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学改革工商管理论文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工商管理教学的现状
1.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
在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缺乏实践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与教师和学生密切相关的。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还仅仅停留在教材中的纯理论上,未能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的实践力下降;其次,学生学习的方法没有改变,仍然停留在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层面,未能达到主动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层面,即缺乏自主创新与实践能力。目前这些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教学管理问题。
2.学生缺乏良好的实践平台
在企业方面,目前大多数公司招聘员工时只考虑应聘者是否有足够多的实践经验,却忽视了本企业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学校方面,学校并没有与企业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没有机会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3.教学中缺乏精彩案例
成功案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他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在现在的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很缺乏。因为案例不能得到很好地传播而且当今对于案例的记载工作做得不是很成熟。
二、工商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材与社会实践关系不够紧密
工商管理教学在我国目前使用的教材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过来的,因此,这些教材所讲述的理论知识编写是根据西方国情。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管理理念和制度上与西方国家不同。工商管理教学中所用的案例也是西方国家的一些实例,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这些原因导致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2.校内实践教学设备与场地投入不足
因为当前各大高校的资金紧张,因此,许多学校就省略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这一步骤,用模拟等方式代替或是让学生自己主动联系企业进行实践和实习。
3.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团队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许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并没有社会实践经历,一毕业就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工作。这些教师盲目地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学生以后的实践能力。这样导致商管理学科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
三、高校对工商管理教学的对策建议
1.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在现行的课堂领域进行教学改革
对于工商管理这个实践性知识重于理论性知识的专业而言,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采取互动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性指导。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讨论、小组讨论等多元化、多向度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与学上的交流和合作,营造多边互动、平等地交流与探讨的教学环境。
2.开展示范教学和以老带新活动
通过名师、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传授给年青的教师,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可以采用示范教学、观摩教学、以老带新、请教育专家、名师做讲座、报告等方法和手段。除此之外,教师应该也定期去在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突出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参加关于专业方面的讲座不断更新知识。
3.重视实践教学
学校方面实践教学设备与场地投入不足,将打破课程作为唯一教学空间的局限性,实现教学空间向社会延伸、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体会管理实践活动。在多元、开放的环境下学习和锻炼,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也能培养其适应当今社会管理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从而使他们的管理技能得到提升,自身的潜质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如今,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从学校层面上来讲,学校对实践教学工作不重视、校内实践教学设备与场地投入不足、缺乏企业实践基地等问题。学校应采取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完善以过程为主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工商管理教学效率。
作者:文/沙米拉·色依提单位: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二篇:高校培养人才工商管理论文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培养实用型人才是针对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高校必须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实用型人才。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大力推进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实践教学,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环节不同于其他的授课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理论和实务并重的实用型人才,但是现阶段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环节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课内实践缺乏。1910年,博士在哈佛大学工商学院首先使用案例讨论法进行管理教学。哈佛大学80%的课程都是通过案例进行讲解,所有案例的30%都是新的。大多数案例都是根据企业领导者所遇见的现实问题而编写的。而我们目前的管理教学则以讲授知识为主,以案例教学为辅,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不足,大多数案例是由教师讲解,而且所使用的案例也大多为纸上案例,教学时直观性弱,使学生无法彻底了解案例的背景。
2、教学和实践环节脱节,实习效果较差。现阶段一方面毕业实习经费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不足而导致实习效果较差;另一方面由于实习时间都在毕业前一个学期,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忙于去各个单位应聘,难以自始至终地参加实习,结果导致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创新训练严重不足,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脱节。
3、社会实践方式单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过于刻板、僵化,教学内容缺乏综合性;教学形式虽然不断改革,但是仍然没有改变传统模式,只是注重理论上的传授,缺乏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而且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方面仅局限于毕业实习,实践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
二、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推进创新教学,加大课内实践改革力度。运用案例教学。引入案例教学首先要实施互动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互动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是选择和组织所要讨论的材料,将它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然后总结学生发言。学生作为讨论的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充分查阅资料,熟悉相应市场状况,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激发创造性思维;其次,教学案例要新、数据准确、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可以与本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教师编写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案例,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现状;再次,为了使学生对案例有直观了解,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软件,使用视频案例。运用由声、影构成的视频案例,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积极性,摆脱纸上案例的枯燥;另一方面视频案例更新速度快,也可使学生及时了解市场的发展变化。
2、注重实习环节,加强实习环节的全程指导。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经费。除了学费和政府、学校拨款外,我们可以寻求企业赞助,建立校企互动机制,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质服务,包括为目标企业优先招聘优秀毕业生,创建以企业或个人命名的奖学金,为企业提供管理人员培训和基层员工培训,为企业解决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等,从而使目标企业与学院互利互惠;其次,要适当调整实习时间。比如将实习时间调为毕业前两个学期,或者利用寒假、暑假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这样的实习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充分了解企业流程、熟悉企业环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3、开展创业活动,丰富第二课堂。可以定期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它对普及创业知识、倡导创业文化、发现和培养创业人才,将有前途的项目推向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成立虚拟公司,模拟公司的运行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将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按照虚拟公司的形式组织起来,公司中设有董事会、总经理、部门经理,负责组织、管理公司的运营,学生在虚拟公司中轮流担任不同角色。学生可以从企业家的角度体验一个真正的创业型公司的运作全过程,提高在实际操作中解决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应该是大学创业教育的着力点,创业教育应该在充分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重点通过选修课和大量的第二课堂活动实现。该培养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熟练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型人才,更有利于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有胆有识的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
