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会展场馆后续利用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会展场馆后续利用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会展场馆后续利用管理

摘要:大型会展场馆规划中,明确后续利用目标并保持其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是有效后续利用的关键,大型会展场馆要以改造和扩展城市区域为主要目标,以树立标志性建筑和建立部分小型功能性园区为辅助目标,把其建设成将来的新兴城区。上海工博会场馆设施对工博会整体有着的重要意义,而场馆设施能否有效地得到后续利用是规划中设立明确的后续利用目标、并在筹备运作中始终保持世博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从而实现其后续利用目标的必然过程。因此,后续利用不仅是衡量工博会成败的评价指标,而且是世博会规划的灵魂,渗透在规划的每一个环节中。

关键词:大型会展场馆;规划;后续利用

场馆及相关设施的后续利用总是众人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人们把能够有效后续利用相关设施”列为会展场馆成功与否一个征性指标,这足以体现后续利用会展场馆设施对工博会整体的重要意义。而场馆设施能否有效地得到后续利用并不是偶然,也不是仅凭会展会之后策划运作得到的结果,而是规划中设立明确的后续利用目标、并在筹备运作中始终保持会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从而实现其后续利用目标的必然过程。因此,后续利用不仅是衡量会展成败的评价指标,而且是会展规划的灵魂,渗透在规划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一.大型会展场馆后续利用的意义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举办国际性活动是一个城市建设发展的契机,它除了能带动商贸和旅游发展外,还能够推动城市硬件和软件建设。这些推动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必须要有长远的目光和科学的思路,体现科学的发展观。在筹办中就要充分考虑后续发展,应充分研究会展设施及相关产业的后续利用和发展问题。我国大型活动中的场馆建设大多数有重建设、轻使用的弊端。许多城市的“节、会、展”兴建的体育场和体育馆、歌舞剧院、博物馆、展览馆等,除了赛事展示以外,如何考虑它的多功能使用这方面是比较滞后的。今后持续发展的场馆设施,首先应成为按市场规律运行的企业,因此,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在会展活动后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转换.包括场馆设施的建设与经营管理。通常国际的大型会展活动的投资规模是汇集游客的流量来设计的,一般建的时候都要讲“地方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水平,其气势和规模让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然而,会展活动以后的后续利用和发展考虑得不够。因此,整个会议展览型和旅游经营型结合,一定要在开始的时候,就要从旅游经营型来考虑,包括我们的场馆、设施要利用,就要有客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始的时候就从经营型考虑,要在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具有科技含量和参与性强的项目,始终保持对游客较强的吸引力,才能成为长远会展、旅游的重要场所。

二.大型会展后续利用所遵循的四大原则

1.会展前与会展后相结合

在确定会展场馆和设施的会展后利用时,不能孤立地考虑某一场馆,需要将其与周围地区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使该场馆的利用能够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助推器,成为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只有与周围地区的发展需要相结合,该场馆的利用才能实现最大效益。

2.有形与无形相结合

场馆的会展后利用不能降低场馆自身原有的含金量,因为这些都曾举办过会展的比赛,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因此在会展后利用时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场馆的无形资产,而不是让其贬值。

3.务实与创新相结合

对这些场馆的需求进行评估时要本着现实的态度,同时需要创造和开掘新的需求市场,拓宽场馆的利用渠道。此外,众多场馆的赛后利用需要协调,场馆间不要相互竞争。

4.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场馆会展后利用的招标将面向国内外,而且让公共机构以及私人企业都参与进来,并尽量让民间资本参与到赛后场馆的利用上,对场馆实行项目管理。

最初在设计会展场馆时就应当充分考虑到会展奥结束后场馆如何使用的问题。如果仅仅考虑到如何使场馆满足会展的需要,而忽略了会展结束后如何利用场馆,那将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不使场馆在会展结束后成为“闲置品”,会展组织者应当建立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对场馆的赛后使用问题进行研究和策划。

三.上海工博会场馆后续利用的经验

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上海工博会”)是中国唯一的以高新技术装备为交易、展示主体的大型工业博览会。每年11月份在上海举办。创办于1999年的“上海工博会”,已成功地举办了六届。经过六年的培育,“上海工博会”的层次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工博会”已成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工业博览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7个中央部、委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上海工博会”的规模得到不断的扩大,从第一届的1.5万平方米扩展到第六届的8.5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从第一届的400多家增加到第六届的1286家;参展展位从第一届的800个增加到第六届的3359个;参观观众从第一届的22万人次增加第六届的38.1万人次。

