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产业发展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产业集群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国家和地区参与市场分工、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分享更多收益提供了发展平台,出现了产业集群趋势。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密集区构成的经济圈成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导力量。经济越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现象越明显。
一、产业集群效应
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产业集群可提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同时增强城市化的经济基础,是城市化中期阶段的重要推动力。
1、合作—竞争效应
产业集群会带来原料供应商和产品经销的批发商的集聚,有利于实现企业间纵向合作。这种合作建立在相互需要的基础上,没有固定的约束,随时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合作伙伴;纵向合作是介于纵向一体化和市场交易之间,在资金投入不多、投资风险较低的情况下,可获得相对稳定的资源和客户。企业间的相对稳定合作可增强信息交流,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扩散,产生集体效率,同时,产业集群内部竞争又会促进企业的发展,扩大集群的竞争力。
2、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
围绕一个产业的系列产品,厂商间分工密切,每个厂商负责一道工序,相互协作。专业性分工带来了高效率,产品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节约成本,从而形成范围经济效益。集群生产规模的扩张带来的单位固定成本的降低、地理位置的集中,减少了能源和原料损耗,缩短了原料和产品运输距离,从而节约了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企业就通过产业链的专业分工以及相互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享受到了规模经济效应。
3、外部经济效应
行业规模的扩大使个别厂商得到好处。如服务、运输、人力资源、信息,知识溢出等方面的方便条件,从而降低厂商的成本。集群内各种发达的市场,降低了采购成本,人才的聚集使搜寻和使用成本大大降低,产业集群竞争力明显。产业集群所形成的区域品牌资源使每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得到提高。
4、区域品牌效应
通过“区域品牌”效应,如法国香水、意大利的时装、瑞士的钟表,一方面使每个企业都受益,可降低企业广告费;另一方面,“区域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单个企业的品牌持续效应的维持难度过高,而集群内部所遵循的优胜劣汰竞争规律,只要不是外部原因,区位品牌的效应更易持久。
5、学习与创新效应
集群发展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企业相对集中,更能感受到竞争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集聚对创新的贡献还在于同行业之间的非正式交流,不同公司员工之间直接接触,能激发新思想、新方法的应用,促进学科交叉和产业融合,使新产业和新产品不断出现。此外,由于在产业集聚的地方工作,创业者能更容易发现产品或服务的缺口,受到启发建立新的企业。再加上产业集聚区域的进入障碍低于其他地区,因而开办新的企业要比其他地区容易得多。
二、产业集群与城市化
产业集群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世界范围来看,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
1、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城市化进程
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通过产业集群形成地方产业分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创造更好的内生增长机制;打造区位品牌,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根据本地资源基础,走适应区域发展特色道路,从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的提高过程也是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就要参与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重新配置过程。只有城市竞争力得到提高,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促进城市发展。所以,提高城市竞争力不仅能促进城市的发展,还能推动城市化进程。产业集群增强了产业竞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扩大了城市化的经济基础,是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2、产业集群对城市化进程中区域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产业集群可改变产业在不同地区转移的规律,因而对区域间城市化进程产生影响。按照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的观点,产业在地区之间的转移存在“梯度转移”规律,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轻工、纺织等产业随着经济发展会逐步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东南沿海地区的先天优势,如区位(交通便利)优势和政策(改革开放从此开始)优势,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减弱或丧失。但产业集群使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后天优势”——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配套条件,这正是如今投资者选择投资地点时非常重要的决策因素。在我国劳动力市场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作为中西部地区的相对优势——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东南沿海地区同样可以分享。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产业集聚条件形成后,就增加了中西部地区要获得这些条件难度。在劳动成本优势与产业配套条件的组合中,中西部地区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因此,中西部地区要发展,就不能等待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而应充分掘和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为产业转移形成相对应的产业配套条件,才得以充分发挥劳动成本优势。
三、产业集群与城市圈的关系
产业集群与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它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城市圈的建立和发展,又和产业集群的建立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
1、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圈经济的发展
首先,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推进城市圈内城市化进程。产业集群促使第二产业的急速发展,并带动与此相匹配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使该城市圈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日趋合理。同时,由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导致农村人口城镇化、土地价格上扬、劳动力成本提高,促使产业集群向周边地区扩散,带动周边地区城市化。相同的产业结构会把城市联系起来,形成城市圈。城市圈形成后又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没有工业化的产业集群就没有工业化,也就没有城市化。
其次,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城市圈形成专业化产业区,促进圈内各地区各产业的融合。产业集群发展促使区域发展为专业化产业区,即大量企业集中于一个主要产业,以生产经营性企业为主,同时包括关联类、依附类、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基础设施,通过劳动分工提高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城市圈的竞争力。以长三角为例,随着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差距的缩小,区内产业梯度效应递减,长三角的发展正从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向产业分工协作模式转变。通过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区域内的竞争与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使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在提升整个城市圈竞争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产业集群一般以中小企业居多,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不易发生区位移植,其形成的产业集群更具有地方根植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像浙江特色产业区中的中小企业,不仅具有很强的经济活力,而且能带动整个圈域经济的迅速发展。
再次,产业集群有利于城市圈持续发展。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的重要基础是依靠本地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支撑机构间集聚所形成的“区域创新系统”,形成一个由完善、发达的供应商,有经验、挑剔的客户群,垂直、水平联系的众多企业和各个支撑机构之间共同作用,形成知识和技术创新及其有效的扩散系统。从创新的支持力量上看,集群内的相应支撑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是产业创新中的重要支持力量,使产业创新后劲十足。在产业范畴上,集群的范围广于专业化,参与、引导和影响产业的发展因素更多,甚至包括客户,这样有利于收入在圈域内的再分配,避免了专业化圈域中因职业不同而出现的收入差异大的现象,有利于社会公平。同时,对政府而言,产业集群更有利于政府管理,增加政府税收,解决就业,有利于圈域和谐社会的建设。
最后,产业集群的培育有助于推动政府角色转变。通过培育发展符合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能够促使政府走出狭小空间的利益局限,从城市圈整体竞争格局出发,转变政府的角色定位,向服务型政府方向发展,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将投资重点放在改善产业集群的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实施激励研究开发、教育培训等政策,影响产业集群的发展。
2、实施城市圈战略有利于推进产业集群政策体系的建立
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在特定的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有相互关联性的生产企业和专业化的供应商。一般而言,产业集群由五大部分构成,包括整机企业、配件供应商、市场销售商、管理机构、中介机构。城市圈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个城市组合成一个体系,圈内交通非常便利。城市圈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城市圈的资源聚集与整合能力,它不是简单的圈内各城市竞争力的加总,而是各城市之间合理地分工与配合,对内整合各要素资源、形成整体凝聚力,对外所扩散出来的一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对其他区域所产生的影响力。城市圈的核心城市首要任务是发挥其集聚作用,把生产力优势充分集中起来。产品集聚效应造就一个非常好的投资环境,只有积聚起来才有发展。因此,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施城市圈战略,实现圈内地区利益协调,建立统一市场,是筹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地区经济关系形成城市产业集群的惟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