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与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工商管理专业在工作中实用型和理论性都很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走入社会后,就能立即进入“工作角色”。但目前我国大学教育教学往往过于呆板,多是“课堂式”授课教学。因此,面对不断发展的经济。应加快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加强教学和实践的结合,培养既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又有较丰富的工作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变化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
1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向
1.1进行人才需求定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纵深发展,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仍在攀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我国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产业结构需要,对专业经济管理人才如物流管理、精算会计、财务管理等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其二,我国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股权改革不断完善和深入,使我国企业管理不断步入证券化市场发展的轨道,对懂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呈攀升势头。最后,在我国资本化进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参股,如何融资,如何使个人和企业利益最大化等等一系列的金融理财活动,需要越来越多的懂经济的管理人才为之服务。
1.2针对专业市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虽然市场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扩大,我们要满足量的需求,但是我们仍不能放松对质量和知识结构的更高要求和对专业板块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对人才培养必须更具有专业的特色,这也就要求我们更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普通本科类院校能否在社会上办出特色学校特色专业,能否让我们的毕业生很好和企业接轨,能否让毕业生快速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和技术要求,能否让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与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相一致或匹配,这些都是我们高校人才培养和定位应考虑的问题。首先,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都要和钱打交道,所以在思想道德教育和信仰上应该有标准有目标,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诱惑下坚定信念适应经济和社会需求;其次,我们还要让我们的学生多层次化,使其既懂管理知识、又对某个专业领域熟知,又具有较强的市场把控能力,能让学生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互联网等各个行业都具备一技之长,分级分领域设计培养方向,让我们的学生成为随时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有目标有方向有职业规划的高素质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这才是我们办学的最高宗旨。
2把专业能力提升作为主线,设计合理的课程构架
针对前面所述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工商管理专业主要是以量和特色作为亮点,因此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毕业生在企业的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所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2.1基于能力要求下的专业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方向的培养,应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打造,笔者觉得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道德思想的培养,没有坚定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将会在纷繁的经济诱惑中迷失自我。二是应有坚强毅力的训练,做经济和管理的人定力和体力都很重要,只有强大的定力才能在经济危机或管理危机中保持清醒头脑做出正确判断。所以,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包含很多内容的,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环节。三是和用人单位共同研究制定理论和专业课程体系,认真设计课程顺序,根据企业岗位群和行业特点组织和构建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突出精炼、合理、有序、针对性强和课程信息量大的特点。
2.2分级分领域设置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企业的岗位需求
普通高校就是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工商管理专业更是如此,所以在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到与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相结合,针对不同的行业的职业特点对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要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把工商管理专业岗位细分(工业企业、银行、保险、物业等),对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物业管理、企业会计等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结合企业的岗位要求构建核心知识能力的模块,融入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由于我们在校教学学时有限,构建专业教学模块是一定要做到:第一,应把工商管理专业最前沿、最新成果、最新概念原理和操作技法不断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之中。第二,要针对职业岗位内容的不断变化、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及时对管理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修改,以便适应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第三,要认真筛选课程构架和内容,把知识性、应用性有效结合。
2.3注重职业资格标准的对照,加强“对证施教”的要求
管理人才培养应该既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正常的学历毕业证书,同时课程体系教学中还要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计算机等级证、会计上岗证、证券从业证、保险从业证等等都需要毕业生在教学阶段考虑,这是他们走上职业岗位的敲门砖,对毕业生顺利择业能够形成很强的竞争优势,所以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或是设计一些选修课程让有精力的学生加大学习宽度,提高学生竞争力,也为用人单位提供行业认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4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大校内校外实践
工商管理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经验教学,在保证正常的理论和专业课堂教学同时,应加大校内校外实践教,这样学生才能从具体案例中摸索出有针对的管理理论,不至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造成假、大、空。所以,应从企业职业的需要出发,突出重点行业的职业能力,加大校内实训、校外实践和毕业实习等环节,满足行业对专业技术实际操作型人才的要求,同时在专业教学安排上应有案例教学,应安排大量实践课程,还要有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这样才能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保障。
3建立适应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3.1以工作过程的实用性来设计工商管理各方向课程体系
由于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因此我们的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要随着社会需求不断调整。首先,我们要对社会经济行业和职业需求岗位定位,这样才能设计我们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其次,我们还要分析各行业这些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最后,我们要以岗位任务来设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课程体系,以此来设计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课程体系,这样我们的教学和培养体系才具有针对性。具体实施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先把各个管理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分解。第二,把分解的子任务所涉及的理论作为教学项目,以此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案例。第三,把岗位要求和课程体系结合起来设计教学考核体系和标准。通过这三步我们就能把企业和学校有效结合起来,培养目标更具体更实用更有针对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来弥补实践教学师资的不足,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职业生涯,还可培养学生对职业的感觉,做好就职前的热身运动。对企业而言,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也利于企业发现人才、选择人才,也为企业节省了后期人力资源的培训成本。
3.2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方法设计
对于学生和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应以职业能力作为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考核方法应该多元化,在专业教学阶段应以理论考试为基础辅以实训设计考核,即在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时,应以学校的考核评价为主,同时也要结合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及测验、实验实训及考试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但要注意模拟实训、计算机操作、案例讨论等实际操作的分值,加大过程考核的比重。在实践环节考核要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即在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时,主要以企业对学生的表现考核为主,综合评价学生完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效。
3.3加强工作过程的工商管理方向的教材建设
为让学生能在学习和工作中进行全真化学习,教材建设也是学校课程设计重要环节。工作过程的工商管理方向的教材建设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要明确。在工商管理专业各个方向的教材建设中,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我们首先要立足于本地经济环境,突出本地企业和行业特点和特色让教材框架和内容更具有实践性和知识性,比如本地区建材行业较多我们就要加大建材行业的特色。总之,应以行业集聚群为导向为当地经济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第二,还要注意结合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以及经济专业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运用,与时俱进。第三,还应按照工作任务需要在教材的内容中设计一定的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角色互换、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的金融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能更好地融会贯通。
3.4加强工作过程的工商管理方向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想培养出社会和企业实用人才,学校和教师应能第一时间把握社会和企业需求和动态,了解企业生产流程,这就要求学校不仅仅具有超强的理论素质专职教师,同时还要拥有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所以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学校的特聘教授或教师,充当实训环节和实习环节老师这样会更具针对性。二是鼓励在校青年教师带薪下到企业锻炼,不仅促进了校企联合寻找到合作项目和科研经费,更主要的是提升了老师实践水平,为日后教学工作提供了素材。三是鼓励教师开办公司和企业,吸收在校学生或已毕业学生加入,形成产学研一条龙。在公司和企业运营中寻找教学突破点,通过实际操作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培养的学生更加贴合社会和企业需求。在工商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要认真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考核标准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出发,层层把关,促使普通院校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符合目前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增强社会竞争力。
作者:贺勋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