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性化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性化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传统管理思想中的人性认识

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任何管理总是以人为核心开展的,管理思想都要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和本质认识的基础上。现代的管理必须在对传统理论进行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定位管理中的人,以此作为重构管理价值观的基础。

(一)性善性恶的假说

中国古代的人性假设大体是从性善到性恶两极,包括一些中间状态。虽然前提不同,但最终都是从道德角度立论,主张教人向善的道理。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天生就有恻隐之心、羞耻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而人之所以变坏是由于受到外界物欲的诱惑,乱了本性。因此,统治者和管理者应该以教化来弘扬人之善性,诱导人们养心向善。荀子、韩非子是性恶说的代表,主张改造人、控制人。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认为人需要进行礼义教化和法律强制的约束。韩非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喜利畏罪”,因而主张统治者要“赏厚而信,刑重而必”。除了性善说和性恶说这两极外,还有: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恶;王充的“性有善有恶论”,认为善恶由“凛气”所决定;董仲舒的“性善情恶论”,认为人为情所惑而迷失了善的本性;杨雄的“性善性恶混论”,认为人性善恶相混。同样,在这些不同认识的支配下,都有与之相应的统治管理方式。

近代西方哲学的性善性恶说主要是从政治角度立论,是一种“政治人”假设。“卢梭是性善说的代表,认为人具有原始的、高尚的德性,处在自然状态时是天赋自由和平等的,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人的不平等,文明的进步伴随了道德的堕落。霍布斯的性恶说,则把自然状态下的人概述为“人对人像狼一样”,因而需要通过建立法律来维持和平。这种人性的善恶假说,正是各种社会组织、包括国家产生的必要条件。

(二)从经济人到文化人的假定

对人性善恶的假定是一种关于人性的道德评判,而关于人自身的本质及其行为假说在管理思想理论中有着更深刻的影响,在管理中这作为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治理理念而存在着。

1.“经济人”假设:“西方的古典管理理论秉承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工作动机在于经济的诱因,其目的是获得极大的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又在企业的控制之下。”因此人总是被动地在企业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下工作,而企业组织的管理奉行的则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工人努力地进行工作。

这种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管理成功地改变了节奏缓慢、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克服了历来的物资短缺现象,把人类推到了物质相对过剩的时代。而就在人们享受工业经济丰裕的物质财富时,不免又对机械式的,枯燥的、乏味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疑问和厌烦。因为这种方式只以效率为目的,而没有充分考虑人对这种方式的感受。再则人们附属于机器,几乎成了机器的附件,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人性。由于批量大生产的结果,导致消费产品趋同化、没有个性。

2.“社会人”假设:由于“经济人”假设在管理实践中存在着本质性的偏差和巨大弊端,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的发展,更无法实现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科学管理后期,管理学延伸到了对人们行为和心理研究的领域。19世纪20年代梅奥在著名的“霍桑试验”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认为工人是“社会人”,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相比物质奖励和控制,员工更容易对同事群体的社因素作出反应,因而管理必须注重员工的这种归属感。同时它强调工作任务和人员的变化性,要求采取权变的管理方法,对工作、组织和人员进行匹配,使每个成员都能获得胜任感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在使工作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能够更加努力地为企业工作。

“社会人”假设的出现,要求管理者开始重视人自身发展的除经济外的需求,由此形成了一些探讨有关人性的管理学科,如管理心理学、管理行为学、人际关系学等等。这些理论与学科的产生及应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工业经济时期人们生存方式中的矛盾心理、人与物的被动依附关系、以及对峙状态,使人感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关怀。在一定意义上说,管理中人性化开始复苏了。

3.“文化人”的假设:它的兴起是最近几十年的事。二战后,日本以及东南亚等非西方国家飞速崛起,但它们的经济起飞却并非在严格遵守西方的经济思想与管理模式下取得的。对日本以及东南亚等非西方国家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导致了“Z理论”的问世。威廉·大内等人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和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每种文化会赋予其人民不同的特殊环境,从而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日本企业的成功并非仅得益于对现代技术的模仿,而是在于日本企业特有的文化传统,如‘终生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参与式管理及和谐、团结协作的精神等,而这一切被正认为是关注了‘企业文化’的结果。”

