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课改水利工程管理论文2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课改水利工程管理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课改水利工程管理论文2篇

第一篇

一、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1)水利工程管理手段落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因水利工程维修资金缺口较大,造成大量水利工程长期得不到维修和养护,尤其是一些病险工程未能得到有效的除险加固处理,工程效益大幅度降低;在管理手段及技术方面,当前的工程安全监测范围及水平与工程安全调度运行不相匹配,且缺少统一的工程安全监测及评价的管理信息系统,难以对除险加固处理、工程安全管理和工程资金管理等方面做出有效风险评估及分析;

(2)水利工程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观念传统;在水利工程部门,部分管理领导仍坚持“重建设、轻管理”的管理观念,行政管理模式仍大量存在;

(3)水利工程整理质量水平低,管理难度大:当前部分水利工程建设初期设计标准较低,工程质量不高,很难符合防洪兴利的标准,如一些大堤堤防工程普遍存在地基渗涌、堤顶高程不足、涵管断裂、堤身断面单薄、堵塞严重等问题,此类问题给工程除险加固管理带来了较多的技术性难题;水利工程配套不全,部分工程建设仅灌注枢纽工程建设,而忽视配套灌溉工程等,导致水利工程受益范围较窄,难以发挥工程整体效益。

二、水利工程管理改善策略

1、健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1)构建运行管理单位考核制度:运行管理单位的考核,主要是指对工程防洪安全及保护、组织管理、经济管理、运行管理等工程运行状况进行考核;考核过程中应将管理手段及方法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对工程设施完整性、项目审查、工程标准保持、水土资源利用内容等进行综合分析统计,确保工程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2)改革劳动、人事、工资等内部制度:要在工程管理内部全面实行聘任制,依照岗位聘人,职工竞争上岗,且应构建合理的目标责任制度,将职工工资同工作绩效、岗位职能进行挂钩;不断引入竞争机制,依照高效精简原则建立管理机构,适当控制员工数量,以不断改善管理效率。

2、推动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恰当的工程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发挥专业分工及协作的优势,且利于工程运行水平及效益的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中应以市场化、社会化及专业化作为主要导向,依据水利工程各项特性,与当地实际社会环境状况相结合,不断拓展多样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组织中,可拓展采用CM方式、BOT方式等;工程运行中,可采用委托专业单位开展水利工程管理的方式,同时推进工程运行管理与养护维修的分离,以改善工程整体养护加固水平,提高工程效益。

3、转变管理理念,实现科学水利工程管理在实际水利工程管理中,应不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健全执业资格制度,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水利管理队伍;树立系统管理的观念,对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实现一体化管理,利用高质量工程建筑设计运行设施完善改善工程运行效率;树立注重技术观念,不断引进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及技术,以推动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

4、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作为现代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能,政府可通过财政方式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提高社会资源服务效率。在水里工程管理中,各基层政府部门都应建立水利建设管理专项基金,用于水利工程修建维护及运行管理;建立水利工程维修定额动态管理制度,保证合理的投资水平及定额水平,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责任,做到权责利分明。

5、健全水利工程运行机制

(1)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强化监管及材料管控,在工程建设初期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方法运用,以不断提高水利工程、配套工程质量水平;创新水利工程建设方式,扩大水利工程受益范围;

(2)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工程建设及运行等重大决策事项应召开听证会,让工程建设运行单位、水利工程影响及受益人员共同参与,并将听证会结果意见作为项目运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工程运行管理的定期考核结果,应对工程范围内的全体人群进行公示,且管理部门应及时提供咨询与建议服务,广泛听取工程影响及受益人群的建议;

(3)强化监督,建立相应处罚机制;相关部门应建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监督机制,明确工程检查程序、监督对象及处理手段,建立专业监督机构,确保工程运行监督的规范化发展;运行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网络完成信息资源共享,并加强信息分析对比,对于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制止,并依照相关法律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三、结束语

水利工程管理的质量将直接关系着水利工程运行的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应加强有关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总结工程管理要点及关键管理技术措施,以逐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及水利工程运行质量。