总之,为了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我们应不断进行学生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和实践环节的改革,促进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
作者:刘昆牛超王振辉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第三篇:课程教学研究工商管理论文
一、工商管理专业现状及建设思路
1.国内工商管理专业现状。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具有很广的适用性,所以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属于有广泛需求的专业。但是,正因为专业适应面太广,涉及专业领域太多,所学课程太杂,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专业空心化。目前,国内高校本科教育阶段普遍实施的是学分制教育,对于学分总量有严格的要求。我国各个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政治、英语和数学)约占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剩余课时才是专业课程的教育。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如会计、物流、机械工程等把专业课程设置合理点尚可组织形成一定的专业特色。而工商管理专业由于涉及学科面太广,所学课程涉及财经、营销、人力资源、金融、证券、项目管理等各个学科。在如此紧张的课时下几乎每门课程都存在课时严重不足的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每门课程都不能深入学习,面面俱到的结果是“空心化”严重。第二,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学时不足,课程面广带来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课程直接往往缺乏互补性与衔接性;其二,学生在每门专业课32~48学时的情况下很难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由此带来的影响就是学风日下,茫然无所适从。第三,就业竞争激烈。在专业空心化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影响下,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的广泛性需要学生在各个领域与其他专业学生竞争职位。例如与会计与金融专业学生竞争银行业的职位,与行政与文秘专业的学生竞争办公室白领岗位。
2.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1]在前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面临的问题背景下,各个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均在思考本专业建设的方向。以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在综合分析了学生就业情况、教师配置与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对专业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第一,以学生就业方向以及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教学中企业实务方面的内容。通过大量的企业实际案例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并逐步熟悉企业实际运作情况第二,注重学生基础管理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如文案写作、策划书、投标书、商务文件等方面的培养。第三,加强学生在课外自我学习时的导航工作。显然,这些思路的主要载体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各个主干课程,秉承上述思路,各个课程均应进行一定的变革与优化,以加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因此,我们从《运营管理》这一主干课程进行探索,拟提高课程的专业性、适应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1.《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以生产制造业为主[2]。目前,《运营管理》课程所选用的许多教材大都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对象,以机械制造业为背景进行编写。高校所拟定的教学大纲,主要偏重于企业生产制造,对企业的服务运作也略有涉及。但是,教材和大纲对企业整体运营,日常事务标准化运作以及制度体系等内容很少涉及。
2.《运营管理》课程前缺乏必要的衔接与前置课程。目前的运营管理课程主要涉及生产领域,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却很少涉及生产技术方面的内容。在这方面,工科专业在学习生产运营的基础方面要优于工商管理专业。
3.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对生产经营管理缺乏直观的感受。工商管理专业并没有像工科专业那样有较多的企业生产现场实习的机会,因此对企业的设备、仪器、生产工艺、生产现场、流水线等缺乏直观的感受。
4.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制造业生产管理职位就业相对较少。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虽然就业方向很广,但是真正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管理工作的很少。主要原因是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工业技术基础,因此即便去生产制造业,从事的也是其他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品质管理、日常业务流程管理等。
三、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运营管理》课程的变革思路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主流的《运营管理》教学大纲与内容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作者作为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有大量的企业培训与管理实践经验,在与本科课堂教学实际结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方面对运营管理课程进行分析与反思,以期取得良好的成效。
1.《运营管理》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首先,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多学科性,学生可以从事企业大多数管理岗位的工作;其次,企业运营管理可以培养学生对企业日常运营模式的熟悉与了解;最后,运营管理课程涉及大量企业管理实用工具、技巧与理念,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很有帮助。
2.《运营管理》大纲的框架应侧重于企业的运营管理体系与流程管理。根据工商管理专业适应面较广的特点,运营管理课程所分析研究的企业应不仅限于生产制造行业,包括证券、金融、IT、政府服务机构等均应考虑。因此,课程研究与讲述的内容应具备上述企业的共性,即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体系。企业的运营分为宏观运营与微观运营。企业的宏观运营主要涉及运营战略、供应链、企业OEM、产业集群、资本运营等方面内容。在宏观运营方面进行讲授,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战略的角度了解企业运营特点。企业的微观运营主要涉及的是企业事务性运作,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刚毕业主要从事的工作。企业微观运营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企业日常工作的规范性与程序性,也是各大企业日常运营的工作共性。因此,企业微观运营应作为运营管理大纲的重要方面。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涉及精益生产、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计划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从微观角度对企业运营进行分析,重点在于企业流程的设计与管理3],研究企业流程管理战略、关键流程绩效指标等内容。以流程为主线对企业的运营进行研究,可以使学生对企业运营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清晰的思路。
3.《运营管理》课程的实验实践环节注重基础管理技能与素质的培养。企业微观运营涉及的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实用管理工具与方法,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管理技能与综合素质有较大帮助,这也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微观运营管理所涉及的管理工具包括:流程图、标准化管理体系、服务蓝图、5S管理、现场与目视管理、看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管理工具需要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进行学习并应用。
四、《运营管理》课程变革思路的难点
运营管理课程进行上述变革,符合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大方向,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在不同类型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因为所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目前企业日常运作管理中的基础管理技能与理念,因此在不同类型的管理岗位也有通用性。但是,课程的变革也有一些难点。
1.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结合紧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因为课程教学内容实战性较强,若学生对企业运营实际不太熟悉,则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的案例、实证引导,同时需要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以辅助教学。
2.课程所涉及的管理基础技能与素养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与企业管理实际紧密结合,因此教师的备课、案例的积累都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与时间。同时,运营管理的课时是有限的,需要学生课后学习很多相关知识,对学生的自觉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都是考验。
作者:邹波曹华林单位:重庆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