助行为难免会造成一部分贫困学生情感、自强能力的缺失。另外,资助要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给予心理支持,使贫困学生形成高尚情操及自信、坚毅、乐观向上的品质。
作者:唐明军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