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独立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机制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在独立院校教学管理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特点。通过对教学管理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四个方面不足,有必要通过机制创新加以改进。进而提出独立学院需要完成培养方案创新、教师和学生管理创新、以及人才培养创新,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独立院校;教学管理;创新
独立学院是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开展本科学历教育的院校,与公办普通高校、民办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都有较大差别。独立学院的设立,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其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学生录取等方面的特殊性,对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独立院校必须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提供教学管理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独立院校教学管理方式及其特点
1.独立院校教学管理的内涵
与一般教学管理的定义相似,独立院校教学管理就是依据学院培养目标,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原则、理论和方法,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1]。教学管理的常规工作包括学生学籍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评估等,其目的在于充分规划、组织和协调各类教学资源,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经历了母体院校完全托管状态和半托管状态,目前已经进入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目前,独立学院已经拥有相对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专职专任教师也达到一定规模,经过了几个本科教学循环,教学管理运行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独立院校教学管理的普遍属性包括:服务性,教学管理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保证各类教学工作能够平稳运行;整体性,教学管理涉及的各类常规管理工作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之间有密切联系、互相影响的,例如,要确保四年级本科生能够顺利取得毕业证件,就涉及学籍、信息、资格审查、教学工作计划等多方面的协同;动态性,虽然教学活动、学生管理可以依据计划开展,但是教学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着人员、信息、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例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年两次的固定工作,具体到考试安排,每年都会发生细微调整,必须在教学管理中随时给予关注。
2.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特点
一般来说,独立学院在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上继承了母体院校的模式,但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独特属性。首先,生源的独特性。独立学院以本科教育层次为主,按第三批本科录取,与其母体院校录取分数的差距较大,因而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需要矫正。同时,许多在独立学院就读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学校以外的事物,因而这些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兴趣广泛,尤其在组织协调能力、交际能力上表现的较为突出,但在刻苦钻研方面有一定欠缺[2]。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已有优势,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是重要的管理任务。其次,师资的独特性。独立学院创办之初,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突出的特色,即专职教师较为年轻,学历水平以硕士为主,以中级职称较为常见。与一般本科院校不同,独立学院聘请较多兼职教师,尤其是为了平衡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较为年长、较高职称水平的教师在兼职教师中所占比例较大。专职教师群体和兼职教师群体各自的特点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发挥不同群体优势,使其紧密合作,提升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培养定位的独特性。独立学院虽然定位于本科层次,但在培养定位方面,与一般普通高校存在较大差异。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定位是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能照搬母体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二、独立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和创新的必要性
1.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现状和问题
目前,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高效服务,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优良环境,但是,仍然在四个方面存在不足,有待改进。第一,在培养方案设计方面,对独立学院的独特性关注不足。目前,独立学院的培养方案设计,大多源自于其母体院校,对所招收学生素质的特殊性方面关注不足。以课程体系设计为例,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在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完成大量基础课的学习,之后才进入大学三年级的专业课学习,之后,为了强化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四年级以进入相关企业实习较为常见。从录取分数来看,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在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上取得的成绩无法与二本、一本院校学生相比,由于水平较低,甚至对这些课程没有什么学习兴趣,但是,依据培养方案,他们必须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导致挂科现象十分明显。在大学三年级时,他们要么得重新选修这些课程,占用了专业课学习的时间;要么因为挂科,影响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在培养方案设计方面,如何发挥学生的个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不使用死板的“教学、考试、重修”这种传统方案,是机制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在教师管理方面,无法发挥不同教师群体的独特优势。