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资助体系建设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面对当前高校贫困生问题所面临的新挑战,高校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才能更好地解决贫困生问题。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目前在校的贫困生,困难程度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家庭支付能力较差,平时生活很难维持;平日缺衣少穿的现象严重;拖欠学费情况严重,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不能偿付昂贵的学费。高校招生制度(范文)“并轨”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使高等教学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贯彻教育的公平性原则、转变高等学校培养机制,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对于高等学校多渠道筹措经费,适当改善办学条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较多,高校贫困生问题也随之突出起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发展,影响了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已经引起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研究,建立健全贫困生的生活保障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体制和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影响着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的发展,必须加强贫困生资助体系地建设,才能更好地解决贫困生问题。
一、建立贫困生档案,加强贫困生思想教育。
、科学确定贫困生,系统规范建立贫困生档案。
准确确定贫困生,将学校有限的资助资金真正“助”给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是高校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先决条件。国家对贫困生的界定是:学生在校的月收入(包括奖学金、开展勤工助学取得的收入和各种补贴),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的。而各地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状况是有差别的,有的差别还很大。因此,对贫困生的认定所依据的标准,一是学生家庭所在地区及其具体经济收入状况,二是学生就读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水平。要选准贫困生,就必须较为准确地掌握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对贫困生的认定一定要做到有据可依、有情可查,要建立规范的、透明的认定审核程序,一般要求对贫困生按照贫困和特困两个档次。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贫困生档案是做好贫困生工作的重要前提,可以把档案分成心理档案和学习生活档案,对贫困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记录,分析总结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一些动态变化。通过档案的建立,在对贫困生进行具体的奖助评定时可以做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建立有效的评定制度(范文)和措施,保证贫困生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贫困生的调查审定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准确认定贫困生的身份和随时了解贫困生的家庭经济变化情况,部分贫困生往往不愿意透露其困难的实际情况,甚至不愿意申请困难补助;反而有些学生贫困程度可能并不十分严重,却夸大事实,不断地心安理得地重复享受各方面的贫困资助。因此,在对贫困生进行建档的同时,一定要对特困生的审定工作严格把关,并对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变化情况随时注意,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予以调整资助范围和办法。既要防止出现“贫困生一定终身”,长期不断享受补助的现象,又要对家庭突发困难的“新”贫困生及时帮助和关心,确保贫困资助真正资助给最需要的同学。
、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高等学校属于非义务教育,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交纳学费。实行收费上学,是逐步建立国家、社会、个人三者共同负担学生教育费用的新机制,从全国高校收费情况来看,学生个人所交费用仅占培养费用的/4左右。造成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是因为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收入差别等原因造成的,而并非是高等教育收费所带来的反应。帮助贫困生正确理解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正确认识高校贫困生产生的根本原因,正视困难,树立在困难中健康成长的信心,将有利于新型高校贫困生助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采取信用贷款、财政贴息的形式资助贫困生,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在校贫困生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信用意识、法律意识、拼搏精神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鼓励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资助,适应从单一的福利性资助向有偿借贷和鼓励性资助相结合的转变,放弃“等靠要”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面对学习、生活。
二、完善奖助制度(范文),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
、建立贫困生在校期间学费、生活费来源的基本保障制度(范文)。
要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范文),只要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高校贫困生都能通过有偿信用借贷方式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生活费来源;那么贫困生就能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为社会发展存储潜能量。
、设立“绿色通道”,建立学费缓交制度(范文)和减免制度(范文)。
建立贫困学生“绿色通道”,确保贫困学生按时入学,对家庭经济困难暂时无力缴纳学杂费的学生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进行摸底调查,确定贫困生身份,再根据不同情况让贫困学生签订缓交学费协议书或实施学费减免政策。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针,充分体现社会、学校对贫困生的关心与爱护。
3、设立贫困生奖学金制度(范文)。
在普通奖学金方面从政策上向贫困生倾斜,提高贫困生的获奖比例。坚持“以学养学”的思想,不断激励贫困生刻苦学习。奖学金主要是用来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所占比例小,一般受奖覆盖面是30~40%,并且奖金额度较低。据了解,贫困生在奖学金获得者中占比例不大,约为0%左右。事实上,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对贫困生而言并不平等。因为,贫困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或经济状况不好的环境中,相对而言,他们在中小学受教育的条件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困难造成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也影响学习的效果,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贫困生的获奖概率。因此,奖学金条件应向贫困生倾斜或单独设立“贫困生奖学金”,以保证奖学金真正在资助贫困生方面发挥作用。
4、完善勤工助学制度(范文),规范管理。
