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时效性大学生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提升大学生管理时效性的原则
(一)整合教育资源的原则
教育资源的整合程度对于提升大学生管理时效性起到基础性作用,在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将整合教育资源的原则落实到位。其一,要以尊重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为前提,了解教育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形势,探寻教育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把握教育资源之间的关联性,努力发挥不同教育资源的整合价值。其二,由于高等教育活动具有开放性特征,其教育资源在很大程度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管理活动与社会的关联愈发密切,这就要求支撑大学生管理活动的教育资源在整合过程中,要充分考量社会因素的影响力。其三,深刻研究大学生管理的具体特点,根据管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规律,把管理效率看作是教育资源整合的核心指标。
(二)落实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
落实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大学生主体权力的实现,是提升大学生管理时效性的重要因素。其一,坚持尊重与理解原则。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尊重是一项重要指标,人人都渴望被尊重与理解,当代大学生也不例外。如果大学生没有在管理中得到应有的尊重,而是被批判与侮辱,必然会激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主动关心与尊重学生才是管理之道。其二,信任与关爱原则。相信学生能够履行相应的责任,给予学生一定的管理权限,放手让学生去做,逐步赢得学生的信任,用真诚的态度打动学生,增加管理的效果。其三,公平与激励原则。良好的大学生管理氛围具有公平与民主精神,教育管理者要以公平的心态处理学生问题,使学生能够心服口服,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最终达到管理的目的。
(三)调配大学生管理要素的原则
调配大学生管理要素是提升大学生管理时效性的关键因素。其一,坚持科学性的原则。调配大学生管理要素,首先就要符合科学性原则,多选取管理中的成功经验,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求,符合大学生科学管理的基本规律。其二,政策性原则。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确立大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都要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开展管理活动。其三,法制性原则。调配大学生管理要素,必须是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之下进行。
(四)收集大学生管理信息的原则
收集大学生管理信息对于增强大学生管理效能、提升大学生管理时效性大有裨益。其一,坚持选择性原则。在网络化时代,大学生管理信息在数量上十分繁多,这些信息有的对大学生科学化管理具有促进作用,有些信息则会阻碍管理活动的顺利展开,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二,坚持多元化原则。大学生管理信息从数量上讲可以用“海量”形容,从类型上讲,可谓种类繁多,这就要求收集信息过程中要具有多元化的视角,对不同类型的信息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吸纳。其三,坚持系统性原则,面对纷繁复杂的管理信息,不能仓促应对,要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信息进行系统的甄别与筛选,提高信息应用价值。
二、提升大学生管理时效性的方法
(一)坚持“走出去”的方法
其一,树立“走出去”的发展理念。高校管理者要不断开拓思路,敢于接受新的观点与方法,将终身学习理念融入到管理文化中,以理念更新带动大学生在自学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学习,加强校际之间的学习、交流,形成富有活力的大学生管理文化。其二,加强国际交流。高等教育全球化是新时期重要的发展战略,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文化已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亟待进行更新,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管理效能,这就需要依靠对外交流等方法,不断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与管理模式。另外,大学生也要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知识与文化,在交流的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拓展学习与生活空间,锻造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其三,加强与社区、农村的交流。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提升自我价值,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适应外部社会的形势,增加社会经验。高校大学生管理的重心因此也发生转移,需要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与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行社会文化交流与思想理念革新,相互协同发展,共同提高。
(二)采用平等对话与主动参与的方法
其一,平等对话。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方式通常采用家长式的训导方法,对于学生不规范的行为,往往进行言语训斥,给大学生造成了抵触与反感心理。随着民主、自由、法制等社会先进理念的逐步渗透,大学生管理工作也应引入平等对话的管理机制,将民主与平等精神贯彻到位,与学生进行心贴心的朋友式对话,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尤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学生积极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其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管理。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没有学生高校便丧失了意义。“让学生参与管理,不但会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参政、议政能力,还会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校意识。”高校要给予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实现轮流值班制度,把管理工作纳入学业成绩中,形成激励机制,在实践中转变学生被管理者的固化思维,努力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三)注重“人”与“事”相协调的方法
