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管理时间与社会支持的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以314名广州地区大学本科生为对象,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总体水平高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总体水平高于中等水平;②在时间管理倾向和社会支持中,性别的主效应、年级的主效应、性别和年级的交互效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③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因子与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及各因子均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④高社会支持组与低社会支持组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总分及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即高社会支持组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及时间管理倾向远远高于低社会支持组。说明社会支持水平能明显地影响时间管理倾向。结论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社会支持水平关系密切,提高大学生社会支持有利于改善他们的时间管理倾向。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社会支持
观察身边的大学生群体,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能够在课内学习上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时课余的学习、生活也丰富多彩;而有些学生则无所事事,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感到无趣又被动;还有一些学生也很积极,无论在课内、课外的活动都很努力,但收获却不如第一种学生多,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时间管理倾向上的差异。时间管理倾向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人格特征,指个人在时间运用方式上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时间价值感,即稳定的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态度、观念;时间监控感,即个体运用时间的能力和观念,体现在外显活动中,如计划安排、目标设置等;时间效能感,即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预期。社会支持是指社会各方面对个体所给予的物质、精神上的帮助的系统,包括父母、朋友、恋人、亲戚等方面。社会支持的操作定义各有侧重,有多种,其中一种是按属性划分,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是指个体所能获得的物质帮助和社会网络、社会团体(如父母、朋友、恋人、非正式团体等)的存在和参与。主观支持是指个体所感受的被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对支持的利用度是指个体在能获得客观或主观的支持的情况下,对支持的利用程度,这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可能会拒绝他们的帮助。国内外围绕时间管理倾向进行了多项的相关研究,例如,李茹锦[2]、陈以洁[3]发现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存在正相关。古玉等[4]发现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自信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秦启文等[5]发现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中的三个因子有显著的负相关,这三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抑郁和焦虑。汪文庆发现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有显著的负相关。Ranjita等[6]发现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有显著的相关性。国外有很多研究关注时间管理的训练,如AlexanderHäfner&ArminStock[7]。对于社会支持,国内外围绕其进行了多项的相关研究。已有研究指出,社会支持水平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有密切的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重要的意义[8-10]。张奇等[11]发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自尊有显著的正相关,而高自尊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低自尊的大学生。蒋怀滨[12]发现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而时间管理倾向与社会支持之间是否具有关系,目前尚无相关研究。而此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大学阶段是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全新的环境,身心都经受着挑战,也会遭受各种挫折。研究时间管理倾向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有利于扩展对时间管理倾向、社会支持的相关认识,为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提供理论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时间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应对挑战和挫折。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对广州地区大学生的实际问卷调查,初步探讨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假设时间管理倾向于社会支持存在密切关系,而社会支持水平对时间管理倾向具有明显的影响,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时间管理倾向越强,为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教育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321名广州地区三所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得到314份有效问卷,其中7份无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7.82%。其中,共有109名男生,205名女生;共有71名大一学生,120名大二学生,33名大三学生,90名大四学生。
1.2研究工具
1.2.1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由黄希庭等[13]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cetimemanagementdispositionscale,ATMD),共有44个项目,其中包括3个分量表,分别为时间价值感分量表(10个项目)、时间监控观分量表(24个项目)和时间效能感分量表(10个项目)。量表按5点等级计分,其中第9、17、27、30、41个项目反向计分,其余项目正向计分,被试得分越高说明其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越高。本研究中量表总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939。