在注意做好经济资助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对贫困学生勤工助学活动指导和支持,是高校扶贫济困的另一具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高校在学生处设立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制定了《陕西理工学院学生勤工助学管理暂行办法》,逐步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范文),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管理和协调。在校内充分挖掘潜力,广泛开辟勤工助学岗位,在校内建立了校园绿化、图书馆助理、学生工作助理、校园门卫管理、宿舍管理、校园秩序巡查等固定勤工助学岗位,帮助一部分特困学生走出了困境加大勤工助学力度,通过勤工助学形式,把对贫困生的资助从无偿变为有偿。
5、积极筹措各项资金,坚持做好经常性的贫困生补助工作。
为了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有关部门下拨专项经费予以帮助。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贫困生队伍,来自各方面的扶助资金就显得“粥少僧多”了。为此各高校及有关部门应主动采取办法,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动员全校教职工和社会各种力量为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在年底入冬之前为贫困学生发放春冬季困难补助,补助面为5%—0%,金额从00—300元不等,有效地缓解了这些困难学生生活上遇到的难题。我们还为全校的孤儿设立了特别助学金,以帮助父母双亡的学生度过生活难关。积极吸收校内外单位、个人捐款;搞校团委还应在全校团员与团干部中发起“阳光工程”,用全校团员和团干部的捐款资助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同学,使贫困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对学生突发急病、家庭突遭不幸等情况下发生临时困难的,我们根据情况随时研究,设立补助金。
三、充分认识贫困生问题,积极开展贫困生教育工作。
、积极引导贫困生,培养其完善的人格。
许多贫困生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他们的性格相对比较内向和保守,缺乏参与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的自信和勇气。他们又有着非常强烈的自尊心,希望被人关注,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对于贫困生来说,几乎很少有人去争取做学生干部的机会,也没有组织社团活动的经历,使得这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高校可以借鉴“提高高校贫困生能力”项目的做法,在学校成立一些贫困生社团,如成立“爱心社”,让贫困生自己来组织一些募捐活动、爱心宣传等,成立“勤工社”,让他们自己对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和人员组织协调,并逐渐向社会拓展。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固然是重要的,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成长,使其更好更快地成才。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贫困生往往不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现实,如有的产生自卑、抑郁、恐怖、强迫等心理障碍,认为“贫困是可耻的”,害怕别人知道其困难的实情,不愿意参加勤工助学或申请困难补助,使自己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有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反正是贫困,政府和学校给予补助是正常的、应当的。因而甘于贫困,纯粹“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各种各样的贫困资助都希望占为己有。可见,我们在做好贫困生经济资助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地开展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建立贫困生心理辅导站,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开展贫困生座谈、小型交流会,抓典型树榜样等多种形式指导、帮助这些“双困生”打开心灵之门,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其自立、自尊、自信、自强,自觉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培养完善的人格,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在艰苦的条件下发愤成才。
、加强贫困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诚信守法是其必备的道德素质。然而,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诚信素质的形成既要靠教育,还要靠约束,学校必须从两方面抓起。助学贷款之所以采用无需担保的形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考虑到大学生是高素质群体,对他们将来履行还贷义务有一个良好的预期。一方面要把诚信教育纳入整个思想教育体系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对于受助贫困生要进行系统的助学贷款政策教育。让学生懂得助学的原则是扶贫先扶志,受助学生要做到家穷志不穷,经济困难而道德富裕;让学生懂得诚信既是市场经济准则,又是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志,人格信誉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立身之本,助学贷款是大学生跨入社会的第一份信用记录,它将对终生的个人信誉影响深远。另一方面,要对受助学生进行在校信用情况审查,建立完备的个人信用档案。对于弄虚作假、考试作弊、不守承诺、铺张浪费的受助学生要进行必要的惩戒,直至终止资助。学生毕业后,要将信用档案转至就业单位,同时学校仍需要对毕业生履行还贷义务情况定期与所在单位沟通,督促其按约还贷。只有通过教育与约束的紧密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受助学生的诚信素质,构建起助学贷款良好的信用基础。
四、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资助贫困生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关系到政府、学校、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在办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积极推进新的贫困生助困体系时,也要防止因新旧体系结合而出现的一些问题影响了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开展,要采取积极稳妥的方式来推行新的贫困生助困体系。从现存情况来看,各高校对贫困生资助工作投入的组织力量有限,不能满足贫困生资助工作有效开展,难以做到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范文)化。各高校应及时设立贫困生助学贷款办公室,安排二人以上的人员专门负责贫困生资助工作。校、系(院)、班三级组织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高度责任感,明确分工,以及时、高效、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为贫困生解决困难,并协调好政府、社会、银行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好贫困生资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因一些小问题而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加强贫困生资助体系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精通业务、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资助工作队伍,配合资助主体科学规范地控制资助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小工作成本。在机构、人员设置上应给予积极支持,加强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相信在各级政府、社会、学校的共同关心和努力下,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本文就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设,提出要对贫困生进行科学界定,建立完整的贫困生电子档案,加强贫困生思想教育;完善奖助制度(范文),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充分认识贫困生问题,积极开展贫困生教育工作;高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决高校贫困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张建峰等.高校贫困生的界定[J].江苏教育科研。
张建奇.983年以来我国大学生资助的演变[J].现代大学教育,003。
罗成翼.论诚信原则在助学贷款中的应用[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00。
吕兵.建立有力的学生生活保障体制.光明日报,998年8月5日