大学生管理是教育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就其学习、生活等事宜进行有机负责、指引、帮助的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在某种程度上讲,大学生管理便是由“人”与“事”两个要素构成的,提升大学生管理的时效性,便是要注重采用“人”、“事”相协调的方法。传统的大学生管理工作过于注重对于某件事、某些事、某类型事的关注,而轻视事件背后与学生的相处方式或教育方式的问题,总体上对学生的教导不够。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化,往往事件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包括社会的因素、学生个体的因素、管理者的因素或管理体制、机制的因素等,但高校要做的是在不断提升管理者素养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如何在管理中教育学生、疏导学生,培养其具有良好的品质,尤其是要知诚信、懂礼节,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与人际关系能力,使其明确具体的行为规范,保证人与人和谐相处、事与事协商解决。
(四)采用柔性化管理的方法
柔性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其要求管理者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基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心理需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以委婉的方式实施管理。从内涵上讲,柔性化管理体现的是一种“无为而治“,“即在管理中重规律、重德性、重内在、重激励、重和谐,有目的地对大学生因势利导,充分调动与发挥他们自身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由此逐步引导大学生产生强烈的道德观,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最终达到管理的目的。高校要采用柔性激励的方式推动大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提升综合素养,并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柔性激励措施,如榜样激励、竞争激励、物质激励等。
三、提升大学生管理时效性的途径
(一)有效调配教育资源,做好提升大学生管理时效性的基础性工作
其一,合理调配大学生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源,主要包括硬件设备与资金。大学生管理是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必要资金与设施设备,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余文化活动、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等,离不开物质条件的支撑。高校要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不同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在遵守管理规则的前提下,分层次、分梯度、有效地、合理地调配物质资源,促进大学管理的规范化。其二,合理配置文化、理念等软资源。大学生管理时效性的提升,很大程度取决于高校文化环境与理念是否保持先进性,在现代大学制度盛行的背景下,合理发挥校园文化理念对大学生管理的促进作用是关键,要及时做好信息的收集、调配与反馈工作,推进大学生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明确工作的方向与原则。其三,合理调配高校人力资源。大学生管理工作是教育管理者对大学生的引导、培养、管理过程的活动,其时效性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管理艺术及个人素养。
(二)尊重与维护大学生基本权益,深化“以人为本”理念
其一,转变大学生管理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本精神作为管理的核心理念落实到位,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强调道德化教育,做到“为学生服务,学生学会服务”。其二,不断完善大学生管理程序。在明确理念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程序,从法律、制度等方面充分保障大学生的基本权利,努力消除大学生权利实现的程序障碍。其三,建立健全大学生参与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是学生管理的“法律”文本,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学生管理实际工作的依循,直接影响学生管理的状态和水平。
(三)把握大学生管理的基本规律,发挥各要素的联动作用
其一,把握大学生管理的基本规律,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等,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深刻把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变化规律、学习生活规律等,由此创设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制定管理决策,设计管理制度,提升大学生管理的时效性。其二,把握大学生管理的基本规律,深刻了解教育管理教师队伍的选拔、培养规律,努力打造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管理队伍,促使其成为大学生管理的好助手,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使其由被动管理对象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其三,把握大学生管理各要素的属性与特点,具有社会形势、政策与历史发展规律横纵相结合的大局观,充分发挥各要素的联动作用,达到最优组合效果。
(四)采用多种方式广泛收集信息,提升大学生管理效能
大学生管理信息的收集对于及时了解外部社会的变化、学生的基本动态等情况有着重要作用,便于及时调整管理方式与管理制度,提升大学生管理效能。其一,树立勤于把握学生基本信息的观念。教育管理者要积极深入学生内部,及时把握学生对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价值取向,促使教育管理者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基本生活,从而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各种思想、心理与行为信息,为大学生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其二,不断丰富收集信息的途径与方法,提升教育管理者的信息收集能力。高校要建立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机制,消除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对话障碍,营造民主化的管理氛围,丰富交流的方式。
作者:张文彬 单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