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产学研用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产学研用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产学研用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性人才培养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产学研用”模式被提出,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也为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推进校企合作提供了基本保障。基于此,文章概述了“产学研用”模式及其意义和应用的必要性,在满足产业、市场实际需求、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学研用”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措施,旨在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学研用”模式;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实践性强、创新性强、应用性强的综合性人才,是适应时展和社会变革的新时期人才。随着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入,一些新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被引入高职院校,如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这些新型的办学模式体现了“产”和“学”的结合。然而,受师资条件、办学经费及配套教学设备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办学模式并未很好地实现生产和教学融合目标。如何实现产学融合,突出职业教育的教育特色,仍然是高职院校需探索的重要课题。“产学研用”教学模式以行业发展为导向,融合了教学资源,将行业政策、产业链和教学连接起来,旨在从根本上培养实践性强、适应性强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该模式为工商管理专业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1“产学研用”模式概述

“产学研用”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适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产学研用”教学模式通过特定的管理手段和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和学校条件的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产学研用”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可以发挥院校科研、企业实践等功能,实现全方位复合型的培养目标。由于“产学研用”教学模式可以在学校和用人企业之间搭建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在“产学研用”模式下,企业可以应用学校的研发资源实现产品升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企业也可以提供实践平台满足教师的科研实践需求和学生实践时间需求,有效地提高学校师生的专业研究兴趣。

2“产学研用”模式的意义

2.1“产”与“学”结合的意义

随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产”和“学”在高职教育中的融合程度不断提高。“产”和“学”互动合作的模式,实际上也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度发展。“产”和“学”结合,通过校外导师指导、校内定岗实习等手段将教学和产业生产融合。校内导师带队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一方面为合作企业增加了新的劳动资源,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流动性,也有助于推广企业品牌,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教师和企业双方的指导,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对劳动市场的适应能力。

2.2“产”和“研”结合的意义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不管是国有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在当前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环境下,企业也需应对市场错综复杂的变化,转变自身发展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急需进行内部管理的升级和外部市场战略的调整来实现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的高度融合。将“产”和“研”有效结合,可以使企业获得最前沿的科研效果,构建最先进的工商管理模式。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企业生产实践有效结合,生产实践应用教师的科研成果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教师可以通过企业实践验证研究成果。“产”和“研”的有效结合真正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保证校企双方的效益。

2.3“产”和“用”结合的意义

“产”和“用”的结合强化了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效果,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实习机会,有助于学生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了弥补传统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弊端,教师可以发挥企业实践教学的功能。学校可以将“订单式”培养模式引入教学中,采用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校企合作举办比赛等方式,真正培养出适应新时期企业需求和经济发展特点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3“产学研用”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应用的必要性

3.1有关实践能力的研究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根据对知网上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研究人员对理论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积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在实践能力转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1]。

3.2有利于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国有企业,都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问题,企业内部对高级管理人才需求量较大。另外,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表现为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敏锐的市场观察力等,这使工商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不仅需要覆盖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挖掘行业企业的资源和发展潜能,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应用“产学研用”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3.3有利于完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虽然对实践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努力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有效结合,不断提高专业人才个性化发展水平。但是,分析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情况可知,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规划和教学方案设置方面仍未能实现实践和理论教学的平衡、对实践教学资源挖掘程度不深、科研与教学实践结合也并不紧密。“产学研用”模式将实践生产引入教学活动,专业教学成为“研究+实践+教学”的系统模式,其应用有利于完善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2-3]。

4“产学研用”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4.1强化改革意识,找准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院校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近年来,实践型人才需求越来越突出,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需要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探索,不断提升毕业生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需要意识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性,整合校内校外办学资源,将产业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应用“产学研用”教学模式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分析自身办学环境和学校实际情况对“产”“学”“研”“用”四个要素进行分配和整合,找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学”“研”“用”四个教学资源的作用。

4.2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应基于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科学系统的培养方案,实现就业目标、升学目标、创业目标等硬性指标。基于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才能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规划大纲,建设系统的课程体系,还可以随着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工作。教学方法可以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将SYB创业培训融入教学中,增加核心课程的课时比例,提供一定的选修课程,使学生有一个系统的学业规划。

4.3强化过程管理

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成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学科专业来校审批教学方案,指导教学相关工作。基于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整合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培养需求,制订培养方案。企业和院校教师合作编制教学辅导书,成立专业部门联系企业、院校,保障双发的需求,及时解决合作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为“产学研用”模式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4.4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在“产学研用”模式下,高校需要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丰富评价指标,建立多元化、系统性的评价体系。将“产”“学”“研”“用”四个要素都融入评价体系,激发该模式下各个主体的活力,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激发学生提升自身多元化能力。基于人才评价机制提供针对性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进而促进产业、高校、科研之间的融合和交流。教学评价制度可以按照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根据教师的评价标准设计,将考勤、考试、答辩、实践业绩等各项成果计入考评,设置实践教学督导员指导并考核学生的实践工作,检验实践教学质量。

5结束语

基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背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下,通过“产学研用”模式整合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产学研用”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逐步改善。为此,需进一步探究“产学研用”模式的内涵,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整合“产”“学”“研”“用”四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产学研用”模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桂芳.“双创”视角下用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应用及创新[J].长春大学学报,2020,30(4):116-118.

[2]农成敏,唐鹏程.“产学研用”模式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营销界,2021(7):162-163.

[3]熊露.JIA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0.

作者:李晓珏 单位:共青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