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企业竞争力和内部控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企业竞争力与内部控制有密切的内在相关性。在社会外部环境、资源同质化的今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着重探讨两者的一般性分析和因素对应性分析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竞争力;内部控制;相关性
1企业竞争力与内部控制一般性分析
现代企业管理是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所有环节的全面管理。现代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是内部控制。因此,为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益性,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不是单纯的内部会计控制,而是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方面及所有环节。塑造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就在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营业利润,提升其企业良好的形象,实现企业使命等,而这些必须要建立在提升内部控制的基础上。
1.1企业竞争力统一是内部控制的目标
发展企业竞争力的目标就是不仅要努力开拓市场,增加市场份额,持续盈利,更要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使各项业务处理标准化、程序化,企业经营高效地进行,保证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效益。根据COSO报告的描述,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运行的效率性以及法规政策的遵循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主线;保证企业运行的效率性是指贯彻经营方针政策和保证经营效率效果,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对内部控制的要求;遵循适当的法规政策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企业竞争力必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直接目标,这是实施内部控制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总体要求。
1.2内部控制制度是发展企业竞争力的组织保障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具有权利配置功能、激励约束功能和协调功能,可以规范企业内部人员的行为,激励和约束管理层和员工的行为,制定有关组织治理的内、外部政策、准则和章程条款,使道德政策和行为准则有效,需要与员工进行沟通,并使其理解和接受,增强员工的向心力,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发展企业竞争力不是“无土栽培”,而是依托企业内部的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没有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为后盾,发展企业竞争力很难得到切实可行的贯彻实施,内部控制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培育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沃土,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优势的重要平台。
1.3企业竞争力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考证
内部控制与企业竞争力有内在联系性,企业竞争力可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要素组成的整体自律系统,其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通常体现在管理制度及惯例中。而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的核心优势,其中就包含了内部控制的一些主要内容,如企业公司治理、风险防范、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内容。这表明企业竞争力与内部控制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要更多的考虑能否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状况,以企业竞争力作为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可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考证。
2企业竞争力与内部控制的因素对应性分析
2.1企业环境与内部控制
任何一个企业的持续经营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运作和发展,即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及提升产生影响和阻碍的各种因素构成的集合,都可以看成是竞争力发展的环境条件。
2.1.1市场因素
在目前我国经济中,市场竞争秩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过度竞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和利益机制的驱使,地方经济自成体系,重复生产、引进和建设问题突出,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区域生产体系,导致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由于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产业进入壁垒低,企业盲目进入,而退出壁垒高,社会资源难以实现产业间的优化配置。因此,在产业结构趋同的情况下,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才尤为重要,从企业内部抓竞争,抓效益。
2.1.2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行为规范的不断深化,为企业创造了基本良好的总体发展环境。然而,从总体上看,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缺乏法律规范,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政府活动随意性很大。政府管理体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政府直接参与市场活动,承担着“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二是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依靠行政审批制度来实现的,限制了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竞争。由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职能转变不到位,影响了微观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影响了宏观管理效率的提高,更影响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制约了企业的竞争力。
2.2企业资源与内部控制
企业资源作为竞争力主要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物力、财力、人力及无形资源。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来论述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2.1人力资源
内部控制体系是人造系统,制度要由人员来制定和完善,同时依靠人员去执行。人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对象,企业对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控制也是通过对人的控制来实施的。内控制度的执行受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影响,反过来,内控制度又影响着人的行为。人作为企业的主体,其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控制能力,并最终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实现。因此,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制定、执行、评价、改进等一切过程都是人的意志的体现,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只有重视人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2.2信息资源
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是不完全的,这就决定了竞争是不完全的,决策个体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私人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信息是不对称的,在信息不完全和非对称条件下,完全理性转化为有限理性,即经济个体是自私的,按照最大化原则行事,但它通常并不具有做出最优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经济个体的能力是有限的,理性也就是有限的。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是非理性的,个人理性并不必然导致集体理性。这样,各个决策个体之间直接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成为经济分析的出发点。信息是内部控制的前提,良好的信息沟通有助于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2.3企业能力与内部控制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结合体,包括创新能力、资本运用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决策能力等。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是要不断地重新整合这些能力,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的这些能力制度的保证,它包括企业为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的必要的管理措施,如授权、相互制约、核算、审核等,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就要运用企业各项综合能力,就需要有相应的内控制度。本文将对创新能力、风险防范能力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阐述。
2.3.1创新能力
创新就是建立一个新的生产函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盈利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活动,而良好的内部控制也需要创新。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是支持、推动、管理企业创新的制度。在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控制创新风险,企业需要正确地利用内部控制系统及相应的控制机制。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通过促进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实施创新。2.3.2风险防范能力
风险防范是整个风险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是通过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和程序在风险控制流程的实施中实现的,风险防范依托于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防范企业风险的必要环节和有效手段。因此,要建立各种风险管理制度来对企业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根据企业目标来识别、控制以及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通过防范风险从而帮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价值。在科学、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控制的主体和控制行为将得到清楚的描述,责任和义务将得到有效的规范,这都是防范风险的制度保障。
2.4企业制度与内部控制
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是要依靠实施一整套制度来得以保证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公司治理和企业文化来论述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4.1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一种解决企业内部各种的机制,它涉及到公司内部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关系,特别是通过显性和隐性的合同对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进行分配。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密不可分,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而健全的公司治理又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内部控制处于公司治理设定的大环境之下,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4.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是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基础,其内涵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和制约着企业员工的行为,处理企业内部矛盾与冲突的准则和行为。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优化企业控制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消除内部控制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使得内部控制能达到保护资产、保障经营管理活动合规性和效率性。
参考文献
[1]吴水彭,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4).
[2]张炎兴.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控制[J].会计研究,2001,(8).
[3]林善浪.中国核心竞争力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4]李维安.现代公司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金碚.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3)竞争力的性质和源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