1.2.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由肖水源[14]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信效度良好,内容没有歧义,共有10个项目,其中包括3个维度,分别为客观支持(3个项目,包括2、6、7题)、主观支持(4个项目,包括1、3、4、5题)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项目,包括8、9、10题)。量表按4点等级计分,被试得分越高说明其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本研究中量表总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784。
1.3方法
1.3.1研究程序:以班为单位,由主试统一发放问卷,统一指导语,团体施测,答题完毕后现场回收。剔除填写不完整的问卷,得到314份有效问卷。
1.3.2统计分析:采用excel2016、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多因素完全随机方差分析、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
2结果
2.1时间管理倾向、社会支持各因子的描述统计
314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见表1、表2。时间管理倾向总量表平均分为116.66,高于时间管理倾向中等水平102.00分;时间价值感的平均分为28.84,高于时间价值感中等水平27.00分;时间监控观的平均分为59.80,高于时间监控观中等水平54.00分;时间效能感的平均分为28.02,高于时间效能感中等水平21.00分。社会支持评定总量表平均分为37.47,高于社会支持中等水平29.00分;客观支持的平均分为8.41,略低客观支持中等水平9.00分;主观支持的平均分为21.33,高于主观支持中等水平14.00分;对支持的利用度的平均分为7.72,高于对支持的利用度中等水平6.00分。
2.2时间管理倾向、社会支持各因子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分别以时间管理倾向各因子和社会支持各因子为因变量,以性别和年级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完全随机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管理倾向和社会支持中,性别的主效应、年级的主效应、性别和年级的交互效应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2.3时间管理倾向、社会支持各因子的相关矩阵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对社会支持评定总量表及各因子与时间管理倾向总量表及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从表4相关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所有变量间均有非常显著正相关:①时间管理倾向各因子间均有极其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评定各因子间也均有极其显著正相关;②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因子与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及各因子间均存在极其显著正相关。
2.4不同社会支持水平被试时间管理倾向的差异比较
选择社会支持状况量表总分最高和最低的被试各85人,分成高社会支持组和低社会支持组,对这两组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总分及各因子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5。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总分及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即高社会支持组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及时间管理倾向远远高于低社会支持组。
3讨论
3.1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情况
本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总体时间管理倾向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以上,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上的平均得分均较中等水平高,说明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同学间的相互学业竞争也加剧了学业压力,同时还面临着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因此对时间更为重视,希望管理好有限的时间资源,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不至于碌碌无为。可以说,时间管理能力是个人能力、竞争力的可靠指标之一,成了影响个人发展和前途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大学生生活中,拥有更多自由时间的现状下,不会选择挥霍时间,而是以积极的姿态驾驭有限的时间,对目标设置、计划安排、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时间分配等方面开始有了更深入的摸索,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驾驭时间的能力和信心也不断增强。因此,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情况总体较好。
3.2大学生社会支持情况
本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总体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以上,在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上的平均得分均较中等水平高,客观支持与中等水平基本持平,说明本科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群体都有较为充足的物质支持,并且大学生可以在课余开展家教等兼职活动,而学校的硬件设备也给予了很多的学习与休闲娱乐的支持,因此大学生群体客观支持良好。而当有烦恼时,也可以向父母、亲密的朋友、同学、心理辅导的老师等倾诉,并且在如今发达的网络交际中,也可以与陌生人交流以解除成长困惑、发展友谊,因此大学生群体主观支持良好。再者,大学生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以上,因此对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更为积极地利用,以帮助自我成长。
3.3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社会支持的性别、年级差异
3.3.1性别差异:本研究中发现,性别这一人口变量在时间管理倾向上没有显著差异,即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因子上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和以往的一些研究结果相似[15]。这可能是因为,如今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要求更趋一致,他们都需要面对越来越残酷激烈的社会竞争,争取在个人学业、事业上取得成就,而时间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现代社会生存能力,因此男性和女性在时间管理倾向上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相对于男性更擅长管理时间[16],前后结论的不一致可能受中外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
