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用资本理论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信用资本理论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信用资本理论管理

现代经济已经进入信用经济时代,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的市场价值和财富意义逐步显现,不少企业和个人已开始将信用当做资本来经营,对信用的资本特性研究也在逐渐深入。

信用资本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研究信用问题的著作已不计其数,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把信用作为“资本”,即作为能够带来价值增殖的价值,能够与货币资本、物力资本、人力资本同等重要的资源进行研究,则是近些年来的事情。

西方的专家或学者主要是从信用、信用制度方面开展与信用资本相关或相近的研究。一是围绕信用制度研究信用的经济价值。Putnam(1993)揭示“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诚信、准则和网络,它们通过促进协调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二是围绕信任、信誉的市场价值展开。LikMui(2002)、PaulResnick(2002)、PetteriNurmi(2005)等认为,商家的信用行为自然构成其商誉的核心内容,决定其收益大小,信用也就具有了资本的意义,成为决定商家收益大小的经济要素之一。GerardoA.Guerra(2003)认为,身份、隐私、安全等信用信息在信息经济中具有经济价值,因而具有资本的意义。

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说物力资本、人力资本、货币资本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企业的“硬实力”的话,信用资本则是能给一个国家和企业带来长期回报的“软实力”。因此,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和研究信用资本这个概念,既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又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信用资本的基本定义

信用资本是信用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根据信用的作用特别是对市场主体在经济生活中的相应作用,我们可以将信用资本定义为——信用资本是信用本身蕴涵的价值,尤其是信用所蕴涵的对人的信任这种价值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拥有这种信用的企业或个人等市场主体带来经济收益的一种经济价值。

信用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经济关系,即是对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实质还是一种信用关系,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易,更不会有市场经济。而信用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任,是市场主体之间相互交换关系得以成立的信任链条。随着经济市场化、信用化程度的加深,这种以信任为链条的经济关系将会得到相应巩固、加强,并以某种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由潜在的间接的向明显的直接的方向转化。信用本身也取得了自己的发展形式,它将抽象的市场主体之间的信用交易关系转变成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即在市场交易中,市场主体的守信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

信用资本是对物的信任和对人的信任的有机统一。商品信用、消费信用、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等是信用的具体内容,是信用的工具化表现。而信用的主体化表现就是对人的信任的资本化,是人的诚信、资信或信誉与其他经济资源的交换。商业信用等信用工具本身体现了其所有者的资信等级,而市场主体值得信任的程度同样可以转化为货币资本或其他经济资源。经济运行不仅是与人无关的抽象的各种信用工具的流转过程,而且是企业或个人等市场主体的具体的信用交易行为。宏观上的经济信用化水平和微观上的经济交易信用化水平在此得到了较好的统一。经济交易得以持续下去,必须要有信用资本来融合、来保障、来扩大。

信用资本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信誉和资信。信誉是信用的社会价值,它的形成必须以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偿债意愿)和如期履约的经济能力为条件。信用的外部表现则是资信,即具有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加上实践承诺的记录,才能证明其具有如期履约的能力。这既是资信评级的基本原理,又是衡量信用资本的重要方式。可以说,诚信、资信、信誉都是对人的信任的表现方式之一,都从某个侧面体现了信用资本的基本含义,对信用资本的衡量和运用离不开这几个概念。

信用资本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

信用资本的构成要素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信用资本的主体、信用资本的载体和信用资本的制度规则。

信用资本的主体是指处于经济社会交易过程中的企业、个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

信用资本的载体反映了信用资本的大小、特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市场主体征信评信的结果,主要包括对个人的信用评分和对企业的信用评级,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征信评信形式。

信用资本的制度规则是指约束信用资本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一系列制度、惯例或规则,主要包括影响信用资本的特定的制度环境、一定的制度结构和具体的制度安排三个层次。在一定程度上,信用资本是制度规则发展变化的产物。

信用资本不仅具有资本的一般特点,即为市场主体带来经济收益,而且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无形性。信用资源一旦投入到经济运行当中去,就转化为资本。但从形式上看,信用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不具备物质形态,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通过一定的方式取得与有形资本一样的功能。

循环性。信用资本对于居民个人和企业来讲具有循环使用的价值。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会通过征信评级活动客观、全面地反映出来,成为授信的重要依据,从而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主体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例如,某个交易主体越讲信用,其信用度就越高,信用资本就越多,这就形成信用资本的正向循环;反之,交易主体越不讲信用,其信用度就越低,信用资本就越少,这就形成信用资本的逆向循环。

外部性。信用资本不仅会对拥有资本的一方产生后果,还会给他人(外部)带来效应。上个世纪末,我国国有企业“三角债”现象十分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信用资本的缺失所造成的负面外部性影响。

信用资本研究的意义

信用资本能够使社会经济个体的价值增值。信誉是信用资本的实质,信用资本是信誉的货币表现。信用融资额度和信用使资产增值额度是信用资本的尺度,而信用资本是信用融资额度和资产增值的基础。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当信用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经济主体之间不用立即付款、不用抵押或担保即可获得对方的原材料、产品和服务,便利地进行直接融资。因此,重视信用资本,深入研究信用资本的度量及其应用,可以降低社会经济个体的筹资成本和交易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加快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增加社会资本的积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信用资本能够提高社会经济个体的竞争优势。社会经济个体的信用价值问题,实际上就是指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资本含量问题。在当今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和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或个人要发展壮大,不仅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本,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信用资本。并且,作为信用资本核心内容之一的市场信誉对经济主体生存、成长、壮大的影响日益凸现,已成为社会经济个体获取竞争优势的立足点。而信用资本与其他资本一样,也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长期积累的财富。研究信用资本积累的机制和原理,推动信用资本积累和向财富转化,能促进经济主体尽快建立竞争优势。

重视信用资本能够提高整个社会对信用建设的关注程度。由于长期受传统思想观念和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影响,我国社会各界对信用建设的理解比较多地侧重于道德层面,而对市场经济运行需要的交易契约规则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对社会交易违约的预防、制止和惩罚不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经济秩序不佳、资金和商业交易往来梗阻。重视信用资本问题,充分挖掘出信用资本所蕴涵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可以使社会经济主体更注重积累自身的信用财富和参与社会信用建设,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度,促进信用经济发展。

重视信用资本能够进一步加强市场交易信用风险的防范。目前,某些社会经济主体的信用缺失和沦丧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而在信用体系比较健全的国家,作为社会经济主体的企业和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可以没有资金,没有技术等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些主要元素,但唯独不能没有信用资本。因此,促使信用资本向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资源转化,可以防范信用交易带来的风险,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的平稳和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