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商行实施国际化战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商行实施国际化战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商行实施国际化战略

内容摘要:商业银行国际化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我国融入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如何实施国际化战略是中国商业银行谋求生存和发展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包括海外机构设置的地区分布重点、设立方式和经营途径的选择。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化区位优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推进,各国银行业纷纷取消法律限制。银行业跨国并购,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加速了资本流动和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促进了国际金融一体化发展,展示出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趋势。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我国银行业必须实施国际化战略。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

银行业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内在压力

根据WTO有关协议,我国银行业承诺将在2006年底全面对外开放,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并享有国民待遇。随着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华的限制,入世之后外资银行在华开设的分支机构越来越多,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截止2002年9月末,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机构为181家,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为45家,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为477.97亿元,其中贷款总额达385亿元。2002年1-7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实现盈利1.84亿元,当月净增长13.58%;外汇业务实现盈利11.19亿美元,当月净增21.43%。目前在华的外资银行办理的出口结算已占内地市场份额的40%。同时,外资银行在华的攻势也越来越犀利,有以汇丰为代表的全面进攻型和以拳头产品为主要盈利点两种类型。汇丰在中国11个主要城市开设网点后,2002年年底前又推出其网上银行业务,再加上它在试点地区的人民币业务,可以说在汇丰的中国业务表上,几乎包括了所有目前外资银行可以开展的业务。一些没有将落脚点放在全面客户市场争夺的外资银行,则更注重借助其在国际上的品牌优势。2002年11月,获得向中国内地企业提供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许可的摩根大通宣布,其将于2003年初在中国内地的4个城市推出包括资本市场融资、财务顾问、司库服务和现金管理服务等一系列的风险管理金融工具及服务,现在已基本得到了落实。而大华银行除了主要为三资企业服务外,还把帮助中国企业到新加坡上市等作为主要业务。

面对整体势力强、国际业务量大、拥有丰富经验和较高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外资银行如此犀利的攻势,我国银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外来竞争,尤其是在获利丰厚的银行外汇业务市场上,在财力雄厚的高端客户、优质客户的争夺上,以及在大公司、大中城市的金融服务市场份额的占有上形成了巨大压力。为了改变在自己的地盘上被动挨打的局面,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主动“走出去”与外资银行抗衡,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更应如此。

经济开放和国内企业跨国经营︰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外部要求

近20多年来,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步伐稳健地向前迈进。现实经济的开放要求金融业的开放与之配套和适应,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跨国经营也迫切需要国内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具体来说:

首先,就进出口贸易而言,我国的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对我国银行跨国经营提出要求。据统计,1981-1999年间,我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4%,从1978年的9.8%提高到1999年的36.4%。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跨国银行进行贸易结算或贸易融资,或者需由银行提供金融方面的担保,因此,对我国银行业跨国经营提出了外部要求。其次,利用外资、外债等规模不断增大,也需要银行提供国际性货币兑换、担保等业务。再次,国内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国内银行提供国际金融服务。据统计,截止1998年我国共有5600多家境外投资企业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其中中方投资超过60亿美元,连续两年投资均超过6亿美元,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名牌产品走出国门。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跨国银行与跨国公司是“天然”的伙伴,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四,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也有了一个飞跃,对银行国际化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已跻身于世界十大工程承包国家之列,而在对外承包工程中,资信评估、担保等都要求有国际影响力的银行担任,因此,对我国银行走出国门,扩大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和提高知名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谋求生存和发展: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内在动力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下,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一个全球的银行业网络已经形成。据英国《银行家》上的资料显示,在1998-1999年度排名前10位的全球大银行中,其海外资产所占比重逐年递增。列居前3位的美国运通银行、英国渣打银行和瑞士银行,其海外资产所占比重分别高达85.5%、76.6%和75.5%。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谋求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银行业应顺应潮流,通过国际化来分散风险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首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的集约程度将更趋提高,银行业的裁员问题和机构撤并问题势在必行,而走向国际化则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充生存空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次,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只有积极参与全球银行服务市场的竞争,才能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素质,在全球金融市场“瓜分”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发展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银行业转轨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逐渐增强,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数目也得到较快增长。截止2000年底,中国银行包括行在内,一共拥有559家海外机构;中国工商银行拥有6家海外分行,1家子银行,3家代表处,另外还拥有工商亚洲等海外机构;中国建设银行拥有4家海外分行,4家代表处,此外在香港有2家合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则拥有2家海外分行,3个代表处,1家海外财务公司。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选择

