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公共事业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公共事业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公共事业管理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国际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素质的竞争,而教育终归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家与社会发展前景的一项重要事业。在我国历史上,不管是政教不分、学在官府的奴隶社会,还是把科举制度作为选拔人才方式的封建社会,教育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教育的类型、结构、规模、功能等日益复杂,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得教育事业对一个国家的意义愈来愈重要。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已经61年了。60多年来,内蒙古的教育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日益繁荣的发展过程。自治区成立前,千里草原上文盲、半文盲率高达90%以上,全区没有一所高等学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深化各项改革,全区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民族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比较完整的、具有鲜明地区和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而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本文笔者重点分析我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内蒙古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属于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1947年,自治区成立之时,内蒙古幼儿教育基本属于空白,全区仅有两所幼儿园。目前全区有幼儿园1504所,学前班5658个,其中农村牧区幼儿园334所,如今农村牧区的孩子已经不是在田间地头、草原荒漠中“野大”的了,他们也可以从小就在学校接受教育了。现在,内蒙古的幼儿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力量和示范模式、公办和民办相结合、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格局,为人的发展启蒙、为提高全民素质打下良好基础。

(二)义务教育

我区从1993年开始实施“两基”工程,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各项重大教育工程的机遇,累计投入资金378亿元,农村牧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逐步优化,办学条件和规模效益明显提高。到2006年底,全面实现了“两基”达标。2007年7月,我区顺利通过了“两基”国检,比原定规划提前了4年,成为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两基”目标的省区之一,这标志着内蒙古从根本上改变了自治区成立初期落后的局面,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为自治区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3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可以全部升入初中;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7个百分点;青壮年非文盲率97.3%;残疾儿童入学率超过80%。义务教育阶段“两免”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覆盖,农村牧区中小学寄宿生补助标准逐年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基本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校校通”。

(三)高中阶段教育

60年中,内蒙古培养普通高中毕业生累计达300万人,不仅为高等学校输送了合格新生,也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了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随着高中教育的改革,内蒙古的高中教育有所侧重地对学生实施了升学预备教育或就业预备教育,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我区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规模显著扩大,到“十五”末,共有学校595所,在校生72.34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比“九五”末增加了24.3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以就业为导向多种形式办学,扭转了“九五”末期中等职业教育连续下滑的局面,“十五”末在校生办学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为72.37:27.63。盟市所在地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

二、内蒙古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中西部不发达少数民族地区,我区基础教育在整体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进一步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1.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升学率低。

基础教育阶段,我区“普九”达标人口覆盖率为65.68%,全国已达85%,整体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普遍存在着重高等教育的现象,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状况若不能得到尽早扭转,必将对国家“战略西移”造成障碍,给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难以治愈的疾患,影响到全国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

2.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3.资金投入不足,劳动者素质低。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内蒙古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然,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经济落后、教育投资少是一个主要因素。由于地方财政用于基础教育的投资太少,导致许多适龄儿童被拒之门外,也造成办学条件和教师工资得不到保障

4.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

(1)择校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逐年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择校现象已成为国民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教学设施精良、师资力量过硬的学校成为群众的首选。择校现象造成了重点学校班容量过大,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择校现象已经波及到学前教育。随着一批批幼儿园移民、小学移民、中考移民的不断涌现,一些学校人满为患,一些学校门可罗雀,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发展不均衡。

(2)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各学段发展不均衡。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幼儿园数量多、档次低、规模小,幼儿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幼儿教师培训及教科研机制不完善。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社会对各学段的教育重视程度呈现倒“金字塔”状,学段越高重视程度越高。各学段教育受重视程度的影响,发展速度不平衡,学段越高发展越快,学段越低发展越慢,满足不了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教育需求。

(3)信息化教育水平偏低。信息化教育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但是,由于设备、师资等因素的影响,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偏低。虽然许多地区已经建立了网络化教学设施,但设备使用率偏低,导致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基础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搞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继续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中央决定制定的有关基础教育的一系列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抓好落实,将教育工作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在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实际工作中,保证教育的优先、适度超前发展;要把教育工作列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和上级对下级考核,以及选拔干部的重要内容。(二)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

基础教育要巩固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旗县人民政府办学、人事制度改革、学校调整等方面的责任;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民族学校实行以旗县管理为主、旗县和盟市共同投入的管理体制。

中科院院士钱伟长早些年就讲过,我们教育改革重点是拆四堵‘墙’,它们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各系和各专业之间的‘墙’,教学思想上的‘墙’。内蒙古也不例外,这四堵“墙”也在一直拆着。相信,拆完之时,必是内蒙古腾飞之时!

(三)继续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1.中央专项投入。国家需继续采取专项教育拨款方式,加大对基础教育等领域重点项目的投入。我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专项资金重点倾斜。

2.集中自治区财力,确保教育投入较快增长。强化政府保障责任,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人民政府要依法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逐年提高全区财政支出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到2010年用于教育经费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0%;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18%左右提高到20%。

3.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调动全社会各方面资金兴办和支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

4.拉动教育消费,发展教育及相关产业,增加教育发展资金投入。目前居民教育消费的愿望强烈,关键是提供满足不同层次教育消费群体需要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教育消费信贷,全方位拉动教育消费。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办好教师教育

1.落实对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推进“跨世纪园丁工程”、“111人才工程”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形成教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的有效机制。

2.培养一定数量、质量合格的师资队伍,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要,要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全员聘任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优化教师结构,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4.改善用人环境,优化用人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热情。改善教师待遇。

(五)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加速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开放非义务教育市场,实行社会化和多元化投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办学共同发展的新的办学体制,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群体接受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2.整和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基础教育要继续完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完全由旗县一级管理。在高中阶段,要打破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技校、职业高中之间的界限,统筹规划配置资源。

(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1.积极推进以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学校内部引进激励和竞争机制,全面推行聘任制,建立教育人力资源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的制度。

2.深化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减轻学校负担,为各类教育发展创造条件,基本满足办学需要的市场化、社会化后勤保障和服务体系。

3.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教育的发展要逐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真正赋予学校作为办学实体拥有的办学自主权。

(七)健全教育法制,加强督导评估与监督

要进一步完善我区地方教育立法,及时制定或修改我区的实施办法,适时修订、出台我区教育改革发展急需的自治区政府规章,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教。建立地方教育执法和执法监督检查制度,每年各级政府及其教育、发改、财政、税务等部门都要将教育执法情况向同级人大常委会及专门委员会作出报告,自觉接受监督。健全政府督导机构,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在加强对“两基”攻坚及其巩固提高的督导检查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对旗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导评估制度。加强教育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公开,促进教育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教育廉政建设。

令我们欣喜的是,内蒙古作为西部开发的战略要地,为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已经把教育摆在优先的战略地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而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深化各项改革,办好全力我区的基础教育事业,为内蒙古经济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

内容摘要: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家与社会发展前景的一项重要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区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建立了基础教育、民族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比较完整的、具有鲜明地区和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而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我们要全力建设好我区的基础教育事业,为内蒙古经济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基础教育现状问题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李正明《公共事业管理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3]徐双敏《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娄成武、郑文范《公共事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娄成武、李坚《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