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实践教学改革工商管理论文(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性过强,实践能力不足。
工商管理专业的存在历史较短,引进中国高等院校的时间更是短暂,当前中国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仍然处于逐步完善和规范的阶段,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的改进仍在进行之中。在现阶段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之中,存在着一定的重视理论、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风气,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仍不完善的表现。相比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的工商管理水平仍显不足,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过程之中,理论的引进是最容易也是最明显的。而相比于容易引进的先进理论,对于先进管理模式的实践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中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之中很少能够实现。中国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之中存在的重视理论的倾向可以说是这种学习先进经验时理论先行的结果。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能够发现,不少教师由于缺乏工商管理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之中只能够将教学重点放置在书本内容和理论知识上,无法很好地讲解工商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同时,不少的教师由于缺乏工作热情和职业态度也只满足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未来就业所需。这些情况的结合直接导致教师上课过于理论化,讲课风格照本宣科极为单调,学生也无法对所学的知识和工商管理专业本身产生足够的兴趣和职业热情。实践之中可以发现,许多从事工商管理专业工作的人士都认为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所掌握的理论无法与现今实际情况很好地吻合。有些理论是直接照搬国外先进国家的先进经验,没有根据当前中国工商管理现状做出相应的调整。有些理论是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水准,而中国相应的实践经验距离理论成果仍然有着不小差距。不管是哪种情况,这些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距都体现了理论先行、实践短板的缺陷,而就部分工商管理领域人士反应,长于理论、短于实践是当前的工商管理领域的科班毕业生的共通点。这种情况部分地是由于当前大学毕业生普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部分地是由于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缺陷和教学方法问题。
2.专业细化,适应性不足。
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由于规模的扩大和专业自身的规范化,工商管理专业之内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分为战略管理专业、管理学理论、管理心理学等细化的门类,这既是专业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学科未来的必须趋势。但是在实践过程之中可以发现,不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反而由于专业的细分造成了对自身定位和就业方向上的困难。可以说,细分的门类为学生精通于某一专业领域提供了条件,但是部分学生却由于客观上精力和时间的限制以及主观上的认识错误造成了大局观缺乏、专业领域的通盘掌握不够的问题,直接限制了学生的就业选择,也带来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人才缺口。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针对中国工商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缺陷,以及理论长于实践的实际操作之中的短板,在教学之中有意识地引入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起到改进和弥补的作用。首先,在选用教学材料上,教师可以针对性地选用出版时间较近、实践案例较多的教材,或是针对现有的教材做出教学案例的补充。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需要丰富自身的学识和教学手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和院系也应积极地为教师提供国外游学、出国进修等和行业先进水平接触的机会以帮助教师加强教学能力。除此之外,院系还可以通过加强和领域内的专业人才的交流来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可以以院系的身份邀请行业内公认的专业人才来校讲座、与师生交流,让有着工商管理实际经验的专业人才为学生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行业内的通行规则,弥补高校内师生实际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短板。不仅如此,学校、院系和课任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已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保证每名学生都可以在毕业前参与工商管理的实际工作,为未来的求职、就业和工作提供必需的就业经历和经验。
三、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之中实践性的缺乏已经得到了行业内有识之士的重视,当前的工商管理教学之中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可谓是工商管理领域的共识。根据已有经验和实际效果而言,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有赖于广大工商管理领域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
作者:高成吉 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工商管理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
一、工商管理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方面的改革中,各个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都容易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首先,大部分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上的培养目标都没有确定明确的方向,总是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人才,主要目标是进入中层或者高层进行管理工作。但是社会上招聘工商管理岗位的单位主要是要让员工到某一个具体的部门和岗位,担负起具体的职责功能,大多数位于低层管理岗位,这就需要学生对某具体职业和领域的工商管理知识都能够理解得非常透彻,并且掌握得相当熟练。如此一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就会过于广泛,而没有专门的精通。他们就像万金油一样,学习的知识到哪个岗位都适用,但是却在哪个岗位都无法做到出色和优秀,而只是业绩平平。正因为他们没有掌握专门某一领域知识和技能,不知道找什么样对口的专业,只能是在广泛的知识学习面中随便挑一个领域。其次,我国在工商管理的教育事业方面发展得非常迅速,以前工商管理的学生数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但是如今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也就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改善。如今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基础层进行工作,而学校总是想培养“高级”的人才,显然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许多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上的培养没有什么特色,大多数学生在专业素质方面都是差不多的,连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如出一辙,没有什么创新性,想问题、做事情都是从常规角度出发,与其他学生比较起来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这样下去,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会陷入困境。
二、工商管理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模式的重要性
工商管理方面的教学存在如此之多的问题,就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并且寻求创新型的教学模式。首先,工商管理方面的教学手段改革和寻求创新模式,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因为受到以前的教育制度的束缚,许多学校的整体实力不高,在教育市场里面临各种挑战和威胁。再加上教学手段的落后和教学模式的陈旧,从而使得学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的建设一直得不到加强。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发生了变化,学校只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手段,创新工商管理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标准样式,才可以培育出具有高水平的人才,从而在激烈的竞争里脱颖而出。其次,不管是高等院校还是职业学校,它们跟社会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学校开展工商管理方面的教学手段的改革和模式的创新,主要是为了迎合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要和要求,培育出的人才素质更高、能力更强,以及基础管理层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的需要。最后,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并且对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有利于提高该专业的学生在竞争方面的实力。企业在不断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也是在不断提高对工商管理的人才的标准。学校只有改进教学手段,寻求更加创新的模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更好地在管理岗位上发挥作用,才可以在竞争进入岗位时获得胜利,并且在岗位上得到重视。
