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现代企业制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现代企业制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现代企业制度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论文摘要:分析了现代企业制度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

1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入世之后,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我国企业正在积极地学习和构建企业文化,总体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随之而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主要有:(1)被日常事务牵绊,无暇顾及企业文化建设;(2)急功近利,只注重资金、技术、市场、企业外在的形象等,却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员素质的培训和再提高;(3)宁愿花巨额资金打广告甚至不顾是否能达到理想效果,却不舍得在构建智力资本、文化战略、CI战略上投资;(4)自行建设的形式越来越少,外请智力支援的形式越来越多。(5)理念方面雷同的多、空话多、缺少创新和个性化。千篇一律的都是“实事求是”、“敬业爱岗”、“追求卓越”,显示不出一点独特的优势;(6)对传统文化的非理性继承和对西方文化的盲从。

综其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基础的薄弱成为牵制企业文化发展的原因之一。中国的企业发展规模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作为一种高级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阶段。企业无法摆脱相应的经济状况,又要一心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所以往往提出的高标准、高要求却没有能力去实施和落实。

(2)政府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控制太严。政府职能是否明确,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成败。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起,我国就一直致力于政企分开,以便更好的进行宏观调控。但是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企业人事制度限制过多;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政府并没有完全放开内部分配制度,无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文化理念的形成和贯彻缺乏足够的物质基础。

(3)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实质和作用的内在机制理解不够深入。与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对企业文化的学术研究本来就很薄弱。很多企业没有学习过企业文化课程,不懂企业文化的价值作用;即使是学习了,也不懂如何利用和吸收先进文化,以为把别人成功的企业文化套用在自己身上也能成功,但事实上企业文化是不能够通用的。

(4)企业定位不明确,心态不正确。一种心态是过于轻视企业文化,认为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只追求短期的经济效应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而另一种是过于自信,急于一夜形成企业文化,认为企业文化不是什么难事,今晚写一个精神理念,明天把它挂在企业的墙上,就是企业文化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慢慢总结领悟出来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一个空头目标。

2打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的对策

2.1外部环境的打造

要创建一个有利于企业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创建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和一个公平、公正、诚信的市场竞争机制,有了这样一个大气候大环境,企业才有条件让企业文化生根发芽。还应该不断的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从政策和舆论方面引导企业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2.2企业内部的完善

(1)正确分析内外部环境,准确认识企业自身特点。不同行业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要根据企业的性质,仔细分析内外环境因素,提炼出适合自己的价值观。例如IT行业要体现坚强、乐观、进取心强等特点,可以以“追求卓越”作为核心价值观;工业企业则可从产品出发,树立“优质优量”等价值观。

(2)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及群众组织,更好地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

(3)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应同步进行。

(4)规范完善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监督体制。

(5)企业文化的创建要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制度的创新紧密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精神因素的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与企业的价值观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及整个过程之中,企业文化只有与企业具体的管理制度创新相结合,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加大企业内外部培训投入,规范投入方式。

2.3精神上正确、积极地引导

树立文化制胜的观念;推行务实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适合的企业文化,不要脱离实际乱提口号;建立团队精神,培养主人翁意识;开拓创新,鼓励创新精神。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都愿意固守陈规,不愿意进行创新,因此,中国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应当适度鼓励个人主义,激发员工的不同才华,发挥其创新精神,并对他们的创新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继续开展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4方式方法上的策略

(1)企业文化要有群众性,要能吸引广大群众参加。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而统一的行为体现。只有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性文化,建立人本管理,提高全员素质。

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全面提高企业家和员工的素质。重视员工的文化与专业特长,满足他们更高的需求层次,提供可能的发展机会;要考虑企业对员工应承担什么义务和责任,如何实现对员工所做的义务承诺,员工能够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只有这样,员工在一个人性化的企业里工作,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成功的乐趣,才能表现出敬业尽职的精神,企业才能真正培养起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才能建立起成功的企业文化。

(3)结合自身,汲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和管理思想的营养。

建设中国企业文化要十分注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功能。中华文化在社会价值观方面具有的凝聚力包括崇人精神、尚群精神以及和合精神。崇人精神要求把人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这与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理论要求尊重人、理解人是一致的。尚群精神、和合精神则直接体现了中华文化强调集体主义、追求人的和谐的价值观。市场经济是信誉经济,西方近些年所提倡的尊重、协调、公平、守信、合作等企业价值观念,同样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我国受到国外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逐渐认识到了一些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在突破国界,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同时,要积极吸取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文化的精髓为我所用,并非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制订相应的企业文化制度。

(4)与时俱进,着力把企业引向市场,建立现代经营管理机制。

企业必须积极地面对市场,在市场引导之下创建企业文化,强化市场对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从企业实际出发,找到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的结合点,以企业文化带动企业经济,达到强化市场对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协调同步发展.

(5)加强企业形象塑造,开展品牌文化。

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企业职工业余生活的表现方式,而是一种包括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在内的,以其精神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整体文明的总和。现代企业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永保不败之优势,不仅要具备强劲的产品力和行销力,而且更需要企业与产品的形象力。企业形象识别体系(CIS)将企业的经营理念、文化精神透过企业对内、对外的行为活动以及系统化的视觉识别设计传达给社会大众,具有塑造、完善和提升企业形象,强化市场竞争能力的功能,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必备的利器。中国企业必须在企业标识、名称、品牌等方面,注重企业文化含量,构造企业文化氛围,突出企业文化价值,正视企业文化力的冲击和影响力,恰到好处的倒入CI战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这不仅是国际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的迫切需求。

(6)注重个性化的突现,有自己独有的风格。

企业文化应突现出自己的个性,如果企业的经营没有个性,管理没有气质,不能使投资人和员工感到与其他企业的差别,那么企业就没有优势,就难以立足。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行业特点;要与于公司战略一致;要顺应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7)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

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强调企业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对企业环境极限的认识,拓展绿色生产、全程控制和绿色管理。我国的海尔、宝钢、科龙、五粮液等企业的实践证明,这些公司通过企业文化创建绿色生产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生态文化是更高层次的人本文化,它更加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工作环境,是企业文化的要义所在。

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之后,不仅可以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还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加上现代消费者对环保、绿色消费观念越来越重视,更青睐绿色产品或环保产品,企业与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转变。同时,这种转变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结论

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必须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但这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难度很大。只要企业领导重视,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只要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建设新世纪先进的企业文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国际名牌,中国优秀的企业文化将得到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宗红,朱洙.企业文化:胜敌于无形[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3).

[2]罗长海.企业文化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3]张德,吴剑平.企业文化与CI策划(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