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概念。管理创新是运用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新思维,对组织原有的管理要素、管理资源进行重新组织、整合,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的管理体系,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高校图书馆为适应新技术运用、知识服务需求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在掌握科学管理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新方法、新思维,对原有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体制等管理要素和管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重组或者更新,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更有社会价值、效率更高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
2.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涵义。其一,创新是建立在既有知识、机制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思维对高校图书馆原有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进行重新整合、改进。其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将原有的人力资源、馆藏资源、资金、设备等管理资源,以及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等管理要素进行有效的组合,使管理更高效、合理,并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其三,管理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套全新的、合理的、科学的工作机制,并且有利于激发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能动性,有利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原则
原则一:遵循管理的一般规律,科学创新。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管理存在着普遍的规律和共性。因此,管理应遵循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的规律和程序。其中,决策就是厘清以往怎么做的,存在哪些缺点,在哪些方面不适应现代社会环境、服务方式的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改进,其中包括机制、制定方面的更新;计划即是按照新的决策,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组织实施是达到目标的关键;控制是对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以及相应的绩效考核等等。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而言,其管理创新也要遵循科学管理的规律,并应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把握管理创新的要素和资源,在已有的管理经验基础之上进行科学创新。
原则二:因“馆”制宜,稳步推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金来源、管理人才等方面存在差异,管理特点和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管理创新方面要因馆而异、因“馆”制宜。一是,要根据自身管理资源进行创新,选择适合本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方法和手段,以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二是,实施创新不能急功近利,要有序推进,因为管理者和馆员思想上的转变和行为上的适应都需要一个稳定的、渐进的过程。三是,新的管理机制的建立是结合技术发展、职责拓展和服务需要而产生的,管理创新要着眼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原则三:有利于激发全体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更好的管理效益。一方面,管理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亦即,管理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人。因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无论数字化、信息化还是网络化,最终都是由人来完成或者操作的。图书馆管理创新应能有利于激发馆员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即管理创新首先要能被全体馆员所接受。另一方面,图书馆管理创新是为了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师生和员工服务,因此管理创新要切实可行,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服务方式等易于落实到实处,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应该是可行的。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途径
途径一:理念的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基础。理念不仅会影响人们对事物和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还会影响甚至主导人们的行为。人的理念受社会环境影响比较大,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改变。然而,时代在进步,社会环境在不断的变化,所以管理理念也要扬弃因循守旧的思想,勇于冲破旧的传统,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更新。一方面,要有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念。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升,从而对精神文化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作出了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战略部署。党的方针政策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指导性,高校及其高校图书馆是党领导下的事业单位,遵循党的文化发展方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对高校图书馆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要有敢于破除旧的体制弊端,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理念。旧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有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在那个时候可能是合适的,但随着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一些管理方式、服务形式等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人们追求知识的步伐,显现出滞后性和不适应性,因此,要敢于冲破传统的藩篱,遵循发展规律,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机制。
途径二:体制的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保证。管理体制是决策的形成和传递的形式,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方法来实现管理的任务和目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是规定高校图书馆、各部门等在图书馆发展方面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它的核心是管理机构的设置、各管理机构职权的分配以及各机构间的相互协调。它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效率和效能。鉴于以往的管理体制存在相应的弊端和与时展脱节的现象,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创新成为整个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高校图书馆体制创新包括外部体制创新和内部体制创新:外部体制创新就是根据发展需要,重新厘定高校图书馆在整个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内部体制创新就是理顺高校图书馆内部的部门设置、权限职责和分工协作关系。
途径三:制度的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保障。管理制度是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总称。组织制度是组织形式的制度安排,它规定着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权责分配关系;管理制度是对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人才、管理方法等的安排。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任何先进的方法和手段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保障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必须在管理制度方面有所创新。这就需要建立起符合发展需要的,且有利于形成一个合理的、整体的系统和激励约束机制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将其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准则。现代管理制度的主要管理对象是人、财、物、信息,后三者都需要人去管理和操作。因此人是行为的主体,人的管理工作是管理的核心。制度的设计应以人为本,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积极性为出发点。明确官员的岗位职责,加强人员的考核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同时还要根据馆员的实际状况,建立馆员培训制度和合理公正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按岗定酬,优劳优得。
途径四:结构的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根本。管理结构包括与法律结构相关的治理结构和与管理模式相关的组织结构。高校图书馆的治理结构意为图书馆部门设置、运行及部门之间的权利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组织结构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高校图书馆管理结构的创新就是通过对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从而建立一套符合发展需要的、高效运行的组织管理体系以改进和加强对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是图书馆的关键职责,因此,图书馆管理结构的创新应遵循精简、精干、高效,突出提升服务水平的原则,而其业务服务机构的设置应按照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及网络化服务流程进行。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做到精干高效、良好的服务。
途径五:方法的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手段。管理方法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包括管理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任何管理都应选择、运用相应的管理方法。高校图书馆管理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赋予这方法新的形式和内涵。核心是如何创造性地发挥人的知识及其应用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法有任务管理、人本管理、目标管理等多种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其中,任务管理是通过时间动作研究确定标准作业任务,并将任务落实到馆员,馆员都有明确的责任。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即由对“事”的管理转变到对“人”的管理,通过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采用一定的措施提高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释放出最大的管理潜能,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目标管理是组织确定了目标后,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的过程。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身实际,因“馆”制宜,科学运用管理学原理,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馆特点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
四、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还应包括管理手段、服务方式、监督评价、绩效考核等诸多方面,并且受许多条件制约,因此,高校要鼓励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要敢于创新,保持一个健全的创新环境,保障管理创新有效、健康开展。最终通过管理创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作者:魏立杰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