从上述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状况来看,除中国银行

外,其他三家银行不论是海外机构数量,还是规模、业务品种都还远远不够,都有待进一步扩展。而中国银行尽管海外机构数量较多,业务发展地域也比较辽阔,但亦需要实施更深层次的国际化战略。商业行“走出去”实施国际化战略,既顺应了经济金融一体化潮流,为跨国公司提供国际金融服务;又通过在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设立机构,可以接触和学习到许多新的银行业务、新的融资技术和融资工具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同时还可通过跨国经营,扩大自身的影响,提高自身的声誉。必要时通过海外上市,还为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找到了一条现实途径。根据区位优势,合理选择海外机构设置的地区分布重点

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银行的国际化经营能否成功,取决于“三大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优势和区位优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选择跨国经营机构设置地域时,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优势,分析了解世界各地的区位优势,选择合理的区位发展战略。重点考虑国际金融中心。在伦敦、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等全球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可以更为广泛地同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进行业务交往;拓展业务范围,吸取更多的有用的国际金融业务知识和管理经验。同时,国际金融中心一般也是国际经济中心,需要银行提供国际化服务的业务肯定也多,有利于银行发展。侧重考虑重要的贸易国家和地区以及与我国业务往来最大的国家和地区。对于重要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及货物集散地、中转站,物流量大,转口贸易多,与之对应的需要提供的金融服务就多。而如果与我国业务往来多,也需要我国银行业在对方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更好地为两国经济交往提供国际融资、汇兑、结算等金融服务。总之在重要的或业务往来最大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银行国际业务量就大。侧重考虑华侨、华人聚居的地区。在中国华侨聚居的地区设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结构,更容易打开市场。

因此,根据区位优势发展要求和我国的具体实际商业的跨国经营有必要坚持多元化原则,既要利用发达国家政局稳定、市场体系和法律制度完备,经济发达、融资便利、技术先进等条件,继续加强对有条件的国家进行投资,也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市场潜力和资源条件,增加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获得比较收益。因此,目前海外机构区域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巩固和加强东南亚市场,重点发展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欧元区、拉美国家的自由港以及或中东的巴林等市场,兼顾发展中国家市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近年来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不断增多以及目前欧元的升值和我国对欧元区国家的国际贸易量有可能提高等,在考虑海外机构设置时,都是不容忽视的趋势。

因地制宜,根据东道国法律环境和其他因素选择海外机构设立方式

一般地,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时,可以采取创建或并购的方式,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在选择时还应结合东道国的法律环境及其他有关因素综合考虑。在东道国创建海外机构,其主要优点是:可以实施自己的品牌战略和全球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优势,而不必考虑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能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主决策。但新建一个海外机构也有很多难处,如前期准备时间长、投入大,营销费用高等。而且,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对他国银行在东道国设立分行有很多限制,甚至不允许设立,如英国已不再批准国外银行在伦敦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分支机构的经营地域和业务范围还将受到有关法规的严格限制。

相反,通过海外并购来发展本国的海外业务则可以避开这些壁垒,其优点主要体现在:相对于新建企业来说,投入少,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可以继续利用被收购银行原有的健全的组织结构、专业技术人才、关系网络和业务渠道,可以迅速站稳脚跟,开展工作;可以避开有关限制,在保留其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业务。其缺点是需要较长的磨合期,以及在对原有银行现成资源的整合利用过程中,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按照并购后银行的经营战略和经营理念进行调整改造。

认识自我,选择适当的经营途径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运作,是以它们在世界各地建立庞大的机构网络为现实载体的。这种海外机构一般有五种类型:代表处、分行、子公司或附属机构、合资企业、空壳分行。一般地,商业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以前三类为主,但相对而言,设立海外分行的数目比设立的代表处要少。原因有三:分行是根据东道国法律要求所设立的境外银行机构,从事东道国所允许的所有传统业务,享有很大的独立性,但同时,分行又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其资产、负债和信用政策与各国总行统一,这就要求各国总行的国际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具有全球经营的总体驾驭能力。代表处往往是分行的早期形式。由于代表处是一个只具有有限职能的机构,其基本职责是为母国机构提供开拓市场、寻求客户的服务,不得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因此,许多国际化的商业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时往往是从代表处开始起步,以代表处的形式运用一般时间后,再相机成立分行。各国政府和监管当局对外国银行来本地设立分行或代表处采取完全不同的政策,审批一家代表处非常容易,而审批一家外资银行的分行则非常困难。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时,既要认清区位优势,又要认清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优势,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经营途径。比如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由于实力雄厚,在海外分支机构多,国际化经验丰富,可以采用以独资代表处和分行为主的形式,而其它国有独资三大银行由于跨国经营起步相对较晚,则暂时主要采用代表处或附属机构为主、分行为辅的形式,待条件成熟后再大规模拓展其海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