专职教师因较为年轻,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掌握较高,也更能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活动,但传统的讲授模式,无法很好的发挥沟通作用,导致教学效果有限。兼职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因为制度设计,在兼职工作中,对三本学生的能力考虑不足,课程讲解通常与其在原单位的安排保持一致,教师与学生的配合不足,无法使教学能力得到最大化展示。第三,在学生管理制度设计方面较为僵化,无法满足学生要求。目前独立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依然是较为传统的,即按照班级、年级、专业进行教学活动安排。可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跨专业、跨年级的合作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要求之一,不同班级、年级、专业的分离式安排,阻碍了学生互相认知、交流、或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且已开展合作工作的学生因为课程时间限制,只能在共同的课余时间集体互动,降低了完成创造成果的时间进度。第四,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体制改进不足。创新人才培养是应对竞争环境、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长期以来,高校教学工作都是以制约式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管理体制下运行的。特别是三本院校,由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动力的不足,这种管理更为严格,具体到课程时间管理、教学计划检查、教学制度追踪等,都有着严格的限制。客观来讲,这种管理体制在保证教学秩序方面确实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面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过于死板的体制限制,压抑了教师和学生自我突破的积极性,以服从式为主导的教学管理体制必须向自主式转变。
2.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2015年,国务院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并指出“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中,确定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教育教学的关键作用在于人才培养,特别是随着独立院校不断发展,招生规模逐渐增大,如何响应国家号召,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全面创新,使教育价值得到更大体现,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是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完成的任务。从独立学院发展视角来看,其招生压力正在加大,特别是出国留学手续日益简便,独立学院的竞争对手已经从国内同批次院校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如何在激烈竞争的舞台中脱颖而出,取决于独立学院是否能够准确把握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在教学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理论和应用体系,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取得长足发展。
三、独立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原则和机制
1.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创新的原则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创新必须深入了解社会需求现实,掌握学生、教师和教学工作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并坚持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培养是开展教学管理创新的先决条件,没有创新意识,就不可能开展富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也就谈不上创造新成果。创新能力是实现教学管理创新的落脚点,创新能力由基础能力和专业业务能力构成,基础能力是完成教学管理工作的必备素质,专业业务能力是对现实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创造新的管理机制解决问题的能力[3]。此外,由于教学管理工作涉及整个学院的各个层级,因此教学管理创新还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即任何一项教学管理创新的设计,都必须思考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确保机制创新成效。同时,在创新过程中,除了要立足于独立学院自身特点,还必须参考国际上的现金经验,即坚持国际化原则。
2.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创新机制
(1)培养方案创新——创建弹性管理机制
进行独立学院培养方案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社会现实需求状况,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掌握应用性强的专业化技能。在基础课方面,需要认识到部分学生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传统的课堂讲授、期末考核方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刚进入大一的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可能存在偏科现象,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必要建立弹性管理机制,给学生一定的选择自由。传统的通过入学考试分快、慢班方法,对不少学生的自尊心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建立弹性管理机制时,必须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实现最佳创新效果。以大学英语为例,英语教学涉及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如果课程设置据此分类,学生首先可以选择自己较为擅长的部分,建立学习兴趣;其次,考虑到学生应用能力的锻炼,具体到某一课程,可以更多的侧重实用部分,或是一些专业英语等级证书考试的训练,使学生关注的焦点不再是单纯通过期末考试,而是取得一定的职业资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学生的兴趣爱好较为广泛,特别是一些欧美电视剧广受追捧,可以在课余活动,据此举办与之相关的竞赛,使本来占用学习时间的娱乐活动成为基础课学习的组成成分,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自主选择,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在专业课方面,专业必修课的设置可以提前,使学生对所学习的专业有初步了解。专业选修课设计常常以模块化形式存在,这种设计虽然可以使学生对某一模块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但也限制了学生对其他模块的学习。因此,在专业选修课的设计方面,应该采用“有推荐,不强制”的措施,即在学生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基础上,自由选择课程组合,全面提高专业素质。在专业实践方法,提高实习时间设置的弹性,鼓励学生开展暑期实习,以便能够带着问题进行课程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依据学生意愿,将最后一学年的实践期提前,所需学习的课程则可以延后,避免学生在学习阶段,轻视所学习的理论,提高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能力。
