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是国有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与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相比,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从风险管理方面看,还存在着“三不够”。

一是风险管理定位不够准确。重操作风险控制,轻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其他风险研判,视野过窄;二是风险预警不够及时。缺乏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发现滞后、管理滞后、查处滞后。三是风险分析工具不够。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局部分析多全局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事后分析多事前分析少,上层分析多基层分析少,对风险的潜在性无法及时或准确预见,对风险的事前控制和防范能力不强。

借鉴国际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经验,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实行四个方面的信贷风险治理策略,建立联动的风险管理体系以降低不良资产比例,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1)建立全过程的风险监管机制。

一是建立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较为科学的管理模式。按照体制牵制、程序牵制、责任牵制原则,健全业务管理体制,规范业务流程,明确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贷后检查、贷后管理等各环节的职责。

二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全过程自动监控,从技术层面提高内部控制能力,降低内部控制成本,遏制违规越权行为的发生,有效地平衡风险控制与效率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是强化贷后管理和监测。密切关注客户经营状况,特别要加强对信用差、经营状况不理想的客户的调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全银行资产;完善信贷风险分类控制制度,积极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建立合理的风险分类标准,强化资产分类的内控能力,增强分类结果可信度;建立风险动态监控机制,准确把握存量贷款的风险状况,及时控制和化解信贷风险。

(2)建立全方位的风险监管体系。

其一是建立多层次的风险监管平台。风险管理应纳入决策管理层次,每级经营层次都要有具体的组织和人员专门关注、检查、审理、测试风险;要强化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整合风险管理、审计、监察等监管资源,扫除监管盲区,切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确保风险指引的准确性和前瞻性。

其二是构筑全方位的风险监管平台。建立涵盖主要国家、主体行业和重点客户的“风险窗口”,通过窗口来监测风险变化,依据风险变化来及时调整或修订信贷政策,用信贷政策指引信贷经营行为。

其三是建立风险监管信息平台。国外银行风险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国有商业银行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特点,建立独具特色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如“信贷风险评级预警系统”。

(3)采用全新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方法。近年来,随着“金融工程”概念的引入和发展,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基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历史和信用风险的现状,国有商业银行要在展开深入分析和历史统计的基础上,对国际模型进行修正,按新巴塞尔协议要求,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级模型、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企业破产失败模型等信贷风险分析的定量模型,准确评估信贷风险,以便于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4)培育全员的风险控制氛围。信贷风险控制涉及银行多个业务部门和员工,需要全员的参与和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因此,风险控制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控制氛围。

一是强化道德约束。建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文化,强化每位员工特别是信贷人员和各级管理层的风险意识、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严格内部控制。严格实行审贷分离制度,遵循“授权有限、风险度量、差别管理”的原则,严格授权管理,规范信贷操作程序。

三是加大查处力度。定期对贷款进行检查,积极推行贷款责任人制度,加大风险贷款责任认定和追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