上海工博会是由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目前世博集团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企业化运作。股东会、董事会、经营班子和监事会按照公司法运作,股东单位每年都能分红。工博会以后这几年,又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和1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第一个重点是工博会周边,按照“优质景区加周边房地产开发”的旅游房地产模式开发了旅游生态房地产业,旅游生态房地产业是下一阶段集团发展的重点产业。世博集团已征下了3千多亩地,计划开发2000套生态型别墅和公寓。做强做大结合城市生态的房地产业,以世博集团在工博会周边的土地资源储备为基础,发挥园林园艺的优势,利用集团雄厚的资金,创造性地建好工博会生态社区,使之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好的生态社区,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第二个重点是做强做大以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会展、会展文化传播为核心的产业,创建一流和全国先进的会展中心,进一步确立在上海国际会展业的龙头地位。

第三个重点是园林园艺产业。世博集团不局限于已经做过的园林园艺的景观和这个品牌,而是要在上海建设一个世博园艺大世界,整个规划是设计成一个园艺大市场,引进美国的、日本的甚至是香港的、台湾的以及国内的一些品牌的园艺公司,这样就成了面向东南亚的园林园艺市场,把世博集团建设成云上海园艺行业的龙头企业。

世博集团正在努力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建成上海的旅游会展行业的航空母舰,经过努力,实施低成本扩张,甚至是跨越式发展,争取成为达到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上海工博会不局限于功能性园区的目标首先上海就园区建设已经有了一个整体规划和安排,象张江高科技园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等已经初步成型,建设新的园区应当考虑与原有园区规划的协调其次上海工博会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这一方案难以实施第一,综合型世博园区改型为专业性园区难度较大与专业性工博会不同,综合性工博会的场馆由参展国承建,不易于统一规划;而且综合性工博会的展览内容比较广泛,没有较强专业性的主题,因此功能要求各异,不易于改型为具有同一功能和要求的专业性园区第二,上海工博会址位于浦江两岸,与城市中心地区相邻,既不符合专业性园区尽量集中、彼此紧密联结、交通便利、以求高效率的要求,也没有再扩展的空间相反,上海工博会的特点决定了第三类后续利用的方式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上海工博会的规划应当以改造和扩展城市区域为目标这是因为园区的地址位于浦江两岸的原重工业区,且紧靠现城市中心区域边缘,正需要改造以满足城市中心扩展的要求会址跨域广,规划控制范围总面积为6.68平方公里,正符合快速发展的上海扩张的需要起于南浦大桥的一头与外滩和陆家嘴地区相连,符合这两大重要旅游和商业区扩展的需要上海工博会的筹备工作中政府的大力度调控也确保了工博会规划和城市规划协调、实现规划目标的可能性而且根据官方发言,工博会地区被确定为向市民提供高质量公共活动设施和活动空间的地区,最终将融入城市的布局如何规划永久性建筑的布局和后续利用方案,即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又与永久性建筑展后功能要求配套的基础设施性能和布局,低成本和低拆迁成本的非永久性建筑方案,是上海工博会规划接下来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如此,在以改造和扩展城区为主要后续利用目标的基础上,上海工博会还可结合树立标志性建筑和把部分区域定位为小型功能性园区的辅助目标会址与之相连的外滩和陆家嘴地区就是上海的两大标志和主要标志性建筑所在地,在这一延长线上出现更多的标志性建筑是符合发展趋势的考虑城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标志性建筑应沿河而建,成为浦江两岸风景线的延续而小型功能性园区,在多功能的新城区即是必然趋势也是必需条件顺应国际展览局对综合性工博会永久性建筑不超过30%的规定,上海工博会园区内的永久性建筑的分布可适当集中,建筑风格和功能也可适当统一,以符合工博会结束后改型成为居民和游客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服务的功能性园区的需要这样,上海工博会的会址将成为将来上海城市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他的长期效益为上海实现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的目标贡献力量。

四.上海工博会经验的启示

1.筹办中要充分考虑后续发展,不能重建设,轻使用。

如上海工博会的场馆建设,用于会议展览当时是可以的,但会议以后,转为主题公园的使用功能方面就有好多是不适应的。如前些年北京举办的亚运会和许多城市的“节、会、展”,兴建的体育场和体育馆、歌舞剧院、博物馆、展览馆等,除了赛事展示以外,在考虑它的多功能使用这方面是比较滞后的。其实科学的方法是建设之前,就应当考虑好建设这些场馆今后怎样充分利用,以后靠什么来经营。因此,南宁2004年东盟博览会,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海2001年工博会,都会有这方面的问题。