(2)教师管理创新——创建工作室管理机制
教师工作室管理机制突破了原有教学体制下,教师单独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负责的模式,而是以一名教师为主导,配备其他几名辅助教师,共同承担课程的教学工作。当然,如果每门课程都这样设计的话,无疑会使教师工作量太大,因而,从教学计划中选择最为重要的专业课程,形成创新的工作室管理机制,是较为务实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完成课程逻辑设计,年轻教师为课程补充最新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独立学院聘请的兼职教师因为原单位工作繁忙,停课情况时有发生,工作室设计可以使的课程开展顺畅进行,且学生需要与老师沟通时,不会因为难以联络而无法及时得到反馈。工作室机制还能够将一门课仅历时一个学期的时间制度打破,将其延续开展2-3个学期,形成包括讲座、授课、实践和反馈充分结合的机制。此外,工作室机制还为引入企业中的实践导师提供的契机,出于学历、教师资格证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即使是独立学院,也不能直接聘请企业工作人员为兼职教师,这对学生充分了解社会现实需求和企业人才需求有负面的影响,工作室机制可以在主导教师的带领下,邀请实践精英做客课堂,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在教师管理过程中,创建工作室管理机制,能够全面发挥各层次人才的专业优势,实现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
(3)学生管理创新——创建项目式管理机制
一方面,学生之间有跨年级、跨专业交流的愿望,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必须鼓励这种交互活动,并为其创造有利环境,项目式管理机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管理方式。在激励措施方面,学校可以设置与课业相关的跨专业课题,鼓励学生参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其他院校合作,特别是现在很多院校在地理位置上相邻,为跨校沟通奠定了基础。传统的勤工俭学是让学生从事一些事务性工作,创建项目管理机制,可以让学生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具有创造性价值的工作。在保障措施方面,包括时间保障、场地和设施保障。通过弹性管理机制,学生对学习时间的自主控制能力更强,确保了共同课余时间的形成;在场地和设施方面,如果是所有学生都能随意使用,则可能导致滥用,或是使用时间过于集中,因而,必须在使用时间和使用产出方面,给学生一定压力,确保场地、设施都得到有效利用。
(4)创新人才培养——创建柔性管理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从各个方面进行统筹协调[4],教学管理是这一系统运行的基础,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的人才培养需求,因而有必要借鉴先进的管理体系,即柔性管理机制。柔性管理源自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究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在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手段,柔性管理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对于教学管理而言,柔性管理与传统的刚性管理相对应,不再对教师、学生提出指令化的要求,而是进行人性化管理,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管理氛围,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对于教师的柔性管理,就是要赋予教师较高的自主权,确保其在教学活动上的自由,帮助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和课程性质设计出完善的教学体系,当然,自主权并无意味着教师可以无视教学目标,因而在教学评估时,有必要依据创新教学的特点制定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将教学模式改革情况纳入教师的考核,用以确保柔性管理机制的成效。对学生的柔性管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的环境,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特别是在考核机制方面,应该对学生创新能力给予一定程度的侧重。例如,现行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突击复习,在一些任课老师提供复习要点后,学生的考核结果通常是以记忆能力强的学生占优,而奖学金评定等激励措施也主要以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这种方式十分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而在课程考核方式设置时,有必要从柔性管理角度考量,将学生创造性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纳入综合评估体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结
教学管理的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在系统阐述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定义和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指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一般性特征包括服务性、整体性和动态性;与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的不同之处在于,独立学院在生源、师资和培养定位方面,都存在教学管理工作的独特性。虽然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对其特殊性关注不够;在教师管理中,难以同时发挥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优势;在学生管理方面,由于制度僵化,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健全的体制还没有运行开展。在分析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在国家所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提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以及能够解决现有问题的四项创新机制,分别是:第一,通过创建弹性管理机制,实现培养方案创新;第二,通过创建工作室管理机制,实现教师管理创新;第三,通过创建项目管理机制,实现学生管理创新;第四,通过创建柔性管理机制,实现创新人才培养。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全面构建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创新机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亚萍,徐勋倩.创新教育背景下高校的教学管理的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3,(S2):317-318.
[2]张忠,李韦华.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管理理念[J].教育与职业,2015,(5):45-46.
[3]齐平.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69-171.
[4]赵硕,霍海伟.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对策研究[J].中国人才,2012,(4):55-56
作者:栾媛媛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涉外经济贸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