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绩效管理理论应用于医院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绩效管理理论应用于医院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绩效管理理论应用于医院管理

摘要绩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新视角。通过探讨绩效管理理论、方法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领域,对医院如何科学实施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提出设想。

关键词绩效管理理论;医院绩效管理;应用

绩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新视角。2005年卫生部第一次将医院绩效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写入《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2006年、2007年在全国开展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卫生部也明确地将绩效管理与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医疗安全、医院服务等一起作为对各级医院的重要考核与评价指标。将绩效管理理论应用于医院管理实践,可引导医疗机构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医院管理和诊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效能,推动医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

一、绩效管理理论分析

绩效就是业绩和效果的综合反映,绩效分为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组织绩效即集体绩效,主要看最终成果;个人绩效即员工完成工作情况,主要考察工作过程。绩效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是为实现组织发展战略和目标,管理者和员工就既定目标及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全部活动过程以及促进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最佳管理方法。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包含四个组成部分:绩效目标的确定、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评价与反馈。绩效管理贯穿整个管理系统,特别强调持续不断地改进,不仅强调工作结果,更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原则性适合于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多年来,绩效管理已受到全世界管理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根本目的是不断促进员工发展和组织绩效改善,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绩效管理现已在全世界500强企业中广泛应用。我国从2005年1月几乎等同采用美国的质量评奖标准,即我国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医院绩效管理是对医院绩效实现过程各要素的管理,它是基于医院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有效管理活动,通过对医院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将绩效管理的方法应用于医院日常管理活动中,以引导和激励员工的业绩实现、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在医院管理系统中,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中层管理者和员工全部参与到绩效管理中,中层管理者和员工通过沟通的方式,将医院的战略、中层管理者的职责、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员工的绩效目标等管理基本内容确定下来,通过持续地沟通、反馈,中层管理者帮助和辅导员工清除工作过程中的障碍,并与员工一起共同实现绩效目标,从而实现组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

二、医院绩效管理的应用目的与范围

医院绩效管理的应用目的:(1)实现医院的战略规划和远景目标;(2)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3)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4)提高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5)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素质;(6)为职务变动、薪酬管理、成本核算、培训发展等管理活动提供科学依据;(7)检查医院规划目标和各项管理决策如人员配置、员工培训、学科建设、经济投入、经济分配等方面是否有失误;(8)同一医院纵向比较不同年度的绩效水平,不同医院横向比较同期绩效水平,可以作为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对医院的科学评价依据,对持续改进医院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医院的总体绩效将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医院绩效管理的应用范围:医院绩效管理可应用于战略策划与领导作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质量管理与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具体管理对象可涉及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行政职能(后勤)管理部门以及医院领导、中层管理干部、员工个人等。

三、医院绩效管理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一)绩效计划制定:根据医院的阶段战略目标,围绕诊疗质量的提高、经营收入的增长、单位成本的降低、资产利用率的提高等几方面来设计绩效目标。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医院层面的绩效目标、发展目标、行动计划,科室领导与员工负责制定本科室层面及员工个人的绩效目标、发展目标、行动计划。

(二)绩效辅导实施: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持续、及时地与医院员工分享、交流绩效信息,包括调整计划、提供帮助、及时激励、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等。医院管理者通过及时发现科室或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不断改变工作方法与技能,随时纠正其编离工作目标的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工作目标进行修正与调整。管理者在绩效实施过程中还要对科室、员工的绩效表现进行观察、记录、统计,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这也是改进绩效的事实依据,运用具体事例可清楚地让员工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促使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三)绩效评价与反馈:医院的绩效考核评价包括医院战略目标绩效考核评价、科室团队绩效考核评价、员工个人绩效考核评价。绩效考核是一个学习、改进和控制的进程,绩效考核的实质不再是为了得到一个公正的考核结果,而是在于通过持续的、动态的、双向的沟通,达到真正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实现企业目标、努力促进员工自身发展的目的。现代的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过程。它主要包括:绩效计划和标准的制定、绩效的沟通、绩效的考评、绩效的反馈与辅导、绩效的提升与再计划、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在绩效考核结束时,医院要对全院及各科室的绩效进行评价与反馈,主管院领导要对中层管理干部的绩效进行评价与反馈,科室负责人要对本科室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与反馈,双方就绩效评估的结果进行讨论、面谈,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并共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四)绩效结果应用:医院可将绩效考评结果与科室的奖金分配、评优评先、科室负责人职务津贴发放等挂钩,科室可将个人绩效考评结果与个人奖金、工资晋级、职务晋升、员工培训、个人发展计划等挂钩。四、医院绩效管理评价指标

衡量一家医院管理绩效如何,不单纯看经济指标,更要看综合指标。医院绩效管理评价指标分为团队(组织)绩效指标和个人绩效指标,团队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人绩效组成。制定绩效管理评价指标必须体现政策性、科学性、传承性、特色性、可行性及员工认同性,医院可根据绩效管理效果、年度工作重点等需要每年适当调整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综合医院的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一般包括社会效益、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经济运行、学习与创新等。

(一)社会效益。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院应当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认真完成卫生下乡、支农、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组派抗洪救灾医疗队等政府指令性任务,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社会公益性活动。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害事故紧急救治任务,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科普宣传,普及防病知识,不断提高公民健康意识。

(二)工作效率。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内容:(1)门诊人次、急诊人次、急诊抢救人次、入出院人次、手术台次;(2)医师人均每日完成诊疗人次,医师年均出院人次,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3)平均住院日、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4)门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门诊患者人均药品费用、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住院患者人均药品费用、住院床日平均费用、门诊处方人均费用,与上年度的比较情况。

(三)工作质量。诊断符合率、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率、院内感染率、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病历质控、处方质控、三基三严培训与考试、医疗安全与医疗事故、临床教学、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病人满意度、职工对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领导工作满意度、患者与医务人员对医院后勤服务满意度、科室管理、上级主管领导评价。

(四)经济运行状态。评价指标有:(1)医疗毛收入、利润占毛收入百分比、药品收入占毛收入百分比、药品利润占总利润百分比,与上年度的比较情况;(2)医疗服务收入占业务收入的百分比,与上年度的比较情况;(3)每职工平均业务收入、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比例;(4)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收益率、流动资产收益率、对外负债占年利润比例;(5)职工福利同期比较;(6)设施、设备、药品、人员利用率;(7)医院与科室各种投入产出比;(8)成本控制与收费管理;(9)医院未来发展投资计划。

(五)学习与创新。评价指标有:(1)医院对员工培训的投入比;(2)、出版专著、科研成果的档次;(3)科研成果的增加值;(4)新技术的应用程度和深度;(5)带教老师与临床医学生的数量和综合能力;(6)医院科室持续发展的能力预测;(7)市场占有率、服务半径;(8)知名专家在本地区、省、全国、国际学术团体机构任职情况,知名专家的数量以及在本地区、省、全国、国际知名度;(9)医院在附近社区、所在城市的品牌、口碑。

六、医院实施绩效管理的原则

医院实施绩效管理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1)人才是绩效管理的第一资源;(2)公开、公正、公平、实事求实、兑现承诺;(3)双向沟通和目标一致;(4)绩效管理要与岗位配置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医院的战略管理相结合,体现组织的绩效价值;(5)行政管理人员承担义务并全员参与;(6)制定科学、规范、可行的绩效管理方案;(7)领导重视绩效反馈,正确区分责任;(8)以人为本和科学激励;(9)科学考核、及时反馈;(10)尽量达到业务流程和劳力资源流程的最佳结合;(11)尽量降低行政管理成本;(12)动态、持续的员工培训与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