由此就提出了“文化人”的概念,认为员工是具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准则及荣辱感的企业主体。因此,企业不应把获取利润作为最终目标,应把价值观放在首位,强调应建设以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揭示了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等精神财富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对传统思想的总结和评述

(一)传统管理思想的对人及其行为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行为和欲望的变化而发展的

从管理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来看,如果我们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分析,那么可以说管理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和“X理论”正是对应于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人际关系学说及其“社会人”则对应于人的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麦格雷戈在X理论改进提出的“Y理论”,以及后来的“超Y理论”和“自我实现人”假设主要对应的就是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现代组织的管理就是依据不同的人性假设采取不同的激励和约束措施。而“Z理论”和“文化人”假设强调对人的需要进行引导,通过营造企业文化和氛围对员工进行教化或潜移默化,使之获得对企业的价值认同,从而增加激励并减少摩擦,这类似于中国古代哲学教人向善的道理。

(二)客观认识传统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局限性

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把人性简单地用善恶的标准加以区分,以之作为社会治理主张的出发点,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做法。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是一个历史过程,各种人性假说都是人们对社会现象思考后的抽象和反映,都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它的产生和消除都有一个过程,这就注定了它的影响将是是深远的。这种非善即恶、非好即坏的价值观往往盘踞于人的认知世界,人们常常习惯以善恶、好坏对人和事物加以判断,据以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组织常以各自所接受的性善性恶说以及人性假定来构建其管理体系,而在这种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组织的管理结果总不尽人意、甚至走上极端,既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来共同实现组织的目标,更不可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也无法达到最优的管理目标。

三、现代管理的价值观重构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发挥程度,需要有能使人的能力、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现代管理应该把人看作“全面的人”,充分考虑人的各种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现代管理理念应从以下几方面重构:

(一)必须重视的对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认

人的存在是产生以人为本原则的前提与基础,但以人为本并不只是简单承认人的存在,而是要把握人的存在的主体本质。人的世界和社会只不过是人的存在的组织形式。人作为世界上唯一能够进行自我创造、自我生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动的存在物,创造了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整个历史,并且通过自由自觉、千姿百态的创造活动,获得人在人的世界和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成为人的世界和社会的根本、主体。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不仅深刻地表现人的存在的目的,而且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的真实主旨,在于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即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所以,在现代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关键在于千方百计地弘扬人的主体性,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二)注重对人本身的尊重

明确了人是人的世界和社会的主体,也意味着在管理中、在生产实践中人本身就是人的独立人格的主体。人不是机器,不是被奴役、被宰割、被控制的对象或工具,人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尊严。人性不是物性,人需要关心、需要爱护、需要理解、需要尊重。对人的尊重,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充满着人性的关爱和支持。这既缺少不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让人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也缺少不了对人的利益、权利的尊重,让人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获取正当利益;既缺少不了对人的个性的尊重,让人的个性得到健康培养与塑造,又缺少不了对人的自由的尊重,让人始终能保持强烈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这所有一切都是理解人、尊重人的具体表现。一句话,在现代管理中凡是涉及到人性展示的方面,都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对人尊严的尊重,也是尊重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因为人人都是人格的主体,都有人格的尊严。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当作人,要把他人当作人,也要把自己当作人,这是坚持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

(三)强调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

在任何一个社会组织中,人除了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外,人还是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存在。人作为人格主体的一个根本内涵,就在于人是创造价值、生成意义的。人的价值和意义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劳动和创造是一切价值的源泉,人只有在劳动创造中获得价值、实现价值、确证价值。创造价值、生成意义是人的生存及其活动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生成意义是以人为本原则所追寻的目标。从更普遍范围讲,人积极地创造价值、生成意义决不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还要能够满足他人和社会、满足他所在的社会组织的需要。一个人为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服务,是人生的一种崇高目的,实现这个目的,更体现出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在肯定和重视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存在同时,想方设法为人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生成更大意义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