3.3.2年级差异:本研究中发现,年级这一人口变量在时间管理倾向上没有显著差异,即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因子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这和以往的一些研究结果相似[17]。这可能是因为时间管理倾向作为一种动力性的人格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跨情境性,所以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因子的得分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3.4时间管理倾向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3.4.1社会支持与时间管理倾向:本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社会支持水平存在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因子与社会支持水平总分及各因子均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高社会支持组的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因子的得分均极其显著地高于低社会支持组。社会支持状况良好,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更强,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还有时间效能感更强。相反,社会支持状况不良好的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明显地差于前者,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还有时间效能感也更差。这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设。
3.4.2社会支持与时间价值感:本研究中发现,社会支持状况与时间价值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时间价值感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包括时间对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的稳定态度和观念[18]。时间价值感的高低意味着个人对时间的重视程度,时间价值感越高的人觉得时间这一资源越宝贵、越需要得到良好的利用。这可能是因为良好的社会支持状况意味着从他人身上、社会各处得到的各种的物质支持、精神支持,个人由此感恩于他人、社会,希望回报无私奉献的他人,例如父母、兄长,还有社会,从而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要求,对时间也更为重视,希望能通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让自己在学业、事业上有所收获,终而回报他人、社会,这种情感驱动着个人朝一定的目标行动,体现了时间价值感对管理时间的动力和导向作用。而良好的物质、精神支持又有利于维持甚至提高个人生活质量,使个人对生活充满了积极的期待,因此更为重视时间这一不可逆的而对于个人而言又有限的资源,以实现自己的生活的愿望。
3.4.3社会支持与时间监控感:本研究中发现,社会支持状况与时间监控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时间监控感是个体利用、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主要体现在行为上,例如安排个人计划、设置个人目标、合理分配时间、设计事务的优先级以及对结果的检查与反馈。这可能是因为充足的物质支持,能够感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支持,还有对社会支持的良好利用,对于个人排除经济压力、缓冲心理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个人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于重要的事情上,通过良好的计划安排、目标设置、计划实行以达到个人目标。
3.4.4社会支持与时间效能感:本研究中发现,社会支持状况与时间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时间效能感是个体驾驭自我时间的信念、预期,包括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和对时间管理能力的估计。时间效能感越高,意味着对掌控时间的信心越强。这可能是因为当大学生面对挫折时,良好的物质支持、精神支持和对客观与主观支持的利用,有利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在此过程中提升并塑造良好的自我评价,对自我能力更为有信心,更有自尊,从而提高时间效能感。
4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314名大学生的调查,利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初步研究其时间管理倾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发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社会支持的总体水平均较高;时间管理倾向与社会支持状况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高社会支持组与低社会支持组的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即低社会支持组的时间管理倾向远远低于高社会支持组。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总体水平较高,可能是因为课业压力、就业压力与学业竞争较大,希望通过提高时间管理能力来提高自我竞争力。大学生社会支持总体水平较高,可能是因为大学生的物质支持、精神支持,对客观与主观支持的利用度较好。社会支持状况与时间价值感有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良好的社会支持促进了个人回报他人、实现抱负的期望,因此重视时间,希望利用好时间。社会支持状况与时间监控感有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良好的社会支持帮助个人排除了经济、心理上的压力,从而能更好地计划与实现目标。社会支持状况与时间效能感有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个人克服困难,从而提升自我评价,这有助于提高时间效能感。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改善他们的时间管理倾向,使其更加重视时间这一不可逆的资源,更有效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提高对自己运用时间管理学习、生活的信心,从而使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得到更多的收获。针对此,提出相关建议:①学校、家庭提供良好的物质帮助,以实现对大学生的客观支持,如图书馆引进各种经典书籍、前沿报刊,提高饭堂的饮食水平等;②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活动,让大学生在迷茫、面对挫折、面临重大抉择时能有效地宣泄情绪,理清思路,强大自我,提高时间管理能力;③开设时间管理课程,让大学生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教导实际的时间管理技能,并指导实践,以提高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38(5):516-518+636.
[2]李茹锦.不同成就目标定向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陈以洁.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
[4]古玉,谭小宏.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信的相关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8(4):51-53.
[5]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39(3):360-349.
作者:何欣欣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