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公路修养护机制发展趋势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养护管理机制现状的比较,对公路大中修养护机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河北省公路养护管理新机制的参考模式。
关键词:公路养护公路大中修管理机制发展趋势
DevelopmentTrendofLargeandMiddleScaleCuringofHighway
LiZhongqiuMaJingkun
(1.DepartmentofCivilEngineering,HebeiJiaotong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Shijiazhuang050091)
Abstract:Basedoncomparisonofhighwaycuringsystemsathomeandabroad,thedevelopmenttrendoflargeandmiddlescalecuringsystemofhighwayispredicted,andareferencemethodofnewmanagementsystemofhighwaycuringforHebeiProvinceisputforward.
Keywords:highwaycuring,largeandmiddlescalecuringforhighway,managementsystem,developmenttrend
1概述
公路养护是保持路况完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的根本条件。如果公路缺养、失养,路况必然会很快下降,道路通行就必然受阻。所以在公路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养护工作。在整个公路养护工作中,路面养护是公路养护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是因为路面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构层,关系着行车是否安全、快速、经济、舒适。因此,路面养护质量是公路养护质量考核的首要对象。
交通部在《公路拥护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要求到2010年要基本完成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要在全国基本建立起精简高效、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办事规范的新型公路管理体制;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立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管理行政法规、养护技术规范体系,适应依法治路、规范管理的需要。
为实现交通部这一《纲要》的要求,全国各地的交通管理部门都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但各地实际情况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为建立一种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必须结合各地的成功经验并参考国外管理模式,进行体制创新。
我国公路大中修养护机制改革,是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精简机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公路养护队伍,提高公路养护的技术水平,实现公路养护的机械化,提高资金效率,全面提高公路养护质量。最终实现公路管理与养护生产分离,积极培育和发展公平竞争,形成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市场,实现公路养护决策、养护投资机制的科学化,养护管理机制的现代化。
2国内外养护管理机制现状比较
国外发达国家的公路基本建设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即基本完成,从20世纪60年代始,各国公路适用技术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逐步转向公路养护管理方面,公路养护的投入所占公路事业资金比重已远远超过公路建设。对公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现有公路的养护维修,保证公路功能的正常发挥。
由于国情不同,国外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差异很大,但管理目标却非常一致,就是要保证高等级公路的高效运营,使巨额建设资金能够及时收回,并不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国外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及养护作业方式的机械化。
在国内,随着公路建设的大规模发展,公路养护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公路养护在整个公路建设和管理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我国公路养护体制目前仍然带有很大的计划经济的特点,与目前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造成养护资金短缺、公路养护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
多年来,国内一般公路一直采取公路局、公路分局、公路段,即集路政、养护、施工管理为一体的三级公路养护体制。近年来国内的养护管理改革主要为养护体制的改革,重点在精简机构、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改革人事、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养护生产方式,培育养护市场化机制;小修保养实行总额控制和定额计量管理;承包方式有民营承包、内部承包,合同管理等。有的省份成立了专业养护公司,实现了比较完善的养护工程招投标管理;有的省份编制了《公路小修保养概预算定额》;个别省份对国、省干线实行直接管养;对大中修养护工程各省份基本实行了内部或公开招投标、监理机制和合同管理机制。广东、江苏等省引进公路养护质量与养护决策检测咨询机制;部分省市推广采用了公路管理系统,进行路面与桥梁的养护管理决策,但大都不够完善,因素之一是检测手段技术的落后,而技术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工作量太大,缺乏专门的快速检测设备与技术人员。
