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校图书馆社会信息需求简论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校图书馆社会信息需求简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校图书馆社会信息需求简论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社会读者有广泛的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发展社会读者的积极意义、可行性和几点做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读者;信息需求

1社会读者的信息需求

21世纪是多姿多彩的信息社会,同时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竞争愈加激烈,为了使自己的思想和知识能够跟得上飞速发展的形势及职业的要求,“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情况比比皆是,人们朝着终身学习、知识创新的目标迈进。学习、创新的前提是要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作保证。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谁拥有更多的知识信息,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凡是拥有与自身职业有关的信息愈多,头脑就愈丰富,思路就会更开阔,视野就会更宽广,决策也就会更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文化休闲,注重文化的功效。休闲这一行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之后,追求和进人人类自由发展与享受需要的更高层次。文化休闲是现代众多休闲娱乐活动中的一种,是对文化生活的一种新颖诠释。在广播电视、旅游度假、电影文化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精彩纷呈的同时,文化休闲也成为一种时尚,成为衡量业余生活质量的一种标准;文化休闲场所诸如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馆等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与高校文化在人们心中的深入也有所关系。

社会读者的工作学习需要和文化休闲需要必然引起其广泛的文献信息需求。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临时的生活资料急需查考,人们也希望及时获得可利用的知识信息。可见,社会读者需求的信息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内容广泛,信息需求也将日益普遍和频繁。从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社会读者对信息的渴求程度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印刷资料,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另一个途径,很多读者希望自己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办公室或自己家里通过网络享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信息,获得任何一个图书馆的服务。

2高校图书馆发展社会读者的积极意义

2.1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育人职能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的重要场所,其服务工作的本质特征与高校工作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育人。它通过两大职能的发挥实现育人,即“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高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它有责任响应文明时代的号召,服务于知识文化的传播、社会文明的提高。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可见,高校图书馆不止负有对高校师生的教育和服务职能,也负有对社会读者的育人职能。同时,对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不足和发展不均衡,高校图书馆更应该发展社会读者,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社会文化的兴盛贡献力量。

2.2扩大高校图书馆知名度,增强其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学校师生,这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影响力也相对有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要顺应时展的要求,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更要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树立新型的读者服务观念,大力发展社会读者,强化社会化服务意识,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质量,做好社会化信息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应打破原有的封闭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而以一种开放姿态,凭借自己提供的独特氛围,发展社会读者群体和个人,拓展原有读者群体,打造符合自身身份的社会形象与品牌服务,实现高校图书馆在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应用链条上的独特价值,力争取得良好的社会读者服务效应;同时,读者增加了,相应的就会增加图书馆在建设与服务上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促进高校图书馆满足读者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增强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逐步扩大高校图书馆的知名度,提升其社会地位,增强其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使高校图书馆在激烈的信息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2.3促进与社会的互动,取得双赢局面

2.3.1高校图书馆从社会服务竞争中,不断寻求自主开发信息视野,不断开拓信息服务功能,扩展信息服务方式,为社会读者提供优质、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本身就是与社会的互动,可以增加高校图书馆和社会的交流与联系。高校图书馆不仅间接地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创造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以自身的优势,获得社会的尊重和回报,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2.3.2高校是人才的汇集之地,每年都有大量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产生,然而这些科研成果、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率却相当低,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科技中介服务。高校图书馆在其原有的信息传递渠道畅通的基础上,又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读者信息,借此优势,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发掘对地方经济社会有影响力的人才资源和人际网资源,在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咨询等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中介作用,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尽快转化;也可作为组织者,整合图书馆、学校各专业和社会各类人才,为各类不同需求的社会读者群体提供专题服务和信息产品。

2.3.3目前,高校的办学经费已由国家拨款的单一来源转变政府拨款、银行贷款、自筹等多元化来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市场化运行机制使得高校开始负起一定的经营责任,高校办学开始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这个母体的一部分,也应担负起相应的经营责任,在其建设和发展中注重效益原则。高校图书馆发展社会读者群体和个体,积极为其服务;同时也可接受社会读者的一些捐赠,获得社会扶持,为高校收获一定的经济效益。

3高校图书馆发展社会读者的可行性分析

3.1高校图书馆拥有文献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的馆藏优势

高校图书馆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为此普遍形成了相对系统的多类型、多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文献资源内容上,涵盖高校全部学科和专业;文献载体上,不只拥有大量图书、期刊和报纸等纸本馆藏,还拥有较丰富的电子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整理有序,满足读者需求广泛性、快捷性、深度性和精确性的要求,便于检索和利用。同时,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步伐加快,地区高校馆文献资源逐渐走向融合及共建共享。相对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虽然很多信息资源过于专业化,但也正是由于这些专业化的信息资源具有很好的质量和庞大的数量,再加上高校图书馆丰富的网上资源和数据库信息,更能对从事研究的社会人员产生吸引力,使得大量的社会读者在选择学习和参考文献时会优先考虑高校图书馆。因为这里不仅能提供一般的文献借阅活动,也能提供深层次的科研指导服务和专题研究服务。

