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管理人才创新培养方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现行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方式陈旧。我国目前对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亲临课堂传授书本理论的方式来教育和培养学生。而且,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硬性化的理论灌输、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一锅煮的课业传授,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不利于学生战略眼光和时代意识的培养,由于传统陈旧教学方式的缺陷,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因此,不能发掘和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的优秀公共管理人才。陈旧的教学方式缺乏师生互动和战略式的培养思路,导致学生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把思想和眼光停留在应付考试上,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被动局面,最后培养出来的往往是熟读圣贤的“书呆子”。
第二,教学内容不科学。公共管理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在20世纪末广受关注,国外一大批相关著作相继推出,一些著作也被作为教材应用到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当中。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政府和公共部门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这就需要公共管理教学内容应运而动,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时展大趋势。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对公共管理学科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课程设置缺乏全面性和创新性,过分青睐于西方的管理理论,对于我国国内现状分析的课程以及国际最前沿的学术讲座安插太少。
第三,创新环境缺乏。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看,高校毕业生在逐年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所能带来的岗位与高校人才的就业需求比例严重失调,无形中让学生处于一种缺氧的学习环境当中,功利色彩加重,同时也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学校的角度看,目前很多高校都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古板僵硬的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忽视了作为现代高素质管理人才应当具备的创新思维培养,无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现行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于对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的培养,是对学生拔苗助长似的教育,而不是首先通过对整个教育环境进行优化,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高超技能的练就做好铺垫。创新环境的缺失不仅会误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不利于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
第四,偏重理论,缺乏实践.作为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和一定的语言表达及思考判断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努力学习和掌握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也要经常参与社会实践、实习调研等各类实践活动。但是,我国现行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偏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教育,忽视了实践的重要作用,流于形式的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也是时间短、质量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不到实质作用,一味地苦啃书本,造成公共管理类的人才理论学习宽泛而不精湛,就业面又单一,就业压力在所难免。偏重理论、缺乏实践的问题已然成为阻碍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瓶颈。
二、公共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改革不断深化,公共管理者作为社会生活的特殊角色,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公共组织的成败。公共管理人才只有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担负其应负的责任,才能成为合格的公共管理者。作为一名合格的公共管理者,应该具有专业性、综合性、灵活性等素质特点。
第一,专业性。专业性,顾名思义是指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公共管理人才所特有的东西。公共管理人才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应该练就专业技能,作为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在学校的专业课程上做到全面掌握和充分理解,也要不断培养自己未来在管理活动上的全局掌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果断决策能力等各项专业必备素质。专业知识是作为一名合格公共管理者的知识架构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公共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是他们从事职业工作的必备条件,只有具备了应有的专业知识,才不至于在工作中出现外行管理、有心无力的窘况。专业技能是公共管理者处理事务的本领,也是公共管理者能否做好工作的关键,只有把自身的专业技能修炼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共管理者。因此,必须培养公共管理人才具备专业性的素质。
第二,综合性。所谓综合性,是指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要涉猎到相关学科所涵盖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另外还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公共管理类学生不仅要具备牢固的专业背景,还要扩展知识领域,多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身的知识构成,提高自己对问题的宏观把握能力,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在实际工作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充分掌握各项知识和技能,才能对工作游刃有余。另外,作为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素质,不仅要知识素质过硬,还要培养自身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身心素质等。
第三,灵活性。所谓灵活性,是指公共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素质和灵动活泛的管理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调整,这都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而且,社会发展和组织改革中带来的新问题也在不断考验着公共管理人才的素质。因此,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公共管理人才具备面对新问题的应对能力。灵活性的素质要求公共管理人才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破旧创新,还要在实际工作中用战略性的眼光看问题,多动脑子、灵活掌握,灵活性是公共管理人才必备的素质。
三、构建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学术、学科、学生三方面进行创新。首先,在学术研究上,要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作出解答,把握社会热点,深剖公共管理内涵,进行学术研究创新;其次,在学科建设上,要完善师资队伍、健全学科体系、创新学科内容;再次,在学生培养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国外先进模式,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的公共管理人才。
(一)学术研究创新
学术研究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认真对待,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出现“学术腐败”等不良风气,严重阻碍了学术研究工作的发展。学术研究贵在创新,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生命之源,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论点,并且在寻找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的基础上做到深究社会问题,提出新的学术观点,不能一味地沿袭前人观点,别人的观点只能借鉴,绝对不能抄袭。学术研究是对未知科学问题的揭示,是学科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学术研究的手段、技术也在更新换代、力求创新,要充分利用科学发展带来的新技术和新手段对前人的学术观点不断地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与时俱进的新观点、新看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问题不断得到解决,才能保证社会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科研进程的不断加快,才能保证优秀科研人员的脱颖而出。学术研究的不断创新是培养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管理学作为近几十年新发展起来的学科,在很多领域还不太成熟,在对本学科的学术研究上还存在着很多空白的地方,只有通过不断的学术研究创新才能带动整个学科的不断发展,才能保证在对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上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二)学科建设创新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公共管理人才,因此,要强化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建设一支符合公共管理发展需求的、富有创造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出口”,多派遣教师到科研机构或政府部门挂职锻炼或兼职,多积累实际经验,学习和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或者直接参与国家重大政策的分析和咨询;另一方面“进口”,大量聘请公共部门或政府机关中有丰富经验和较高理论素养的人到学校任教或担任顾问,优化教师队伍。其次,课程体系改革。健全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就要做到优化课程设置,从公共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出发,进行课程整合和结构优化,创新教学安排,将理论与实践、专业与综合等内容全面体现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建设中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各项新政策的不断推出,要及时更新和优化课程安排,目前我国大多高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的课程安排还是以管理类的课程为主,而很多国外高校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中已经引入了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的课程,这就有利于拓展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也有利于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再次,教学内容创新。传统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偏重于培养学生成为公共部门的管理人员,因此,在教学中政治味太重,对于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也是偏重于对学生行政素质的培养。完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才培养方向,选择和编写科学的公共管理教材,要大量增加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国外的经典理论以及反映社会前沿问题观点。因此,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把中国的管理思想和国外的管理理论相结合,还要注意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结合以及现代管理理论和传统管理思想的相互渗透。
(三)学生培养创新
“校府合作”是近年来我国新兴起的一种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东北大学通过多年的摸索,率先实践了“校府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是偏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校府合作”体现的就是提高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举措,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贯彻,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把学校所学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来,还可以在政府部门的工作中积累为人处事的经验。创新型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就是要保证学生在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机会、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现在有些高校为着力打造优秀的公共管理人才,实施从本科到博士连读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可以对学生进行连续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备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储备,还会在完整的学习模式下造就自己完善的素质和高超的能力。另外,也可以重点培养公共管理学科下的专题人才,为专业部门培养专业人才,这样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科研人员。学生培养创新是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培养上,要做到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培养出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