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型城镇化电子商务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型城镇化电子商务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与新型城镇化的破局

(一)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们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也非常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从通讯设备的推广到互联网的部分覆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不等于农村信息化,很多农村的村民能够每天上网,但网上活动的内容则基本是游戏与娱乐,信息传播的功能尚待开发,更不用说农民运用信息来增进知识、开启思路、拓宽市场了。与城市的信息化发展相区别,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缺少技术条件、存在观念障碍、缺乏自发刺激,在这种情况下来推进农村的信息化,缩小城乡的“数字鸿沟”,就需要牢牢抓住农民的兴奋点,从最直接的现实利益入手,只有这样,农民对信息化的热情才会得到提升。信息化如果能够跟产业化、工业化相融合,情况则完全不一样,农村电子商务正是两者结合的产物。以前,农民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社会的到来,而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农民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新事物,开始注重自身信息化素质的培养。“四化同步”中已经指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在农村能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意义深远。农村电子商务将信息化融入产业化当中,让信息化更具诱惑力,更容易被村民所接受,同时在信息化与产业化融合的基础上,农民的身份发生转变,从以前的农民身份、地方工厂的雇员变身为独立的老板。他们可以学习网上开店技术,可以自主管理店铺,与不同类型的人进行商务往来,从而实现就地城镇化,实现“四化同步”中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这种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农民被称为“新农人”,“新农人”代表着农民的信息化。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会产生连锁反应,举例来说,在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白牛村,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更新,村内还设置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网点,以方便村民代购、代缴水电费,代售农产品等。临安市还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将多个与村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部门整合进系统中,实现了村民网上办事。从当地村民对信息化社会的接受过程看,农村电子商务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

(二)“农村”优势在凸显,现代化思维范式

在式微上文指出了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现代化思维范式陷阱的存在,只不过这种陷阱在新型城镇化变得隐蔽了,不像传统城镇化中那样露骨。现代化思维范式陷阱之所以长期存在,是源于我们很难找到农村发展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不仅城里人认为农村是落后的,需要向城市靠拢,农村人也有同样认识。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下,不是决策者和学者们可以一厢情愿能够左右的。但城乡与“现代—传统”的对应关系不是绝对的,“欧美的现代化理论将传统和现代截然对立起来是站不住脚的,并非在‘传统’之后才有了‘现代’,恰恰相反,我们是因为有了‘现代’而发生‘传统’,因此,‘传统’实质上就是‘现代’的另一面,是对‘现代’更为深刻的表达和揭示。”既然传统与现代之间并非是简单的时间先后序列,那么传统也就不会必然向现代转变了,虽然我们可以说整个社会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但是城市并不能毫无疑问地证明自身就代表着现代,因此更无法推出农村必然要效仿城市的结论。真正的解决办法是,让农村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凸显自身的优势,走出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跳出现代化思维范式的陷阱就是要找到农民能够重获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的途径,找到让农村优势闪光的突破点。农村电子商务体现了几方面优势:一是接地气,能够最大程度地依托农村的固有优势(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让农村的优势得以打包呈现,克服了线下交易的地域局限性,走出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局,让越来越多的城里人看到了农村的乡土特色;二是接前沿,能够让农民享受信息时代的成果,让农民运用信息时代的生产工具服务于自身,让农民有了追赶时代潮流的可能,便于农民摆脱“数字鸿沟”所造成的自卑感,从而重拾文化自信;三是接问题的核心,在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文化渗透下,农民地位的认同不再是勤劳与忠厚,用农民的话说,就是“再勤劳,赚不到钱,也没用”。而农村电子商务带给农民的是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实在好处。虽然在农村电子商务兴起之前,以广东、浙江为代表的东南部沿海等地也存在农民优势的凸显情况,但那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土地”。在城市圈形成后,土地升值最终使农民受益,但这依然是停留于现代化思维范式的陷阱中。农村电子商务区别于东部沿海农民的土地优势是,让农民在社会发展大趋势中找到了自身优势,这里包含着知识习得、市场意识以及文化优势等。因此可以说,农村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农村优势凸显,对全社会的思维观念有着巨大冲击,城乡在人员素质与能力方面的认知在调整,这种转变跳出了现代化思维范式陷阱,也摆脱了城镇化所固有的理论范式桎梏。

(三)农村电子商务对城乡“剪刀差”的有效缩减

城乡的“剪刀差”严重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要想扭转城乡的“剪刀差”、实现城乡的良性互动是很困难的。有学者指出,“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别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不过,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才算抓住问题的根本呢?城乡在整个产业链上的不对等关系是城乡“剪刀差”的症结所在,若想缩小城乡“剪刀差”,就需要在城乡产业链的不对等关系方面下功夫。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实现了农村的产业信息化,让农民也能在信息时代与城市人共分一杯羹,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原本农村生产的农产品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末端,产品附加值低,而现在在“淘宝村”,农民将特色农产品经过加工、包装、贴牌,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商业化过渡,在商务领域争得了一片天。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电子商务与城市电子商务的差距还很大,农村电子商务的内容多停留于农产品经营,较少涉及制造业,更不用说高科技产品,所以,农村电子商务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剪刀差”,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城乡差距。目前的“淘宝村”也在尝试进行产业升级换代,不再过度依赖农村的传统资源(如山货等),这种进一步缩小城乡“剪刀差”的做法是可取的。城乡在产业链上的不对等关系得到调整之后,城乡的“剪刀差”也就得到了明显缩减,新型城镇化也由此跳出了传统城镇化的城市剥削农村的困境。从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看,农村电子商务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与竞争优势,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如果能解决物流局限,农村电子商务比城市电子商务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如离工厂近、地租便宜、薪资便宜等)。在大城市病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城市周边的农村或城乡结合部都可以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的集聚地,城乡的“剪刀差”会进一步缩小。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日益壮大,农村电子商务也吸引了一部分高层次人才。例如目前“淘宝村”的一些龙头企业都会高薪聘请懂技术、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经理,同时在客服、售后方面也会聘请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这样发展的结果是部分人才的逆向流动。人才是决定城乡“剪刀差”的重要因素,从“推—拉”理论来看,人才的流向说明了城乡在吸引力和排斥力上的变化。目前出现的部分人才逆向流动说明了农村电子商务对人才的吸引力在提升,而能够让农村留住人才,并且让这些人才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富裕、走向“新农人”,那么农村也就实现了城镇化。虽然地域上没有变化,但在身份、观念、物质上都实现了转变,这正是新型城镇化的创新所在。