3.2高校图书馆拥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环境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具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等,它们以其高速度、大容量和先进的信息传递占据很大优势。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大发展,建设有相对成熟的文献资料管理系统及完善的网络体系,实现了传输手段网络化、服务手段自动化。

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存储信息、整理信息、传递信息、利用信息和创造信息一直是图书馆人的业务范畴,也是图书馆人的使命。高校图书馆有着相对专业的人才队伍来处理这些业务,他们文化素质较高,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较合理,且具备敏锐的信息服务目光,掌握了先进的服务技术和手段,能加工整理出价值极高的深层次信息。

高校图书馆环境整洁、幽雅,硬件设施完善,人文气息很强,学习氛围浓厚,有着优良的、特有的图书馆文化,也为开展社会读者信息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3.3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如前面所述,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求知欲和学习欲越来越强,信息需求也日益广泛和频繁,这就形成了日渐壮大的高校图书馆的潜在读者市场。高校图书馆应担负起社会教育的职能,努力创造条件,将更多的社会人士吸纳进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队伍中来。

3.4社会信息化程度加快,为社会读者自助式获取信息提供便利

家用电脑的普及,信息网络化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加快,使得网络时代的公众更习惯于在家中通过网络获取信息。高校图书馆网站就架起了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它完善的网络体系,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任何角落。社会读者可以通网站提供的资源简介、读者指南、学习课件等信息,自助式地学习如何利用网站资源;可以利用网站提供的各种功能强大、方便灵活的检索工具,方便地检索网上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等;还可以通过网络参考咨询平台获取更专业、深层次的信息服务。这些都使得社会读者获取专业信息或信息提示更加快捷和具有专指度,免去了读者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奔波之苦,也避免了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获取有价值信息的低效率。

4高校图书馆发展社会读者的几点做法

4.1培养和强化社会读者的图书馆意识和信息素质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有向社会读者开放的政策,但都是以被动接收的方式来接纳社会读者;而大部分社会读者也没有到高校图书馆获取知识信息的意识,不懂得如何更好得利用文献资源。为发展社会读者,高校图书馆要培养社会读者的图书馆意识(即读者对图书馆的认知和利用和信息意识,强化其信息素质。可以通过网络宣传本馆文献资源情况和特色馆藏资源,介绍本馆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调动社会读者接受信息、利用信息的积极性;通过制作教学课件或开展文献信息服务专题讲座,指导读者正确使用各种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增强其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使其具备获得知识信息的素质和技能;通过入馆教育和网络培训,加深社会读者对高校图书馆馆情的认知,培养其良好的“借阅还”习惯,使其树立珍惜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观念。

4.2建立针对社会读者的规章制度,完善服务体制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精神,从社会读者的需求出发,并参照校内师生借阅等级标准,建立校外读者自愿申请、图书馆设置借阅权限的灵活的借阅制度;建立动态的社会读者个人资料档案和信用档案,构建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用以充分挖掘社会人力资源,通过读者信用评价来调整其借阅权限。高校图书馆应主动优先发展有专业性、深层次信息需求的社会读者,根据其独特要求开展层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信息服务,如社会中的科研人员,他们要求及时掌握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因此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应体现在查新检索上,甚至应对有影响力的社会读者制定个性化的课题服务;而对社会中的教师来说,主要侧重于对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及专业知识的更新,因此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应体现在文献信息资源的完整提供上。

4.3与公共馆建立良性合作机制,优化双方的读者群体

多年来,高校图书馆一直致力于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项目的开展,不少地区高校间形成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协作网,与地区外的多所高校及国际著名大学、文献机构也建立了一定文献传递关系。可见,地区高校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互借已经很普遍,使得分散的各高校师生群体已经整合为一个大群体。可是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对话还多限于管理层,而没有到应用层、服务层,究其原因是两者职能侧重点的不同。但我们不能否认,两者的读者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除了高校师生这一部分外,高校图书馆要发展另一部分,即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有需求的社会读者。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建立服务层的合作,加强沟通和对话,鼓励和挖掘这一部分人成为共有读者,两大馆共享读者个人信息及信用信息,优化彼此的读者群,使图书馆社会职能得到最佳发挥。

4.4发展社会读者要量力而行,必须在图书馆能力和条件允许的基础上

当前,高校普遍面临着扩招、经费紧张的问题,虽然高校投入到图书馆的经费总体上有所增长,但平均到每个师生,却不容乐观。因此,高校图书馆的馆情要求其发展社会读者、为社会读者提供服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要量力而行;但高校图书馆并不能以此为借口拒绝社会读者,而是要阶段性的、有侧重点的发展,并致力于研究怎样更好地进行服务的问题。由于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以专业性见长,开放后也应以满足专业人士为先,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再普及到大众读者。归根结底,我们要遵循这样的原则:高校图书馆要始终坚持把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作为主体服务,在校内读者利益和社会读者利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