3公路大中修养护管理机制发展趋势
(1)科学决策全面实现预防性养护
要采用先进的公路检测设备,及时掌握可靠的技术检测基础数据。采用先进的公路管理系统,以及专家评审咨询机制等,实现养护时机合理、养护决策科学化,投资效益最优。
①实现养护合理时机科学决策
目前大中修养护管理项目决策程序是当年4月底前报送下年度计划养护工程项目调查报告→省厅公路管理局审查批复→施工图设计→当年9月15日前设计文件上报省厅→省厅按规定程序下达计划文件。这种程序确定方案前置,往往会发生审批后路面突然急剧破坏而使计划明显滞后的情况,无法实现及时养护。这是以人为经验型为主进行养护时机决策不可避免的弊端。因此要实现养护合理时机科学决策,抓住最佳时机进行养护。
②实现养护投资的科学化决策
目前我省养护投资每年9亿元左右,只能维持,大都没能实现预防性养护,有甚至的造成失养。今后要进行养护投资的科学化决策,实现预防性养护。延长大、中修时间,使道路设计期内,养护费用最低。
③编制公路养护中、长期规划
借鉴国外已有的成熟技术和成功经验,利用先进的公路管理系统,根据公路等级、路面等级、建设时间、交通量预测、养护水平、养护质量要求、公路性能变化规律、新建路网规划,以及养护投资等综合情况,编制建立公路养护中、长期规划,实现公路的全面预防性养护,使养护投资总体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2)充分发挥养护资金投入效能
由于公路资金的严重短缺,导致养路经费的入不敷出,公路超期服役问题比较严重。要强化养护资金管理,实行养护投资定额管理,提高资金投入效益。通过养护费用定额包干使用,结合养护质量目标考核,来解决目前养护费用管理中的养护成本高、个别地方平调和无偿借用养路资金,以及养护费用会计监督弱化等问题。
(3)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长效机制
公路养护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长效机制,避免短期行为。要将小修、中修和大修结合起来,明确养护年限目标,完善合同管理,鼓励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产生长期效益,形成养护的良性循环。
(4)制定适合我国特点的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
1994年,交通部修订颁布了《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J075-94),适用于一般公路和混合交通的汽车专用公路。该标准采用以公路病害和缺陷为病害含量指标的“好路率”作为评定公路养护质量的主要指标,另外还采用“养护质量综合值”指标。该标准的颁布对于客观、准确地反映全国公路的养护质量,指导基层养护机构进行养护生产,促进公路养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起了重要作用。但评价指标中,对影响行车质量与安全的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能,影响路面使用寿命等指标重点不够突出。
2002年,交通部印发适用于高速公路的《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试行),采用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指数MQI和相应分项指标来确定高速公路的养护质量。对公路大中修工程项目还没有相应的质量标准,一般参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JJ071)执行。
我国要以“现行规范为依据、结合省情、突出重点、便于操作”为原则制定各省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突出影响路面行车质量、行车安全及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以保证公路的服务水平。
(5)广泛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
在养护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要使用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手段,对养护情况进行及时而科学的检测,以全面准确地掌握养护质量状况,并科学分析预测公路性能变化规律,为养护管理、养护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6)引进公路养护质量咨询机制
引进公路养护质量咨询机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中介咨询机构对公路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测评估。养护管理部门依据公路养护质量检测评价报告,加强对公路养护质量的管理力度。
4探索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新机制
4.1制定强制性的路面养护技术标准
公路养护工作涉及路面、路基、桥梁、安全等所有的公路设施,内容十分繁杂。而且有许多内容无法用量化指标来评定。路面状况是影响行车的最重要因素,所以首先制定强制性的路面养护技术标准,确保公路的服务水平。
4.2建立路面质量检测评价制度
建立路面质量检测评价制度,使养护质量满足要求。同时采集路况数据,为养护大中修决策提供基础数据,保证路面养护质量和养护决策的科学性。
在路面使用初期,对各路段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并按照规定的调查频率对路况进行检测评价,通过路况数据评定路面状况,充实完善公路数据库。对路面使用性能进行长期观测和调查,研究其变化规律,分析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以确定养护对策方案和养护计划。
4.3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获取路面管理数据,同时利用路面管理系统,实现路面养护决策科学化,全面实现预防性养护。
4.4大中修养护经费实行定额管理
为充分发挥养护资金投入效能,强化公路养护投资管理机制,实行养护投资定额管理和招标管理。