二、以信息化手段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开启了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新模式,它有助于破解新型城镇化推进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提供不同于现有发展思路的另一种方案。为此,总结这种模式的内容与特点,正确看待模式局限,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农村电子商务虽然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但它对新型城镇化的意义却阐述得不够,一些地方总结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如浙江省的“遂昌模式”),但更多地着眼于如何让农村电子商务落地扎根,却没有注重发挥它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新型城镇化中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是站在“四化同步”的高度,旨在摆脱现代化思维范式陷阱、彰显农村优势,缩小城乡“剪刀差”、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产业化升级,从而让农村实现“四化同步”、让农民实现就地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中心内容是:借助信息产业化改变城乡的过度“剪刀差”,让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在实现致富的过程中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同时又不是单纯模仿市民,而是彰显农村的先天优势、文化优势,从而实现农村的特色城镇化之路。新型城镇化中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这种发展模式重在抓住城乡二元结构的症结即产业链上的不对等关系,从问题的核心入手才具有战略意义;二是该模式重在抓住农民神经的刺激点即信息化与产业化相结合,根据农民的特点推进模式才能够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三是该模式重在通过现代化的优势即信息来弥补地域局限,实现农民的就地城镇化。信息社会的城镇化不应过度强调地域优势,因为互联网能够有效地拉近时空距离,城镇化的实现也能够借此实现农民的就地转移。

(二)正确看待“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局限

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虽然能够克服传统城镇化的一些不足之处,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但也不能过分乐观地看待农村电子商务,盲目地进行模式推广,因为这种发展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前景

不确定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产品质检问题、恶性竞争问题、市场饱和问题等。这些问题中如产品质检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解决的,但恶性竞争问题与市场饱和问题则是不容易解决的。恶性竞争问题源于农村电子商务销售产品的同质性,也就是说农村电子商务的竞争力不够,多元性不足;市场饱和问题源于农村电子商务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性方面不够。这两方面的问题都要求农村电子商务的推广需要找准市场、找到自身特色,避免简单移植、盲目模仿。从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来看,电商高速增长的时代已趋于结束,导致过去这些年来每年翻番的条件(市场红利与人口红利)已经减弱。受整体市场环境的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前景更是未知,这决定了“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不能在短时间内随意推广,一旦市场萎缩、缺乏竞争力、效益低下,该模式便无法实现预期效果。

2.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对农民的能动性要求较高

如今代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的20个“淘宝村”均集中于东部地区。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区的产业基础较好,很多地区在农村电子商务兴起之前,已经具有多年线下经营的丰富经验。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农民能动性较强、市场意识浓厚、前瞻能力较好,他们肯吃苦、善经营、愿学习、胆大心细,这些能力不是所有农民都具备的。反过来,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农民很难在电子商务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单纯实现农民向“新农人”或“市民”身份的转变是没有现实意义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效果取决于农民在信息社会中的竞争能力,这不是政府的配套支持与培育所能左右的。

(三)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

建议在认识到“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优势与自身局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克服局限、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特色推进呢?

1.加快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

促进电子商务的就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互联网和物流快递的普及等。虽然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工作已经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物流快递的普及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东中西部在电子商务上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东部地区大体上实现了物流快递在乡镇一级的覆盖,而中部和西部只实现了县一级的覆盖甚至还没有实现,因此中部和西部的农村电子商务是无法实际操作的,农民有网络而无物流支撑,特色农产品无法借助电子商务销售出去,外地产品也无法借助电子商务购买进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差距不但影响到农村电子商务的培育,也制约了农民追随信息时代的步伐。

2.多方努力克服农村电子商务现实困难

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广阔前景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在发展中还受制于很多因素,硬件方面如网络流量、场地配置等,软件方面包括人才数量、推广渠道、品牌打造、产业升级等。针对这些因素的制约,地方政府、基层自治组织要着力解决好网络普及、供电保障、场地提供、人才吸引、产业升级等问题;村里要尽快成立相应的电商协会,便于品牌整合、市场推广、自主研发等。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就需要保持好农村电子商务良好的发展势头,从质量保障、产品多元、不断换代等方面着手,解决好产品质检问题、恶性竞争问题和市场饱和问题,从而拓宽农村电子商务的前景。

3.重点扶持农民的整体转型

让农民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的真正受益人农村电子商务虽然兴起于农村,但农民并不必然是主角。“淘宝村”里经营较好的网店老板不是地道的农民,很多农民只是在为当地网店供货,没有转变为较专业的网店店主,更难以打造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强调农村电子商务的经济效益,强调“让专业人做专业的事”,从而间接将农民排除到农村电子商务的主流环节之外,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从“四化同步”的高度来看,地方政府应该重点扶持农民的整体转型,促使农民尽快地学习电商基本知识与技能,迅速占领农村电子商务这块阵地,从而让农民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的真正受益人。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可能引发农村新一轮的上下分层流动,在产业分工调整与分层流动之中,切忌让农民与这次机遇擦肩而过。

作者:邵占鹏单位: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