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有企业管理创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

[摘要]国有企业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认清在目前情况下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与时俱进,要不断改革现有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在思想理念、组织机械构、技术运用、基础管理工作上进行全面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有经济布局以及结构的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实践无止境,创新不能停留,惟有如此,我们的国有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创新

国有企业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需创新管理思路,改革现有的管理方式,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不被淘汰。

一、国有企业在管理上仍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后,迫使我国国企不得不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国有企业在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仍日益凸现。尽管我国企业管理曾经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日本、欧、美等国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经济转型”使我国国有企业(包括有些国有控投企业)管理不可避免地带有转型期色彩。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烙印依然清晰,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关系”主导管理在任何一个国有企业里,每一个人的权力大小都取决于他与其他人的关系。这是由于多年来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导致的,可以将之称为“关系”主导管理模式。因为在国有企业中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和与其相对应的完善的报酬体系,更因为复杂的关系网的存在,每个人获取的真正报酬直接取决于其权力。在这种情况下,一名管理者所重视的是权力的攫取与权力的大小,很少关注企业的利益。在这种环境中,掌握与控制信息就成了维护其控制权的主要手段。如果下级不知道衡量标准,就无法确定哪些是能够改变权力平衡的行为,也就无法采取行动扩大自身的权力。如果下级不知道整体的计划,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那么也就等于处在黑暗中,只能盲目的按领导的意志去行动,完全丧失了主动权。管理方面存在的信息完全不对称,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二)决策程序不科学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仍存在不清晰问题,制度安排上不能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一个追求长远利益的环境,使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决策的企业的利润没有直接的长远关系,造成决策者管理不够努力。此外,我国企业家队伍中接受过专业正规教育的人数比例不大,尽管在国有控股企业中有所改观,但在老的国企中这一比例还是不高。而且其中大部分决策者是由政府直接任命的,即使是国有控股实行了董事会制的企业,也是走过场,政治色彩浓厚,不讲规则,企业管理决策采取领导“拍板式”权威决策。这样常常会因为一个错误的决策使整个企业面临困境。这样,不完备的制度一方面使有能力的决策者由于责任意识淡薄而忽视管理,另一方面,造成“个人决策、集体负责”这种的决策行为,直接影响了管理效率。(三)高层管理职位的选配论资排辈国企管理岗位选拔采取资深职位制,企业管理模式对职工业绩的肯定除了提高薪金外,更多的是采用升职的方法,激励机制不科学。在选择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时大多是依据其在企业的工作年限与经验,这样使得大量的技术专家升到管理岗位上以后不能胜任管理工作,而年轻且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又得不到提升,人不能尽具才,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管理主要围绕物进行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理念上“物本”观念突出,强调对实物的管理,如注重对设备、厂房、资金、材料等物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人的管理,“人本”管理观念淡薄。国有企业对人员的管理只是生产要素式管理,通过下达指令,让其按指令操作,只对其生产行为进行组织、安排。完全轻视了人力资本这种特殊生产要素的增值潜力,忽视人本思想,这种缺乏“人性化”管理的模式导致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经过国企多年培养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大量流向私企或其他行业,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导致企业发展无后劲。

(五)管理不统筹兼顾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的方式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管理模式。管理的对象总是针对某一孤立的对象,管理的着眼点不能统筹兼顾,而是具体的某一事物,或是生产、或是人事、或是销售、或是材料。管理的出发点是哪里有问题就管理哪里,对于管理问题的处理均为就事论事,就部门论部门,就环节论环节,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很少作通盘考虑。

二、管理创新的实质含义和紧迫性

管理创新其实质是指对企业管理思想理念、管理方式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是企业面对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所作出的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一般地讲,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既有自然的工具属性,又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因此,管理创新是一个非常艰难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既包括管理技术等手段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制度的创新。成功的管理创新实质上是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两方面创新的综合体现和必然结果。对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该从几个方面去认识。

首先,管理薄弱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竞争力低下、效益不高的重要因素。从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在70%以上,而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只在40%左右,管理水平高低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具有重要的影响。管理瓶颈的约束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国有企业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的崛起和外资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国有企业带来了巨大竞争和压力。同时,多年来的重复建设已经导致了结构性的买方市场的形成,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和历史包袱更使其处于竞争中的不妙境地。提高管理水平是国有企业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

再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精神。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空间和多样化的发展方向。现代科技的进步既对管理创新带来了压力,同时也为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和工具,现代管理技术手段的运用,会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对产出的贡献率。

三、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和基本途径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和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思想的创新。各种管理组织、制度和管理行为都只不过是管理者思想的外在表现。据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现阶段仍有不少企业家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不完全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不理解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实质内容,有的企业家不赞成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结构,认为这是“换汤不换药”。相当一部分企业家仍不重视市场问题,不认真调查分析市场状况,不能驾驭市场规律,不熟悉、不善于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懂得资本经营,尤其不熟悉国外市场,不善于改进营销管理,不关心有关企业经营的法律法规,只盯住“关系经济”。因此,要大力在国有企业内部倡导管理观念的转变,通过培训教育或引入新的管理人才,来拓展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视野和思路,要广泛吸收新的管理信息,提高管理者的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使管理创新有一个良好的思想认识基础。

二是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管理组织创新。从体制方面来讲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国企内部来讲要根据市场需求的特点和生产的要求合理设计管理组织,改变传统的单一行政式职能型组织结构,按照精简高效、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来构架新的内部组织结构;在传统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机构十分繁多,职能交叉,管理效率低下,非生产性组织(如党政工团和后勤服务部门)占了企业相当多的编制和人员,同时,真正的生产管理和市场管理机构和人员在企业内部地位不高,编制限制也很紧;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就需要精简不必要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减少中间环节,加强市场管理、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管理机构的力量,如引入矩阵制、事业部制等新的组织模式。

三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日益复杂化,同时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和竞争形势的变化又要求管理者提高反应速度。要解决这两者间的冲突和矛盾,只有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尤其是动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管理信息是管理中的基本要素和中介。管理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管理信息的处理过程。运用现代的信息处理技术,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给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而且还会进一步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和经营思想,促进企业管理的高度集约化和管理信息的共享。

四要重视企业主要经营者在管理创新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国有企业主要经营者可以说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主要经营者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管理风格的形成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具有创新精神的国企经营者,对于管理创新的推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但反之,就会阻碍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属性,我国现阶段仍还有不少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是通过行政任命或行政选拔产生,这些经营者有的不但缺少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训练,同时也缺少管理实践经验,因此,这不能不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有企业经营者队伍管理素质的高低不一。面对国有企业全面走向竞争的新形势,必须逐步改革国企主要经营者的选拔和选拔机制,使得一大批真正具有经营管理能力和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政治素质好的人才走上国企的管理岗位,把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促进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要大力夯实国有企业内部基础管理,为管理技术和方法工具创新提供基本的前提和保障。基础管理包括企业内部基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基本流程的规定、基本信息资料的储备传送以及管理队伍的建立等等。只有搞好了基础管理,理顺了内部基本的生产协作关系,才可能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层次和效率,否则,管理创新只会适得其反,使得企业更为混乱无序。比如在实行信息化管理上,就需要很高的基础管理水平。现阶段我国企业实施企业管理软件的条件参差不齐,大多数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还较低,若完整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的条件并不成熟悉。此外,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动态管理,推进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抓基础管理,才能保证企业在发展中创造适应自身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的效益稳步上升。

国有企业管理的创新,是国企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动力,是国企生存与发展的源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优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实践无止境,创新不能停留,惟有如此,我们的国有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