4.4.1省厅对大、中修项目实行定额管理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公路等级、路面等级、交通量大小、路况等情况,结合交通部与各省有关养护定额编制办法和养护定额来测算定额。养护费用定额包干使用,养护质量目标考核。
同时,引进公路养护质量检测咨询机制,根据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咨询报告,及时核拨工程资金,即省厅对大中修工程先予拨部分工程款,然后按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拨付资金。
4.4.2对大、中修项目实行招标管理
根据大中修定额,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合同管理;实行监理机制和养护质量检测咨询机制,以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
4.5引进公路养护质量咨询机制
引进公路养护质量咨询机制,加强养护质量的监管力度。在目前的养护质量监督控制体系中因检测工作量很大,而又缺乏专业的快速公路检测设备以及专业检测人员等,导致不能及时提供全面系统的检测数据。
建议对公路的养护质量,引进咨询机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中介咨询机构进行检测评估。参照国外经验,结合各省实际情况,公路管理部门可在公路检测设备的投资和检测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养护管理部门依据公路养护质量检测评价报告,加强对公路养护质量的管理力度。同时,建立养护质量数据库,以预测使用性能,科学决策,全面实现预防性养护。
4.6完善加强合同管理
完善加强合同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长效机制,避免短期行为,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小修保养、中修和大修相互之间不挂钩,容易形成养护单位对小修保养不积极,等待中修;而中修时也不重视,又等待大修的情况。同时,对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积极性也不高。
应明确养护年限目标,养护质量新标准、完善合同管理,鼓励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产生长期效益,形成养护的良性循环。
(1)应制定养护使用年限目标要求
如对高级路面,中修的使用年限目标为4年以上,大修的使用年限目标为6年以上;大中修使用年限内只进行日常养护、小修保养。
(2)对新改建公路的标准要求应严格把关,以减轻大中修养护压力。
现行规范对高级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为12~15年,在设计年限内允许进行一次恢复路表功能的罩面维修。但目前国内路面实际使用寿命,还达不到规范要求。目前,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可对新改建公路的高级沥青路面质量要求达到如下目标:3年内不小修保养,6年内不中修,10年内不大修。即在设计使用年限前3年内只做日常养护(3年),第4~6年内进行小修保养,第7~10年内中修,第11年以后才进行大修。新建桥梁10年以内不中修。
(3)完善加强合同管理
建议对养护承包期、承包费用方式、以及缺陷责任期等合同内容进行完善。
如小修保养制定5年承包期,明确考核目标,实行总额承包,定额计量支付等。5年承包期可采用3+2或4+1形式,也就是说先与承包人签定3年或4年合同,然后根据承包人的情况、条件变化、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定,以解决是否续合同或更换承包人。
对大中修、新改建的质量缺陷责任期延长,与养护使用年限目标相联系,同时建立奖励机制,以保证双方利益。
4.7建立养护质量评价制度及处罚办法
每年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中介咨询机构进行养护检测评估。用数据说明养护质量,省厅部门依据公路养护质量检测评价报告,加强对公路养护质量的管理力度。
4.8项目业主公路的养护管理
(1)实行大中修费用年度定额预留
按照预测的公路大中修年限及大中修费用,每年从公路收费中预留大中修费用,实施大中修时集中使用。不足部分当年补齐,节余部分留做下次使用,建立专门帐户,专款专用。
(2)公路的养护质量、大中修的决策,由项目业主负责,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中介咨询机构,按照有关养护规范,进行检测评估。
5结语
公路养护在保障路网畅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路养护中的大中修工程,工程量大、占用资金多,在公路养护中处于非常突出的地位。通过对公路大中修养护机制的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公路大中修养护机制。新体制将充分借鉴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最新养护技术,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手段,改变现有公路大中修工程的管理方式,从而有效地使用养护资金、提高公路养护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玉利.路面管理系统原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2]交通部.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高速公路编委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许永明.公路养护与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5]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李中秋马敬坤(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050091)
作者简介:李中秋,男,1960~,教授。主要从事路桥教学与研究工作。
研究项目:本文是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研究课题《公路大中修养护机制研究》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