三、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手段上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专业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的改革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在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基础上要尽量宽广,以使用各种各样企业的要求以及不同种类工作岗位的需要。工商管理专业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尤其是学生在实践上实际运用的能力。这就需要学校不再仅仅使用以前的教学手段,也就是把教学材料上的内容板书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又转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教学手段需要进行改革,首先从多媒体教学出发。多媒体作为教学领域新兴的一种手段,获得的效果比较好,得到了非常普遍的应用。工商管理的老师和学生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从一个更加新颖的角度去认识工商管理,从而增强教学的效率。许多学校在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安排上都减少了课程时间,而在这种理论课程时间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老师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就可以大大减少板书的时间,改变以前总是老师一边板书,学生一边抄笔记的情况,给老师留下更加充裕的时间去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和研究。在工商管理方面的课程内容上,不管是理论知识、技术还是教学所用到的例子,更新变化都十分迅速,而利用多媒体手段,老师可以及时收集工商管理方面的最新资料和例子加入到教学课件中,每一次课程教学之后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补充,非常方便而且富有成效。
(二)工商管理专业在双语教学手段上的改革
各个学校要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上进行有效的改革,可以加强双语教学手段的应用。为了符合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要求,教育要不断向着现代化的步伐前进,我国教育部门逐渐在公共课程和各种专业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的教学手段。我国各个学校开始在各个专业中使用双语教学手段,而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世界上受到经济一体化波及的领域,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展,就需要进行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外国在工商管理方面的理论经验相比较,我国的经验明显不足。我国学校如今开设的许多工商管理课程中使用的理论知识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外国,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也需要引用和借鉴外国的著名案例和成熟的教学材料。因此,为了与国际接上轨道,进一步发展,工商管理专业就需要进行双语教学。在汉语-英语的教学中,工商管理专业需要以每一门专业课程的具体特征和专业学生在英语方面的能力来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英语水平不是很高的班级,老师就可以在开始阶段多使用中文,尤其是在专业学习的时候。对于英语水平比较高的班级,老师可以尽量多用英语进行教学,在专业学习活动中教给学生专业英语,对学生在英语水平上的要求更加严格。在各个班级,老师都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来改变教学计划,根据年级的不断提高,双语教学的内容也从简单变得越来越难。对于低年级的工商管理学生来说,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随着年级的升高,英语所占的比例也会逐渐增大。比起那些不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对所有班级都采用相同层次的双语教学,以及在低年级采用简单的双语教学,而在高年级一下子增加了难度,这些情况都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工商管理专业创立创新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的创新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进行创新,首先需要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需要以社会的需要和要求作为指导的方向,各个学校联系自己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特点,确立最适合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培养模式。各个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都设立了工商管理专业,而学校如何培养学生才能够使其在市场上能够脱颖而出,就需要培养出具有特色的人才。所以,各个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划分,针对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或者是一种前景较好的企业,培养学生在该方面的管理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并且提高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除此之外,各个学校需要从市场出发,整理和调整公共课程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内容和比例。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公共课中,供给学生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应该增加一些关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生规划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至于工商管理的专业课程,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关于工商管理方面人力资源、市场等课程,从而提高学生在具体的专业技能上的水平。学校还可以增加处于工商管理领域中比较先进的理论课程,以及工商管理的实际作战课程。学校可以安排一些企业高层管理者到学校来给学生做工商管理方面的系列讲座,或者请其他学校的工商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和研究学者来给学生讲课,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我国目前在工商管理方面的专业建设方面,过于注重学生的共同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出来的学生连回答问题的答案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提高学生个耳光方面的素质,才能够在今后的就业竞争和工作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提高思想道德、法律法则、自然科学、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素质,以及对工商管理职业的了解情况和适应能力,在这些素质当中,职业方面的素质是最重要的部分。而学生在职业方面的素质却是我国教育中长久以来都不被重视的地方。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就需要突出职业方面的规划对学生的重要性,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进行更好地长远而全面的计划。这主要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在最开始的阶段帮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并且确定需要达到这个目标所需要努力学习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从而制定具体的计划;在接下来的阶段就需要引导学生确定自己职业的分析,明确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样的工作,然后选择与之相关的学习课程和考试证书,最后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到相关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寻求合适的职位,使得自己在专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能够跟该职位相匹配。其次,各个学校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和平台,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实践环节,建立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不仅可以让学生到更好的单位去实习,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做更重要的工作内容,而不是只做简单而基础的工作。我国的各个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许多中坚力量。工商管理专业是各个学校非常热门的专业,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但是大多数学校在开展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时,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显著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学校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并且在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上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做出全新的改变。