2.明确投资体制,避免非理性投资。

上海工博会期间,很多酒店的投资方是国有企业,甚至是政府部门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投资的,有些酒店就是政府部门的“三产”。会展举办前后,大量的客源带来了酒店业短暂的繁荣,掩盖了这种投资的非理性。我们认为应当理性投资。上海在筹办工博会之后,星级酒店就供过于求,出现了削价竞争等问题。因为一个城市所能承受和容纳的酒店数量,客观上取决于这个城市的规模、客源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能盲目扩张。我记得美国在举办奥运会的时候,就采取了用学校的场馆进行改造,来接待游客,我想接待旅游者可以采取很多种方式。当初团中央组织我们到日本去的中国青年友好代表团,就是在日本友好人士的家里居住,他们像接待亲人一样亲切友好,甚至跟我们交流关于中国和日本友谊方面的民间意见。民居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比住五星级宾馆印象要深。

3.场馆建设应该从长计议,充分考虑综合效益。

举办国际性活动是一个城市建设发展的契机,它除了能带动商贸和旅游发展外,还能够推动城市硬件和软件建设。由于当时缺乏经验,上海世博园不少地方还是按照“一次性消费”来进行规划设计和功能布局的,如国际室外展园,当时外国人认为你们就是半年,展会以后就拆掉了,没想到我们一留下来就是5年;还有企业展园的建设,当时都是比较短期,还有世博园在建设过程中,商业街是建在进了大门以后的左边一个坡地上,这并非是旅游的必经之地。世界上其他名园如好莱坞影城在进园前必经过一个商城,其中的很多场景别出心裁,有的是汽车从房顶开出了一半,有的是非常大的一个人头,有的是非常好看的霓虹灯造型,让你自觉不自觉地把钱掏出来。我去过美国奥兰多,还有日本的迪斯尼,就是要经过一个集市,都有大量的能够吸引你购买的商品,好多都是精品,这样一来游客走进园或出园都必须经过这么一个繁华的商业街。

4.大型会展活动的会议展览型功能要与旅游经营型功能结合

今后持续发展的场馆设施,首先应成为按市场规律运行的企业,因此,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在会展活动后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转换,包括场馆设施的建设与经营管理。通常国际的大型会展活动的投资规模是以汇集游客的流量来设计的,一般建的时候都要讲“地方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水平,其气势和规模让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然而,会展活动以后的后续利用和发展考虑得不够。因此,我认为在整个会议展览型和旅游经营型结合,一定要在开始的时候,就要从旅游经营型来考虑。

5.尽最大可能获得企业赞助的机会。

建设大型会展活动的场馆设施时,主要的景点、庭阁和大型的演出,应该可以得到国内国际企业的赞助。在世博园内,我们也有一些经验,世界上3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室外展园,我国34个省区市(含港澳地区、台湾民间建设)国内室外园和10多个企业室外展园得到了参展国家、国际组织和国内各省区市的支持,同时,得到了云南红塔集团的支持,建了一个红塔苑,像建设银行给整个自动化门系统用了五年,赞助了几百万。中国人寿保险给我们做了很多铝合金指示牌、介绍栏,这样利用企业赞助的形式来建设我们的场馆。美国的奥兰多迪斯尼乐园有一个造型特殊的大圆球,这么大的圆球怎么参观,怎么展示?但进去之后就让你坐上自动牵引车,循环转,能够看到各式各样高科技的科学演变,非常震撼。最后转到底下走的时候,通道必经美国最大的电信公司许多新产品的展示。后来一了解,这么一个“球”,上亿资金的投入就是一个AT公司赞助的。它的音乐喷泉又是一家公司赞助的。再过去一看是可口可乐公司赞助的。因此文化设施有些是可以考虑怎么样不依赖于政府的资助。包括有些文化设施场馆。云南大学的科技馆叫德龙馆,是美国的一位华裔赞助的,另外那个逸夫图书馆是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赞助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得到国际国内企业赞助,将会增添大型会展活动的拓展性的营销能力,也是维护和发展重要的经费来源,对赞助企业来讲,树立企业的品牌,宣传企业新的产品将会相得益彰,名利双收。

参考文献:

[1]李国社:《旅游与经济》,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年1月

[2]林宁:《展览知识与实务》,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年1月

[3]徐敏:《中国展览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中国会展》,2002年第15期

[4]高汝熹:《展览功能透析》,《中国会展》,2003年第8期

[5]徐佳:《上海世博会规划与场馆后续利用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2期

[6]于定勇:《青岛奥运场馆后续功能开发及利用》,《海岸工程》,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