作者:叶沛洪单位:东莞市江库联网工程中心

第二篇

1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位不清晰长期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机构性质上既是行政主管机关,又是水管单位;既是管理者,又是维护者、运营者。机构性质决定了机构职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性质不明确直接导致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职责混乱。行政、事业、企业3种职能相互交叉、混而为一。水利工程管理还缺乏有效的分工,导致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任务繁重,往往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机构性质不明的情况,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导致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缺乏有效的制约,水利工程管理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

1.2管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水利工程的收益大多是综合效益,虽然水利工程的收益范围能够基本明确,但是水利工程的具体受益对象难以确认,受益对象受益多少难以量化。也就是说,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导致水利工程管理难以建立起“投入—产出”“、消耗—补偿”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水利工程管理的费用一直靠国家投入,缺乏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但是国家的投入往往处于较低的水平。由于缺乏稳定的、足够的资金投入,许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采取经营创收的手段来解决经费问题。为了维持水利工程的运行,越来越多的人员进行经营创收,既要管理又要创收,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职能矛盾。许多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无法专心致志做好应有的管理工作,这种情况若长期延续下去,对整个水利事业都会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

1.3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理”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呈现出“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不少水利工程在兴建时轰轰烈烈,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工程建好之后往往疏于管理:一方面水利设施缺乏保养,乱堆、乱放、乱占等违章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发生多种安全隐患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常年以往容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重建设、轻管理,究其原因如下:一是水利工程产权不清晰,水利工程建成之后,产权归国家、归集体、还是归个人,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清晰的界定,产权不清晰直接导致管理责任不明确;二是水利工程管理缺乏有效监督,监管主体是谁,管理经费如何开支,管理人员责任如何落实,这些问题大都是悬而未决的;三是重视意识不足,工程建设往往属于硬性指标,而工程管理往往是弹性指标,往往引不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1.4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在当时曾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但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水利基建工程实行“事企分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开始转型,纷纷组建施工企业,原有的管理人员划归入施工队伍,结果导致管理力量捉襟见肘,管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削弱了管理能力。再如水利养护,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一些水利工程的维护离不开当地政府与群众的参与。当地群众养护水利工程的报酬由当地政府来承担,政府与群众亦分享水利养护带来的利益,然而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水利维护模式越来越难以维系。事企分离之后,水利维护的责任由养护企业承担,但是当地政府、群众与养护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却凸显出来,成为改革所面临的难题。

2水利工程管理的改革对策

2.1明确水管单位的性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性质给予准确定位。根据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以及水管单位的盈利状况,可以将现有水管单位分为以下3类。一是公益型水管单位:这类水管单位主要承担防洪、防旱等任务,除了国家财政投入,没有别的收入来源;二是准公益型水管单位:这类水管单位既要承担防洪、防旱等任务,又有供水、发电等经营性功能,除了国家财政投入外,还能通过经营获利;三是经营型水管单位:这类水管单位主要承担供水、发电等任务。

2.2深化水利“管养分离”首先实现水管单位内部管理与养护职能分离,包括人员、经费、设备分离;其次实现水管单位与养护部门的分离,但仍承担原单位的养护任务;再一次实现管养彻底分离:水利工程管理管养彻底分离之后,要确定水管单位和养护企业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水管单位和养护企业不再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而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水管单位不再大包大揽,而应该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发展,另一方面,养护企业采取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发展,树立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主动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3水利工程建设要“重建重管”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一定要加强后期管理。一是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水利工程管理的资金、人员、考核、验收等管理细则,使水利工程管理有法可依,凡事有章可循;二是加大对管理环节的资金投入,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建议建立资金专户,专账管理,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落实对水利工程管理的监督,只有相关利益者参与监督,监管的效果才能最大化,本着“谁使用、谁监督”的原则,动员广大用水户参与水利工程管理的监督;四是建构“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包括项目法人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建设监督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各项制度覆盖从工程建设到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动水利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3结语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是科学水利:只有树立科学的治水理念,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合理规划和设计水利工程,才能做到既符合水资源的自然循环规律,又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民生水利:水利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造福人民群众;三是生态水利:水资源利用关系到整个生态环境,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可以有效地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从水利现代化的内涵,不难发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正是水利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水利现代化要求改革低效落后的传统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包括科学高效、权责清晰、运营规范的运行体制,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管护体制,资金投入、使用、监管严密的体制,等等。

作者:刘东红单位:开封市城区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