作者:刘平 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第三篇: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出现了弊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不足。据调查,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创新能力很是一般,一方面,这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背景有关,另一方面,与目前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方式有关。事实上,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就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潮流,重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是,很多高校进行的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学习,实践教学微乎其微,或虽然有实践教学环节,但是教学效果不明显……这就导致了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和用人单位的“一人难求”。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会计学课程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实践性非常强,因此,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拉近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还可以优化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建设。首先,加强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全面提升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学生利用会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竞争、科技的进步以及商品生产的现代化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具有远见卓识、务实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能顺应时展的潮流。而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这些能力只能通过实践强化、实务训练才可以培养。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是围绕着工商企业经营运作的实际情况,通过与实际的经济业务接触,让学生了解会计的一系列流程,从原始凭证的获取,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到报表的编制,让学生认识到完整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而不仅仅停留在做会计分录上。从而拓展学生能力,丰富学生的经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其次,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可以优化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建设。会计学课程作为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学科,是学好各专业的基础。其实践教学丰富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教、学、用三位一体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让课堂变的更加逼真有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让老师走出课堂,激发老师的思维能力,不断蹦出新点子,实现教学效果的质的突破。同时,通过实践,可以积累更多的实证数据资料,增强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实用性。
二、构建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一)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目标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
工商管理类专业涉及专业种类多,行业多,岗位复杂,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因此,在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要结合各专业特色,针对不同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求程度,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恰当的教学。比如会计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会计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就要侧重于会计的流程,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就更侧重于进行资金的预算。其实质就是在培养过程中,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于利用会计知识为其专业服务,培养的是一种理念。由此可见,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复杂性给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增加了难度。但是,本着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时,要兼顾管理类各专业科学性和艺术性特点,创设一定情景化的条件,还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学与用的有效融合。
(二)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要注重系统性和开放性
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一般包括会计专项技能训练、会计综合实训和创新能力训练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各阶段的实践设计从项目和内容上要相互联系,不可割裂。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会计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环节的相互渗透,实现优势互补,从各方面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专业实践方面,一方面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在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走“校企合作”的路线,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让学生在干中学,即扎扎实实的学到了知识,又实实在在的增强了实践能力,且更情景化。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的实习,通过实训熟悉会计业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市场营销相关岗位实习时,可以通过具体的业务应用会计知识解决市场营销问题,进行知识迁移,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管理要进行跟踪管理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设计要保证能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让质量监控涵盖每一个环节、部门、课程、教师和学生,落实在专业培养计划、实验实训大纲、部门的工作职责、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学生的行为要求。其目的是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能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纵观国内高校,会计学课程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没有同步的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各高校的当务之急。高校应从本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由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及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所构成。
(一)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涉及会计学课程相关教师的“如何教,教什么”和学生的“如何学,学什么”两方面,因此,实践教学目标也围绕“教”与“学”展开。一方面,会计学教师应成为“双师型”教师。会计学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深入企业实践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着力提升自身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企业中与会计相关的问题纳入课堂教学,针对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实行学校与企业的双轨教学机制;另一方面,学生应实现自主性学习。老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各专业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专业提出不同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结合会计知识解决本专业问题。学校在制定会计学课程具体实践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特色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现实需求,区分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求程度,与企业各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企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计学理论知识认知目标。
通过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再认识,加深对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理论的理解,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2.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目标。
通过参与课内、课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实务的具体操作和技能,能够让会计专业的学生达到基本上岗要求,并且能熟知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驾驭综合知识的能力。
3.各专业技术适应能力目标。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参与会计实践活动,可以更好的掌握工商管理类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应用会计知识的迁移加深对本专业工作内容的理解,增强竞争力,可以更好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应围绕着实践教学目标来开展。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应包括基础理论学习、基础实验(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凭证类别、出纳单项业务、会计单项业务等)、综合实验(出纳登记日记账、会计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编制报表和仿真虚拟实验)以及创新能力训练(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对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配置应以学生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为主线,按基础知识认知、专业技能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四个层次,由验证到认知、由单一到综合、由应用到创新,连惯性由浅入深地安排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1.会计学的认知实践教学活动。
会计学原理是学生初步接触会计的开始,有关会计的专业术语、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和抽象的,比如账户的结构、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的原理以及“借”和“贷”的涵义等。大都是描述性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因此,根据会计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将生活中简单的例子或一则小故事引入其中,进行会计的转换。比如,可以用同学们日常的花销来让同学们理解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2.会计操作技能实践教学活动。
会计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会计是一门技术上,会计实践有手工帐和电算化两种,因此,在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时也分为手工实验和电算实验。但是,不管是手工帐还是电算化,其原理都是一样的,其实践教学活动都分为设置账户、设置凭证类别、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报表等。具体来说:①单项训练。单项训练属于基础训练环节,主要让学生们熟悉出纳和会计的职责、出纳和会计的业务流程、凭证的内容、填制凭证的方法和凭证的审核程序。②综合训练。综合训练要和单项训练紧紧相连,填制准确无误的凭证后,就要进行对账、结账、登记账簿,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报表。③仿真虚拟实习。甘肃政法学院采用的网中网软件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环节。从实习岗位的选择到实习业务的单项和综合训练都很逼真,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
3.会计创新活动。
大学生的创新活动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从学校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暑期和寒假实习、学年论文的撰写、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设计。暑期和寒假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习方式,由带队老师负责到实习基地实习,也可以采用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自主安排实习,但不论是哪种实习方式,都要求学生一定要重视实践内容,并由学校进行最终考核。学年论文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则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感悟进行论文的撰写,激发创造力。
(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良好的保障体系,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也一样,只有加强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才能确保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各项措施落实和运行。
1.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
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的管理包括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运行管理。在国内外都大力提倡实践教学的今天,大部分的高校都有一个较好的组织管理系统,通过岗位明确相互指责,确保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
2.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要求具有一定会计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完备的会计实验技术条件和会计实训场所构成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良好的教学方法三个重要条件。该体系建设的成功与否将决定着应用型院校教育实践教学的成败。
①会计学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会计学教师是会计学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中强调的,它是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完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高校可采取以下方法建设“双师型”团队:一是在会计软件培训师的帮助下,进行会计软件的学习;二是鼓励教师“走出去”。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鼓励会计学教师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学习,通过实训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三是“请进”企事业单位的老会计、老专家,聘请企事业单位的老会计、老专家对教师、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者聘请他们到学校兼职。
②校内外实践场所建设。一是通过校园网实现会计软件的共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会计软件的学习,而不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二是建立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可以弥补校内资源不足的缺陷,学校本着互利双赢的目的,发挥会计学科优势,与工商企业签订协议,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会计作为应用型学科,单一的教学法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进行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尽可能结合单位实际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冠群 岳世忠 单位: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